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明確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發展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新時代好青年的四個標準——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以此作為時代新人的重要品質。
無論是“五育”融合的教育,還是好青年的培養,學校教育、課程建設任重道遠。那么課程建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課程實踐性?!拔逵⑴e”的教育理念需要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中,優化育人環境,構建育人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應構建可操作的、易操作的實踐課程。勞動競賽、體育競技、社會實踐、調查研究、研學旅行、學科文化活動等都應基于校情、基于師情、基于生情,這樣才會讓“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落地、落實。
課程多元性。課程建設應關注“生本”,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結合學生個性多樣化、興趣多元化,打造多元化課程,創設多元化情境,切合學生個性化發展。通過育人育心,助力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思、學有所感、學有所獲,實現學生個人最優成長和優質發展。
課程實用性。實用是硬道理。所有的假、大、空及形式主義的“形象工程”是不合適的、不實用的,課程設置一定要避免走入為課程而課程的誤區。學生真正喜歡的、真正適合學生成長的、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才是實用的、有效的、高效的。
課程新穎性。新穎即要有創意。有創意的設計能令人耳目一新,讓人提高興趣。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的創意,震撼了世界,驚艷了歲月。這對學校課程建設具有很好的啟發。不同的學科,基于其學科特色,創設富有靈性、充滿生氣的案例,必定會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程融合性?!拔逵比诤系慕逃l展目標決定了課程構建需從整體出發,實現課程的整合與融合。STEAM,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超學科教育概念就頗受關注和重視??缭綄W科的界限能讓各領域全面發展和提高。基于此,課程建設需要充分進行跨學科的場景設置,培養學生的創新、問題解決和合作能力,獲得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課程時代性。我們培育的學生是需要奏響時代最強音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因而課程構建應與時俱進,旋律正、站位高、格局大、面貌新。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思想大旗,助培根鑄魂。厚植家國情懷,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要關注現實,樹立人地和諧共生理念。
當然,課程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但一旦找準了口子,做出了樣子,就容易創出牌子。
作者簡介:敖曉玲,四川省樂山立志達高級中學地理教師、教科部部長。智慧谷全國創作教研團隊四川樂山團隊總策劃。中學正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教育部教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四川省中小學教科研專家庫成員,四川省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審查專家。發表論文200余篇并多次獲獎,主編、參編教材教輔書籍40余本。教學理念:攜初心綻放精彩,地理與時代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