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文化設計,它融合了文化與創造性的雙重特性,以文化為主體,以多種文化的形式進行整合,并利用相關的科技手段,通過各種媒介的組合,創造出全新的產品。文創產品的開發利用了高科技,利用多種不同的理念來創新和提高文化資源的價值,生產出高價值的文化產物。而文化創造性中最重要的特性便是其獨特性,設計師們可以將自己的創造性運用到極致,或者將自己的想法融入日常用品中,讓它們變成新的產品,但不會改變它們的性質和用途。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特點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思想、道德、藝術、風格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有具象和抽象兩種形態,前者包含漢字、茶葉、民間手工藝等,而抽象形態則包含著社會文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等。此外,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素特點來說: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整體上沒有間斷,而且沒有很大的改變;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是獨有的,它與其他國家的文化要素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發展現狀
我們的文創產品經歷了認識、理解、模仿、反省等各個發展時期,但中國設計的主流并沒有改變,設計走向大眾化、主流化、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國的元素融入現代的設計之中。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材料和媒介不斷推陳出新,新思想新觀念不斷涌現,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因此,廣大設計人員應該深入理解其內涵,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種種可能。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創產品設計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青銅器、漆器、繡花等元素。在青銅器元素中,有龍鳳紋、夔紋、盤蛇紋、云雷紋、獸紋、三角紋、重環紋、青龍白虎紋等。在紋樣上,朱鹮和黑蝮蛇是最常見的,而在裝飾上,則是各種動物、植物、幾何圖案。如河北的繡品,就以云山里的鳥獸為題材,新疆的繡品也是如此,而內蒙古的繡品則以斗獸紋、玉紋、魚鳥紋、龍紋等為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水墨畫、書法、民族服飾、建筑、風俗等在漫長的歲月中,生命力非常頑強,給人類的審美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在文創產品的設計當中,設計人員需要在不同文化元素的基礎上進行有機的設計和組合,實現文化和產品的完美融合。創意設計既能體現出創意的不同,又能促進創意的產生。
首先,可以在傳統的元素形態上進行二次創作。在文創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創新。在創作二次元的傳統年畫時,要運用現代抽象技法,體現簡約的美感。設計人員在設計時會將這些要素進行分解,然后進行重組,形成一種新的作品。這樣既可以將這些元素融入文化之中,又可以讓它們的文化性更加豐富。
其次,文化創意的跨越式發展,要求設計人員在平面設計與產品設計方面都要有全方位的提高。因此,設計人員在產品的設計中,要利用當代科技,從質感、結構、材質等多個角度進行全方位提升,以達到藝術作品的美學表現,同時達到最大限度的價值體現。基于這樣的認識,設計人員必須運用創造性思維對文創作品進行科學的定位。此外,在創意設計的原理上,要有效傳遞與繼承文化的內涵,做到“去繁就簡”,剔除那些過時的需求,以“匠人”的心態來創作。在美學原理上,文創產品既要引起顧客的注意,又要創造一種美感,還要符合當今的社會環境,以達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在運用的原理上,既要確保文創產品各項功能的實用性,又要在結構、性能和安全上達到其實際的功效。
最后,在創意設計中,可以引進一些紅色文化元素,在特定的時間,以顧客的需求為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傳統的圖案元素運用到文創產品的設計之中。這樣既能發揮文創的藝術效果,又能充分發揮它的商業價值,將它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中國的傳統紋樣可以反映其所處時代的美學理念,也可以反映社會的狀態。
三、職業學校文化創意與策劃專業教學現狀
(一)專業教學方面
當前各職業學校雖然已經開設文創設計課程,但基本上還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教學標準還是人才培養方案,均不完善。在教學目標的制訂、教材的內容挖掘、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資源等方面均不夠成熟,學生的設計在主題開發、內容選擇、表達方式等方面大多停留在表層,只在視覺上呈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沒有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內涵,缺少與當代社會的文化融合。
(二)專業實踐實習方面
實踐實習是職業學校一項重要的教學活動。實踐實習能使學生認識到當前的市場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專業特色,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目前,職業學校文化創意與策劃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不夠緊密;二是過于看重虛擬化實踐訓練,缺乏足量的工程實踐;三是實踐實習與市場發展不相適應。
四、職業學校文化創意與策劃專業教學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和教學的基本原則,結合學校實際,逐步形成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創意產品。學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融合到思想政治、文化知識、藝術、體育、社會實踐等各個方面,初步建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并形成了學科內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理念、形式和方法,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直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的文化創造力和文化自信心。在文創作品的美術設計方面,制訂特定的教學目的,梳理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并對相關元素符號進行深刻研究。
