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赫典 李響 錢勇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客戶對貨物的運輸時限要求越來越重視,鐵路發展以工業產成品、大眾消費品為主的快捷貨物物流已迫在眉睫,文章以東北地區鐵路物流為例,通過對客戶的鐵路運輸需求與痛點分析研究,顯示出鐵路運輸在產品供給、運輸條件、運輸價格、貨運服務、裝備標準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鐵路發展快捷物流需要在班列產品開發、改進運輸條件、加大專用線建設、信息互聯互通、解決“一單制”、打通多式聯運環節等方面的改進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東北地區鐵路;快捷物流;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 U29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3)14-0039-03
0 引言
鐵路貨運在社會物流運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煤炭、糧食、金屬礦石等大宗物資和長距離運輸方面,鐵路貨運承擔了關鍵性的社會保障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工業產成品、大眾消費品為主的快捷貨物物流在不斷快速發展,建立和發展以高附加值貨物運輸為主體的鐵路快捷物流系統,是鐵路適應運輸市場需求變化、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經濟效益的新出路,也是鐵路企業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運輸結構調整戰略的重要內容。
1 東北地區鐵路快捷物流的發展現狀與意義
1.1 鐵路快捷物流內涵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項社會生產活動的周期大幅度地縮短,為滿足生產活動需求,物流在送達時限上進一步加快。王之泰教授指出:“快”是現代世界重要特點之一,是物流的靈魂,是社會和用戶對物流的重要要求,對物流企業來講,這是物流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之一,所以快捷物流不僅在學術認識和理論表述上需要予以重視,同時在我國經濟運行中,物流體現出快捷才能降低物流費用,從而降低產品的成本[1]。針對鐵路而言,鐵路快捷物流主要是針對實效性要求高的鐵路貨物品類,充分利用鐵路貨運各項生產設備,為客戶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務。
1.2 我國鐵路快捷物流發展
我國鐵路快捷物流發展的雛形始于1962年,由鄭州向港澳地區每日發送的三列快速列車,主要是運輸鮮活、冷凍貨物[2]。1997年4月1日起,我國鐵路運輸開通了“五定”班列,即定點、定線、定時、定價、定車次的快運專列,標志著我國鐵路運輸正式進入了快捷物流發展的行列。1998年,原廣州鐵路局率先開通了發往華北、東北地區的行包專列,推進了我國鐵路快捷物流向前發展[3]。2004年5月,伴隨著鐵路第五次大提速,我國鐵路在京哈、京滬、京廣三大干線首次開行了北京—上海、北京—廣州、北京—哈爾濱的3對特快行郵專列,開創了我國160 km/h快捷貨物運輸的歷史[4]。自2014年起,為適應電商快遞企業運輸需求,鐵路與京東、順豐及相關快遞企業合作,在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廣州、上海至深圳間開行電商貨物班列[5]。鐵路快捷物流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相應的產品系列,但是針對集裝箱的快捷產品無法滿足運輸需求,如港口的集裝箱內陸集疏運上,鐵路運輸占比過低[6]。
1.3 目前東北地區鐵路快捷物流現狀
東北地區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傳統的煤炭、鋼鐵、金屬礦石、石油等大宗貨物在鐵路運輸的占比一直較大,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制造業、重工業增速的回落,傳統大宗運輸需求將逐步減少[7],東北地區鐵路也需要適應運輸結構調整,積極發展以工業產成品和大眾消費品為主的快捷物流。通過走訪調研東北地區230家生產企業、169家商貿及物流企業的2022年物流情況發現:除去煤炭、鋼鐵、水泥、礦產、糧食、化肥等大宗貨物外,對以工業產成品、大眾消費品為主的高附加值快捷貨物,鐵路運輸在企業外運總量中占比不足30%,增量空間巨大。
