劉曉玲 周尚聰
【摘要】“雙減”政策、課后服務的實施,再次引發教育工作者對社團課程進行思考和定位,因為社團活動已成為學校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文章從分析“雙減”背景下社團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出發,從社團課程開發的統籌規劃、動態建設、拓寬平臺等方面,論述小學社團課程的建設策略;從自愿選課原則、個性發展原則、情感體驗原則、開放協調原則等方面,研究小學社團課程的實施原則和實施策略;從社團課程的課程開發設計、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學業發展等方面,論述小學社團課程的評價方式。通過對“雙減”背景下小學社團課程開發策略的研究,為學校課后延時服務提供有效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雙減;課后服務;社團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3—0048—04
“雙減”工作是貫徹落實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的生動實踐,課后服務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延伸,做好課后服務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措施,而做好課后服務的關鍵在于開發貼合實際的多樣化社團課程,從而有效開展社團活動。經筆者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學校社團活動的開展受課程開發、活動創新、技術指導、學科融合等方面條件的限制,其中社團活動課程的開發尤其重要?;诖?,筆者結合所在縣域學校的課后服務情況,圍繞“雙減”背景下小學社團課程的開發,從社團課程開發的必要性、社團課程的建設、社團課程的實施、社團課程的評價等方面進行探析。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社團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從2021年教育部出臺“五項管理”開始,“雙減”工作越來越重要,落實“雙減”工作刻不容緩。2021年7月,為了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加大力度規范校外培訓,將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落到實處[1]。2021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其中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管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暢通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此前,基于學生家長下班遲、孩子放學早無人監管的現狀,教育部提出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5+2”模式的學生課后服務,既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又可以解決家長無法按時接送學生的難題[2]。這項舉措是一項增強教育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民生工程。2021年秋季,課后服務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和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促進法、課后服務的落地,使人們清晰地認識到“語數外”不再是獲得知識技能的主要課程,學生要獲得的不僅是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他們渴望在更豐富的學習資源中開闊視野[3],擴展認知面。在這種背景下,社團課程進入學校教育活動是必然的,社團課程是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拓展,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效助力。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社團課程的建設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程目標有這樣的界定: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并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4]。通過對社團課程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社團課程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范疇。
(一)提綱挈領,統籌規劃
“雙減”背景下小學社團課程的規劃,是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對社團課程進行整體謀劃,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學校愿景、學校特色及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等融入其中。同時,依據學生發展需求、學校特色、縣域特色資源等對社團課程統籌設計,然后形成學校層面的社團課程開發規劃。每學年初,根據學校社團課程的可行性、學生的年段特征、師資情況、學生發展和課后服務的要求等,制定具體的學校學年社團課程實施方案,對具體的社團活動進行安排。
在學校社團課程開發規劃和實施方案的指導下,筆者所在的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開發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社團課程。社團課程的開發教師一般有專業特長,并對某個社團項目有濃厚興趣,如有的數學教師喜歡3D設計和航模,有的語文教師善于廚藝和蔬菜種植。不僅如此,學校還邀請校外人員,如當地文化館的國畫、書法、秦腔、線描畫、陶藝等文藝名人,到學校參與社團課程的開發和實施。
(二)多元設計,動態構建
“雙減”背景下的社團課程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鼓勵教師、學生與學習環境、社會積極對話,進而設計課程綱要。課程綱要是社團課程的基本框架,包括課程簡介、開發背景、課程目標、內容框架、實施建議、評價建議、適應年級、實施條件等。在課程綱要的指引下,編寫課程內容,整理輔助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在社團課程的建設中,遵循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對話的理念,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進行設計,構建多元、開放、系統、動態的社團課程體系,從而實現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
在社團課程中,教師可以傳授專業知識,以訓練技能和開發潛能為主,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長。筆者所在學校的水粉畫社團成員是四至六年級學生,在該社團中,教師采用分層教學法,將學生分為基礎組、發展組、創作組?;A組的學生學習基本的構圖和上色;發展組的學生臨摹畫作;創作組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KT板上一人或多人合作創作,除了在課后服務時間,他們也可以在其他自由支配時間創作。
(三)拓寬平臺,實現價值
拓寬學生社團學習、活動平臺,可以使社團活動成為學生參與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生活探索、經驗積累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和成長的機會。本地教育局每年都會組織少年宮成果展演、足球聯賽以及科技航模、經典誦讀、合唱、舞蹈、器樂等比賽,學校也會在每個學期組織主題社團實踐活動,將傳統節日和學??萍脊?、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等主題節日緊密結合在一起,舉辦形式多樣的競賽、展覽和研學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展示平臺,學生可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提升綜合素養。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社團課程的實施
(一)小學社團課程的實施原則