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著重發掘和闡釋,特別是南京的節慶風俗文化、飲食文化、相關古詩詞等,并通過各種主題教學活動和社團活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和其他活動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思想品格和價值觀。學校通過對傳統節日、節氣、飲食等知識的解讀,引導學生尊重傳統習俗,傳承民俗風尚,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如充分發揮南京的區域特色,充分利用其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品,培育更多的優秀設計人員。具體做法:通過個案分析,對已有的傳統文化要素進行了符號應用的個案分析,考察了以往的教學效果和實踐,找到與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及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加強校企合作,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在寒暑假期間,安排師生到相關公司進行培訓,讓學生了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情況。學校把新的設計理念、新的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實踐經驗引入課堂中,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
五、文化創意與策劃專業實踐教學設計思路
下面以職業學校文化創意與策劃專業文創品牌設計專門化方向為例,介紹其實踐教學設計思路。
(一)天時
“天時”意為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醫、飲食、傳統的手工藝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傳統教育資源。民間藝術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類型,如剪紙、刺繡、木版年畫、印染、陶藝、木雕、石雕等。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融入各種傳統文化資源,以豐富和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思考能力,從而促進其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地利
“地利”是指在一些地方有一些傳統的作坊和文化機構,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帶著學生進行現場參觀,讓學生親自感受手工技藝。如果學校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從本地的手藝人那里得到專業的教學,使其走入教室,與老師、同學共同探討傳統與創意的結合。這種方式既能使美術設計的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又能促進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學校還可以多邀請一些非遺項目的代表性人物到校內進行展演、講演,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可以讓傳統的文創與設計相融合,讓傳統的文化不僅以理論的形式滲透到教學中,還可以與美術設計的創意設計方向相融合。
(三)人和
“人和”是在實際操作中,從師生互動、學生與傳統文化交流、學生與當代文創設計交流等三個層面進行探討。第一種是師生互動,即教師向學生傳遞傳統文化和創作經驗,這不僅僅是教學,還有教師的親自演示。第二種是通過課堂上的實際活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他們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第三,當代文創的學習,即教師在進行教育活動過程中,要始終讓學生從文化環境中理解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發展動向。
六、文創作品應用實例
源于泉州的拍胸舞,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閩南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教學中,可以將拍胸舞蹈中的部分文化因素引入創作中,讓大家對拍胸舞有更深的認識,并對文創設計的發展方向進行討論,以期將更多的傳統文化因素納入文創作品中。將傳統的文化因素從拍胸舞蹈中發掘出來,再進行形式上的組織與重構,使之與傳統的文化要素相結合。拍胸舞中包含著一些歷史因素,所以,其往往存在著一些歷史的印跡。將拍胸舞作為一種將“文化財產”轉換成具有“經濟”和“人文”雙重屬性的“藝術”,既要注重“形”和“美”,又要注重“實用性”。在創意的過程中,要考慮承載歷史、發展過程等諸多因素。對傳統文化要素進行拆解與重構,是將新文化、新工藝、新材料與傳統文化要素相融合,再加上新的色彩或設計要素。以融合拍胸舞的頭巾為主體的發釵為范本,以拍胸舞舞蹈演員佩戴的頭巾為依據,進行了分解和變形,在造型上大膽地使用了鮮艷的顏色,使其既有層次感,又有冷淡的質感,而且整體上也與拍胸舞的歷史氣息吻合。拍胸舞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質是通過“解構”“顏色抽取”“信息處理”,從而構成新的“商品”,以打破常規的方式進行分解、變形,以常見的方式進行異化,再結合其他要素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設計。
當前,職業學校文化創意與策劃專業教學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立足傳統文化,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學活動、社團活動,讓學生在教學和其他實踐活動中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良好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同時,教師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在職業學校文創產品設計教學中具體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王超義.傳統文化融入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中的研究:以文創品牌設計課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13):106-108.
[2]王嫻雅.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8):131-133.
[3]戴雨竹.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探究:以臺北故宮文創產品為例[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9(23):25-26.
[4]薛蓮.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探析:以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為例[J].流行色,2021(12):30-31.
(作者單位: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常超波
注:本文系江蘇省職教學會2021—2022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職業學校文創產品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文化創意與策劃專業為例”(課題項目編號:XHZDB2021029)的研究成果,主持人:姚習習。
作者簡介:姚習習(1983—),女,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美術學專業,講師,從事美術與設計類學科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