1.4 東北地區鐵路發展快捷物流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貨運量及周轉量不斷增加,但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競爭卻在不斷升級,公路因其自身的靈活便捷、準時有效優勢,易于滿足現代物流門到門運輸需求,在快捷物流中占據明顯優勢。縱觀世界各國鐵路完成的貨運比例,如俄羅斯鐵路為43.3%,日本鐵路為50.5%,美國鐵路為41%,德國鐵路為38.7%,法國鐵路為35.5%,我國鐵路完成的貨運量占比多年來一直保持在個位數,公路貨物運輸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占據了七成以上的分擔率,這種運輸結構嚴重不合理[6]。東北地區鐵路快捷貨物物流占比低的情況表明,東北地區鐵路快捷物流要在提高快捷貨物運輸領域的快捷性、準確性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和工作,充分發揮并逐步改善自身技術經濟優勢,開發出適合的快捷物流產品,提高自身競爭力,占據更大貨運市場份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 客戶需求與痛點分析
通過與東北地區重點生產、物流和商貿客戶的深度調研溝通,了解到客戶對鐵路的運輸需求及痛點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在產品供給方面,鐵路運輸產品不夠方便快捷。大部分工業產成品和大眾消費品均屬于輕泡貨物,且不具備大批量直達、成組運輸的貨源基礎,同時對于沒有鐵路專用線的客戶,還要增加兩端的短駁,因而鐵路的運到時限遠高于公路。如:從長春、白城地區到鲅魚圈港的汽運可在12 h內抵達,而鐵路運輸時間平均在3 d左右,是公路運輸時間的6倍。因此,客戶遇到市場價格不穩定時,為規避市場波動風險,會更多地選擇公路運輸。另外,公路運輸產品主要根據貨物種類的不同,使用適合的車型裝運,不限定固定場站條件,均為門到門服務,相比鐵路更加便捷。
二是在運輸條件方面,鐵路運輸存在裝載虧噸、還箱期短的問題。按照鐵路現行規定,批量貨物(包含168個品名)、木材、焦炭、部分鋼鐵品名(品名代碼為0520、0530、0571、0573、0574)等,按實重計費。但對于168個品名的批量貨物,不在國鐵公布的批量辦理站發運,就不享受實重計費。而大多數快捷貨物具有體積大、重量輕的特點,在非批量辦理站發運,就會出現虧噸問題。對于還箱期,鐵路集裝箱重去重回的,要求于交付領取的3日內送回,敞頂箱最多可延長至7 d,超過7 d需要收取延期使用費。而目前中遠海的集裝箱在港口,實行15 d倉儲免費。由于鐵路還箱期短,有時滿足不了客戶周轉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客戶選擇使用鐵路箱運輸。
三是在運輸價格方面,鐵路在短距離的運輸費用上缺乏競爭優勢。在短距離運輸上鐵路的價格明顯高于公路;當鐵路專用線不能延伸至企業時,較公路運輸增加了兩端裝卸費用,進一步增加了鐵路物流費用,降低了鐵路運輸的競爭力。以鞍山地區集港的鋼材為例,按運距134 km測算,公路全程運費30元/t左右,鐵路運費37.2元/t。鋼廠到最近靈山站專用線發運,短駁費10元/t,裝卸費15元/t,加固材料費3元,鐵路費用合計65.2元/t,不考慮到港后公鐵港雜費的差別,公路運輸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再加上港內鐵路運輸增加的倒運和裝卸作業費,使鐵路在與公路競爭中處于劣勢。
四是在貨運服務方面,鐵路在與其他運輸方式信息互聯互通上還需加強。由于信息不能實現互聯互通,不能實現“一單制”,有客戶提出“鐵路箱管系統無法對航運公司自備箱進行跟蹤查詢,不能滿足實時查看自備箱動態的需求”。在鐵水聯運過程中,船公司或代理公司經常提出在攬貨及制單過程中不能實現全程物流“一單制”的問題;還有鐵路空箱往往是運量稍有起色時,就出現集裝箱箱源不足,對客戶合同運量兌現造成影響。另外,由于鐵路自身調車、倒箱、裝卸等作業與上貨作業沖突,有時影響上貨短倒汽車在鐵路貨場長時間等待。
五是在裝備方面,鐵路集裝化標準與其他運輸方式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目前,鐵路35 t箱與國內海運集裝化標準存在差異,由于裝卸設備的荷載、艙位空間的利用等方面不統一,影響在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例如,現有的40英尺35 t寬體集裝箱與通用箱尺寸、重量不一致,港口吊卸鎖具承重、船內艙位大小均與之不匹配,由于在不同運輸、裝卸設備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降低了鐵路35 t集裝箱在整個多式聯運過程中的通用性。
六是在供需關系方面,鐵路大批量、集約化運輸與快捷貨物小批量需求不匹配。雖然鐵路運輸可以提供“門到門”“門到站”“站到門”等多種運輸方式供客戶選擇,但快捷貨物的小批量、多批次的特點卻造成單獨使用鐵路運輸的成本過高,由于缺乏一個有效的平臺和制度把快捷貨物的小批量集貨為大批量,一定程度上影響鐵路在大批量、集約化運輸方面的優勢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3 建議采取的主要措施
針對客戶的需求和痛點,結合東北地區鐵路貨運實際,圍繞大力開發快捷物流市場,建議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一是開行定制化班列產品,解決運到時限問題。以環渤海港口為依托,大力開發適合工業產成品和大眾消費品為主的快捷貨物班列產品。目前,環渤海港口集港班列有26條線、疏港班列27條線,其中集裝箱班列線42條,占總量的79%,均在港口與內陸間開行,這些班列產品開行,既提高了鐵路市場競爭力,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例如:白城北站到大連港的糧食深加工集裝箱班列,平均單程24 h,較正常水平壓縮了50%。這一產品推出后,獲得了企業認可,企業產品外運的運輸占比由14.2%提高到20%。所以,針對部分貨物時效性要求高的特點,針對性地開發一些班列產品,提高鐵路運輸時效性,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時限需求。
