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富榮
【摘 要】校園文化是學校的根,是學校的魂,是學校的精神命脈,更是師生素養發展的核心基礎。在新樣態學校建設背景下,根據人文底蘊、地理方位以及現有文化積淀,民大小學提出具有原生性、地域性、民族性、辨識性的紅豆校園文化,并在實踐中創建紅豆文化品牌。通過分析民大小學紅豆文化的來源和內涵,通過理念引領、實踐促進和抓手落地總結紅豆文化的實踐策略,進而從多方主體思考紅豆文化的建設成效,為新樣態學校的實踐操作提供示范參考。
【關鍵詞】新樣態學校 民大小學 紅豆文化
【中圖分類號】G4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8-05-04
新樣態學校力圖從教育的“本我”“真我”出發,高舉“去功利、致良知”大旗,主張“堅持教育本真,回歸學校本位,遵循本質規律,彰顯學校本色”,做到“學校要有學校樣,一所學校一個樣,校校都有自己樣”,最終把學校打造成新樣態學校。校園文化是創設和諧人文環境、傳承優秀人文精神的核心,更是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分析廣西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民大小學(本文簡稱民大小學)紅豆文化的來源與內涵、打造紅豆文化的策略、紅豆文化現階段的研究成果等,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層內涵和具體建構路徑。以新樣態學校的相關研究成果為依托,并以民大小學紅豆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取向為基礎,對其作為學校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發展性和創新性進行研究,為新樣態學校的理論分析和實踐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民大小學紅豆文化的來源與內涵
民大小學坐落于具有“南國綠城”美譽的南寧市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畔,學校核心文化以“紅豆”命名包含了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相思》中的“南國”和“相思”兩個元素。作為一種文化的指稱,民大小學紅豆文化即相思湖文化,包含四層含義(見圖1)。其一,王維詩作《相思》,代表古代文學、傳統文化,是民大小學辦學理念“傳中華魂,澆民族花”的重要思想來源。其二,包含“相”和“思”的一種文化,引申其義為“相互促進思考,相互感念與感恩”。其三,特指“南國”相思湖的文化,即廣西民族大學的文化。其四,從廣西民族大學校訓“厚德博學,和而不同”中,凝練出民大小學校訓“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紅豆文化建構的邏輯路徑是:紅豆—相思—南國相思—民大相思湖—民大校訓—民大小學校訓(見圖2)。所以,紅豆文化就是一種傳統文化、南國文化、民族文化、互助文化、感恩文化,與文學特性等和諧共生的一種文化——和美文化。
二、民大小學打造紅豆文化的實踐策略
(一)理念引領,不斷提煉和豐富紅豆文化內涵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陳如平提出創建“有人性、有溫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樣態學校這一理念。新樣態學校理念包含“全面育人、文化內生、課程再造、整體建構”四大基本主張。其中,“文化內生”是核心,熟練掌握與運用“文化內生”的路徑、方式和機制是創建新樣態學校的根本立場、重要手段和操作策略。新樣態研究實驗把“辦學理念”作為考察點,規劃設計出一條適合各級各類學校的文化內生路徑。新樣態學校追求整體建構、相互聯系的統一體,而不是東拼西湊、毫無關聯的事物。根據人文底蘊、地理方位以及現有文化積淀,民大小學不斷提煉和豐富紅豆文化的內涵,并形成了以紅豆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體系。
1.辦學理念:傳中華魂,澆民族花
中華魂是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精氣神,體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中。這里的民族花是指“祖國花朵”。此外,“花”還是美的化身,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閃光點,組合在一起就是“各美其美”?!皞髦腥A魂,澆民族花”的核心意思就是用優秀的中華文化的精氣神來孕育鮮艷的祖國花朵。民大小學的教師以“順應每一朵花的花期,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的理念,以勤勞守護之,以博愛澆灌之,以知識培育之,期盼民族之花在未來朵朵盛放。