1.自愿選課原則。社團課程是學校課后服務中的重要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豐富多彩,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新穎生動。學生選課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學年結束后,如果覺得不適合,可重新選擇其他社團項目。對此,學校需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分年段實施社團課程。筆者所在的縣域小學社團課程正是如此實施的,學生數多的學校分為低、中、高三個年段實施,學生數少的學校分為低、高兩個年段實施社團課程。
2.個性發展原則。在小學社團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集多種體驗于一身,鼓勵學生在不斷學習、不斷探究中,形成認知、觀察、思考、聯想、情感、習慣、氣質等方面的綜合品質,培養一項或者多項特長,如書法、秦腔、樂器演奏、勞動技能特長等,實現全面發展。
3.情感體驗原則。小學社團課程通過多種渠道,為學生創設體驗情境,提供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注重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培養,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走進自然和感知社會中不斷觀察、不斷思考、不斷總結、不斷創新,在實踐體驗、探究創造中獲得多方面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提升綜合素養,從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開放協作原則。小學社團課程的實施不應局限于課堂、教材中,小學社團課程的實施應是開放、多元的,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校園延伸到社會。小學社團課程的活動應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成長,注重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所獲得的積極體驗和個性發展。小學社團課程的實施,既需要教師之間通力協作,又需要社會、家長與任課教師相互配合,形成育人合力。在學校,筆者負責校園小記者社團,小記者們在采訪其他社團活動時先去體驗相關社團活動,他們參加過甘肅廣電小記者研學實踐活動,報道過縣域大型文體活動,在這種開放的活動課程中獲得了成長體驗。
(二)小學社團課程的實施策略
1.授予學生基本技能,鼓勵學生實現自我發展。小學社團是在注重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開設的以學生自我發展為主的第二課堂,是學校在課后延時服務階段所組織的選修課程。關注社團課程的開設質量,既能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感受到實踐的樂趣,又能實現學生自主發展。在社團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技能,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確定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教師適時給予引導,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筆者所在學校的沙畫、剪紙、多米諾骨牌、創客等社團課程都最大限度給予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完成了很多精彩的作品。
2.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鼓勵學生自我鍛煉。社團課程的延伸是生活實踐,因此,社團課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將社團中學到的知識延伸到具體生活實踐中,在生活實踐中鍛煉自我,提高能力。作為社團課程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帶領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讓他們在不斷實踐中全面發展,這樣的實踐是一個由易到難、逐漸體現更高能力的社會實踐體驗。筆者作為學校小記者社團課程的實施者,在學校或縣教育局組織相關活動時,會把小記者帶到現場,讓他們進行新聞采訪、寫作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后,這些小記者的語言表達、新聞寫作等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
3.擴展學生視野見聞,鼓勵學生自我拓展。社團課程內容和教學設計旨在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見聞。在社團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應緊跟時代脈搏,將前沿的知識、最新的案例引入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能夠放眼社會、放眼世界、放眼未來,多元開拓、多元塑造、多元發展。天宮課堂、現代農業、前沿科技等都是很好的社團課程資源,基于此,筆者所在學校的創客社團開設了科技設計課程,帶領學生體驗創客作品設計。
4.關注學生心靈成長,鼓勵學生個性成長。社團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關注學生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心靈成長,在教學設計和開展活動時,和學生溝通交流,走進學生內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興趣、發展目標、價值認同和能力,使他們真正獲得心靈和個性成長。
四、“雙減”背景下小學社團課程的評價
使小學社團課程充滿活力,評價制度是重要保障。小學社團課程的評價需要體現創新性、靈活性。小學社團課程的評價是圍繞課程開發設計、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學業發展的動態和立體評價,這樣的評價能更好地發揮社團課程的優勢作用。
(一)課程開發設計評價
該評價主要包括課程開發結合學校課程開發方案,符合學校教學理念;課程目標清晰明確;教學內容設計遵循知識技能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特點;課程實施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學活動組織評價
該評價主要是對社團課程實施的過程性評價,也包括對社團課程組織者和實施者的評價,其中包括教學活動準備、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方式等方面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有利于促進社團課程組織者和實施者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三)學生發展評價
該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社團課程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尊重和體現學生發展的差異性。當然,學生社團課程評價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社團課程特點,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無論是課程開發設計評價,還是教學活動組織評價和學生發展評價,都要將他評和自評貫穿其中。
“雙減”政策的實施,課后服務的落地,對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教育工作者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而社團課程是“雙減”和課后服務的主戰場和生力軍,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活動參與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均有益處,給青少年提供了自我發展的廣闊空間。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教育部.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17-03-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3/ t20170304_298203.html.
[3]張玲娟.試論校外小記者社團的課程體系[J].少年兒童研究,2013(03):08-13.
[4]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1.
編輯: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