二是改進運輸條件,解決鐵路運輸虧噸問題。針對部分快捷貨物具有品名多樣化,貨物體積、密度差異較大的特點,以目前鐵路“標重計費”,存在運輸虧噸的問題,建議擴大實重計費品名,放寬辦理條件,對工業產成品、大眾消費品為主的快捷貨物精準發力,降低物流成本,吸引貨源回流,進一步擴大鐵路快捷貨物運輸市場份額。
三是延長鐵路箱免費使用期限,解決還箱期短影響使用的問題。按照鐵路現行的集裝箱還箱期規定:站內裝箱的,應于約定進貨日期當日裝完;站內掏箱的,應于領取的當日內掏完;到達的集裝箱,應于鐵路發出領貨通知的次日起算,2 d內領取集裝箱;出站的集裝箱,空去空回時,應于出站之日起核收集裝箱延期使用費;出站的集裝箱,重去空回或空去重回時,應于領取的次日送回;重去重回時,應于領取的3 d內送回。可延長敞頂箱使用時限,但不得超過7 d。建議比照其他運輸方式,根據箱源緊張程度,適當延長免費使用期限,吸引客戶使用鐵路集裝箱,提高鐵路市場份額。
四是加大專用線建設,打通“最后一公里”,解決兩端裝卸費用問題。鞍山寶德、石鋼京誠、營口嘉晨等鋼廠由于沒有鐵路專用線,每年通過公路集疏港運量達500多萬噸;還有部分企業的翻車機、絞盤等鐵路配套設施能力長期不足,嚴重制約鐵路運輸。建議加快推進專用線建設和配套設施完善,解決供需銜接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鐵路運輸與企業、物流園區等高效聯通和無縫銜接。同時,積極鼓勵企業專用線共用,滿足客戶的運輸需求。
五是統一數據接口和信息交互標準,解決與其他運輸方式的信息互聯互通問題。鑒于目前鐵路、海運、公路和航空等運輸方式間,數據標準、交互規則不統一,建議制定統一數據接口和與其他運輸方式間信息交互標準,加快對接與研發,搭建物流大數據信息平臺,實現與海運、公路、航空間的數據共享,并聯通路企信息,為鐵路更好地融入企業供應鏈,精準掌握運輸需求,促進鐵路貨運與社會物流深度融合,多式聯運協同發展。
六是實施跨運輸方式結算和清算,解決“一單制”問題。鑒于目前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沒有數據交互,跨運輸方式的結算和清算沒有標準,無法實施“一單制”運輸的實際情況,建議在實現與其他運輸方式信息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探索開展跨運輸方式的結算和清算業務,為實現多式聯運“一單制”奠定基礎,從源頭上提高快捷物流服務水平,提高運輸效率。
七是提高集裝箱標準化程度,完善配套設備設施,打通多式聯運各環節。鐵路近幾年大力推進集裝箱場站建設,并配套正面吊等裝卸機械,但鐵路集裝箱標準與運輸設備、裝卸設備之間,還缺乏有效的銜接。建議在通用集裝箱基礎上,圍繞客戶需求,完善使用功能;通過高強度、輕質量的材料替代等方式,實現載重量的提升,同時港口逐步完善裝卸鎖具配套,促進快捷物流發展。
八是完善中國鐵路95306平臺功能,匯聚小批量、零散的快捷物流需求。現代社會需要一個能夠全面支持快捷物流的物流平臺[8],建議以中國鐵路95306平臺為依托,拓展“拼貨”式運輸方式,進一步劃小集裝箱運輸單元,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并打造具備配送、集貨、訂艙功能的綜合性快捷物流平臺,通過網上訂艙,吸引小批量的快捷物流貨源,通過物流資源整合,實現快捷貨物的聯合運輸,以最小的運輸成本,提供最便捷的物流服務。
4 結語
快捷物流是當前鐵路貨運發展的重要方向,更是在當前中國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鐵路貨物運輸的必然選擇。通過調研發現:東北地區鐵路快捷物流還存在著貨運產品難以滿足客戶需求、運輸條件需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對此,該文從完善貨運產品、改進運輸條件、延長免費使用期、加大專用線建設、信息互聯互通、統一標準、完善95306平臺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東北地區鐵路發展快捷物流的建議,旨在促進東北地區鐵路貨運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之泰. 談談“快捷物流”[J]. 中國儲運, 2010(10): 50.
[2]李云清. 鐵路快捷貨物運輸組織研究[D]. 上海:同濟大學, 2008.
[3]胡世超. 現代物流條件下鐵路快捷貨物運輸開行方案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 2015.
[4]周曉坤, 賀茂盛, 邵文東, 等. 快捷運輸新技術發展與展望[J]. 鐵道車輛, 2020(08): 6-7.
[5]謝申旭. 鐵路快捷貨運產品經營創新升級的思考[J]. 現代物流, 2020(6): 53-54.
[6]楊菊花. 運輸結構合理化背景下鐵路快捷貨物運輸組織方法研究[D]. 蘭州:蘭州交通大學, 2020.
[7]郭帥, 郭彥, 張建平. 鐵路快捷貨運產品優化研究[J]. 中國鐵路, 2019(3): 40-46.
[8]王之泰. 快速物流的暢想[J]. 中國儲運, 2011(10):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