2.校訓: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廣西民族大學的校訓是“厚德博學,和而不同”,民大小學與廣西民族大學的文化精神一脈相承,故而引申出“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校訓?!昂投煌背鲎韵惹亍墩撜Z·子路》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里“和”是指一種有差別的多樣性統一,是民大小學發展的支點?!案髅榔涿馈笔俏覈鐣W家費孝通提出的處理不同文化關系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這里,“各美其美”引申為每個人都有其價值,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在學校范疇內,要挖掘并培養每個學生潛在而獨特的價值。
3.校風:博采創新,傳承和諧
民大小學在原校風“傳承、創新、和諧”的基礎上增加“博采”一詞?!安┎伞背鲎栽娋洹霸妇嗖蓴X”,意在激勵師生博采眾長,在博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不是原封不動地搬用,以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新舊文化相融合的和諧。
4.教風:相學相導,相長相融
民大小學教師在從教過程中要與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引導,從而實現師生共同進步、和諧相處?!皩А笔菍W校教學的核心手段,是相對“灌”“訓”而言的;“融”是學校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即實現知識上融會貫通,人際感情上融洽相處,民族感情上融合發展,這也對應“和而不同”的“和”。
5.學風:思厚思雅,思進思勤
民大小學追求一種探索雅致、尋求進步、立足勤奮的學習風氣?!昂瘛边€有“厚德博學”的意思,與廣西民族大學校訓相呼應?!把拧睂翊笮W校訓中“各美其美”的“美”。此外,教風與學風又生成新的意涵:
教風:相學相導,相長相融;
學風:思厚思雅,思進思勤。
兩組短語橫向排列可以兩兩各自組成完整意思,但是縱向來看,“教風”和“學風”可另組成“相思”“學厚”“導雅”“長進”“融勤”,生成了“學要厚、導向雅、有長進、融于勤”的與教風、學風精神實質相一致的新的意涵。
6.培養目標:培養善思考、有專長的民族少年
根據紅豆內涵、學校校訓、辦學理念,可以得出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善思考、有專長的民族少年。
7.學校LOGO(徽章):笑臉紅豆章
“紅豆娃”由三顆在一條弧線上的紅豆與兩片葉子構成,三者連在一起,像一個寫意的字母“M”,即“美”的首個拼音字母;兩片葉子如同兩個豎起的大拇指,象征接連的贊美,對應了校訓中“各美其美”的兩個“美”。三個圓點象征紅豆,三顆紅豆略呈弧線向右上排列,乍看像兩個眼睛和一個鼻子,背景的白色圓圈可看作臉,兩片葉子就像開口笑的嘴巴。整個徽章的核心構圖從上往下看,就呈現出三位一體的寓意:“紅豆美美”“紅豆哈哈”“紅豆娃娃”(見圖3)。
8.吉祥物:紅豆娃
紅豆娃形象活潑,色彩鮮艷,穿著紅色的衣服,是有紅色基因的娃娃,代表學校注重紅色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9.學校主色調:紅綠藍三色
校園環境建設主色調為紅綠藍三色,紅是紅豆紅,包含紅色基因;綠是南國綠,代表地域性;藍是民族藍,浸潤民族文化色澤。
10.學校主題歌曲:原創《和美樂園》
學校主題歌曲由筆者和孫華作詞,作曲家王志剛譜曲,創編歌曲符合學校文化特色,并且音樂教師黃霈還根據歌曲創編了民大小學的校本操。
11.辦學特色:九張名片
學校有九個辦學特色,包括特級教師工作室、校本課程、合作辦學、對外交流、體育藝術節、讀書節、班級文化節、數學節、三月三民族節。
由上所述形成的民大小學紅豆文化框架如圖4所示。
(二)實踐促進,多渠道創建紅豆文化品牌
民大小學在校園文化實踐探索過程中,積極挖掘校內文化資源,整合為紅豆文化,再運用紅豆文化進行實踐教學,以提升師生對紅豆文化的認識。近年來,學校相繼開發了“紅豆豆有聲故事”“紅豆豆廣播站”“紅豆書吧”“紅豆飛花令”“紅豆課堂拋錨式教學模式”“紅豆物化文創用品”“紅豆班級文化”“紅豆爭章”“紅豆社團”等教學活動,加深了師生對學校紅豆文化的認知,并在教學和各類活動中踐行紅豆文化的內涵。在運用紅豆文化進行教學實踐的同時,還充分調動學校現有的各種有效資源,不斷提煉和豐富紅豆文化,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
例如在研究“紅豆課堂拋錨式教學模式”時,學校以完成課題的形式讓全體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討,具體形成了“四部曲”教學模式:第一步拋出“錨頭”(創設中心問題是課堂的“錨”,確定問題即為“拋錨”);第二步給出支架(圍繞“錨”,設計學生的整個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學習方法等);第三步合作探究(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及實踐,完成認知過程);第四步成功“解錨”(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興趣,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發展學生高階思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團隊自主研發的紅豆課堂拋錨式教學模式,對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有很大幫助。
在紅豆文化的熏陶下,民大小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多渠道創建紅豆文化品牌,使學生養成了積極、健康的學習態度和審美趣味,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善思考、有專長的民族少年。
(三)抓手落地,積極研發紅豆系列校本課程
學校以“傳中華魂,澆民族花”為辦學理念,以“培養善思考、有專長的民族少年”為育人目標,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紅豆文化氛圍。目前學校開設的紅豆校本課程有美術手工課程“剪紙萬花筒”“中國結藝”,民族音樂舞蹈課程“壯家謠”“天琴聲聲”“和美樂園”,體育項目“跳竹竿”“民族體育”,寫字課“端正而有速度地書寫”等。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和評價展示活動,有機地把民族技藝的傳承與“五育”結合起來。借助美術、音樂、舞蹈、體育、書法等不斷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2022年11月2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示范區調研視導暨南寧市高新區“品質教育 優教高新”現場展示活動在民大小學舉行?;顒右浴皞鞒兄腥A技藝 鑄牢民族團結”為主題,展示了包括民族傳統剪紙技藝、中國結藝、書法的物化成果,進行傳統體育項目三人板鞋、拋繡球、滾鐵環、踩高蹺、跳竹竿以及天琴等民族樂器校本課程成果現場表演,獲得了極大成功,受到了自治區專家和各級領導同行的高度好評。
通過紅豆校本課程的課題研究、課程創設、課堂教學,到校本課程的物化成果展示、表演展示,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這在傳承中華技藝、鑄牢民族團結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三、民大小學紅豆文化的建設成效
(一)打造一校一品,創建紅豆文化品牌
民大小學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新舊文化的融合。學校不斷提煉、豐富紅豆文化內涵,開展一系列紅豆實踐活動,創設紅豆系列校本課程,如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課、紅豆少兒民族歌舞、紅豆德育課程等。并以此為突破口,撬動課堂改革,研發了紅豆課堂拋錨式教學模式,創新思路、方法和措施,探索新樣態學校內生式發展之路,為廣西基礎教育改革貢獻了紅豆智慧、紅豆經驗、紅豆樣板。
(二)提升教師成就感、價值感和幸福感
推廣課程改革實驗項目先進經驗和做法,創新工作方法和舉措,使全校教師對新樣態學校有更全面、更清晰和更深刻的認識,扎扎實實開展變革,著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革故鼎新,以“順應每一朵花的花期,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的理念,真正呈現出“有人性、有溫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樣態課堂,真正提高了課堂的魅力,讓教師充分享受課堂,從而最終提升了教師工作的成就感、價值感和幸福感。
(三)培養學生成為善思考、有專長的民族少年
給學生創設順應天性、涵養德性、張揚個性的紅豆課程體系和教育環境,激勵學生不斷完善和超越自我,追求厚實探索雅致,尋求進步立足勤奮,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以活動為載體,以“爭章”為手段,為不同的學生搭建不同的平臺,各美其美,使每一個“紅豆娃”都能體會到成長的喜悅,都能成為善思考、有專長的民族少年。
總之,通過紅豆文化的建設,民大小學的校園文化得以系統規范地建設,學校的辦學特色更加突出,使其在區域學校發展中能影響和帶動其他學校的發展,使區域的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朝著系統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