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要積極響應新課標的教育理念,通過聯合多方教育資源,實現家校共育,從而為小學生身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將基于家校合作下開展小學生德育工作的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創新德育工作開展的路徑。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德育;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3-0051-03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共育,這樣才能提升教育質量。在新課改的推行和實施下,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開展愈加重視。但是,德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持續且長久的過程,因此,德育工作的開展僅僅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教師和家長共同配合,充分挖掘多方面的德育因素,使小學生在無形中享受到道德的渲染,從而為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1.在小學德育工作中開展家校合作的意義
(1)實現優勢互補
相較于其他階段學生來說,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時期,父母和教師的言傳身教不僅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形成,還利于提升德育效率。但是,放眼當前小學教學現狀,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其一是合作深度不夠。部分學校習慣將家庭教育刨剔除在德育之外;部分家長則習慣將德育教育推給學校和教師,雙方缺乏了解和溝通;其二是合作路徑單一。大部分學校和家長取得聯系,建立溝通、合作的途徑僅通過家長會完成,這樣就會導致合作途徑狹窄,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力育人。最后就是合作方式死板。受傳統教學模式和理念的影響,在開展家校合作工作時,仍然以傳統方式進行,這不僅脫離了現代新的教學理念,還對德育工作的高效開展產生阻礙。而通過家校合作,能很好地彌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不足,實現優勢互補,使德育的質量達到最優效果。家長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給學生做好榜樣,學校則可以利用自身系統的知識體系與深厚的實踐經驗使德育工作開展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2)促進德育工作高效開展
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下,學生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許多父母總是盡可能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再加上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家長往往只重視能力的培養,卻嚴重忽視了孩子的思想成長。而在學校,教師雖然能夠系統的進行教育,但因為每個學生存在差異性,教師不可能對每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掌握,這樣在德育工作開展中難免會遇到疏漏,由此導致德育工作進展緩慢,難以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而家校合作則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相輔相成,有助于學校注重以“學生”為本,加大對學生習慣培養的力度,同時有助于家長以身作則。這能將家校的教育力量整合起來,凝聚成教育合力,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為促進德育工作高效開展提供保障。
2.在小學德育工作中開展家校合作的策略
(1)深化家校合作理念
我國教育家孔子曾主張“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與當前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因此,在德育中,要通過對學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后,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以此進一步深化家庭與教師的德育,促進家校合作順利開展。例如,借助主題座談會,引起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同時通過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在一次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主題會議上,教師邀請學生家長一起參加,主題開始前,讓學生各自談一下好習慣都有哪些,學生討論后再由家長闡述日常生活中做到的好習慣都有哪些,沒有做到的有哪些。在此過程中,不僅能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家長的行為習慣也會發生著變化,會通過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身作則,更好地參與家校合作,實現家校共育的共同目標。此外,還可在上述活動上進行拓展。以“你做我猜”游戲為例,教師可以根據主題的選定和目的設置與之相關的內容,如“禮貌待人”“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等,讓學生根據題板或圖片進行描述,家長則負責猜,要求在進行描述時不能說出欲猜內容的任何一個字,說出任何一個字則視為無效和犯規,游戲時間為90秒。學生可根據內容的難度選擇放棄,然后比畫和口頭描述下一個。這不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而且還無形中將德育滲透其中,從而為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2)提高家校合作深度
提高家校合作深度,首先要以家長和學校肯定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為前提。在當今社會中,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學生是學校應盡的義務,而對教師而言,由于面對教學、升學以及理念改革的壓力,多數教師力不從心,難以完全顧及每一個學生。對此,學校應監理完善的合作制度,通過實際行動引導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家校合作中,并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重視,從而保障此模式的良性運行。其次,要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大多數家長工作繁忙、壓力較大,他們之缺少溝通,對此,教師可搭建多方溝通平臺,一方面增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一方面加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及家長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積極發揮家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實現合力育人目標。此外,對有道德缺陷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鼓勵和耐心,且及時與其家長取得聯系,尋找能真正幫助學生的教育方法。同時,學生家長也要相互配合,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不能通過嚴厲的批評和懲罰進行家庭教育,而是應該對孩子循循善誘,耐心傾聽其內心想法,端正教育的心態,并建立互相平等和相互尊重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家校合作深度,使家校合作成為德育的重要方式。
(3)拓展家校合作途徑
在家校合作的方式上,很多家長和教師僅僅局限于“家長會”或“家訪”,但事實證明這些合作途徑較為單一,不能很好地適應當下新時期的教育環境。對此,學校和家長應積極探索新型德育之路,為德育的效果提供保障。例如,面對“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教師可提前組織與節日相關的主題活動,并通過短信或電話邀請學生父母參加。在具體活動開展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父親”和“母親”的歌曲渲染氣氛,引發學生的共鳴。隨后可以通過“節日感悟我訴說”演講活動進一步使情感得到升華,如想對父母說的話、父母生活中的點滴、父母對我的付出等,都能成為演講的話題,讓學生能學會感恩,充分激發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道德意識。同時,針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與教學任務,可以組織“踏青”活動,并邀請父母參加。在踏青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可抓住德育教學的契機,充分挖掘德育滲透因素,從而展開討論,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系,而且能夠實現了校德育教學開展的高效性。為了促使活動進一步優化,提高活動參與的效率,教師還可在以上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借助公益性“愛護環境”主題,將學生和家長分組,采用家長配合、學生配合與親子配合的方式進行比拼,看誰完成得又快又好。比如,可以組織開展收集廢舊電池、垃圾分類、幫助清潔工將垃圾扔進垃圾箱等活動,讓小學生在有趣的實踐活動中被德育思想熏陶和感染。學校還可以組織角色對換活動,讓學生和家長角色對調,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培養的恩情,理解父母的難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4)創新家校合作形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和教育的發展,德育的方式也要積極創新,不能僅局限于家庭和學校,還要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信息技術,能確保德育的多樣性和全面性,讓家校合作充分發揮其最大助力作用。例如,學校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與家長建立聯系機制,雙方能夠通過私聊了解學生在家庭與學校中的行為表現和管理心得,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傳播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德育水平。教師還要引導家長在日常進行家庭德育時做好榜樣的作用,比如,在公交車上為老人和孕婦讓座、將街道或小區的飲料瓶扔進垃圾桶等,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意識。同時,學校還可開展“書香家庭”“家風家訓”等活動,與家長一起關注學生的發展,見證學生的成長。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是非觀,提高思想道德認知,而且家校互補,實現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效融合。此外,學校還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定期在上面發表一些關于德育教學方法的文章,并積極宣傳給學生家長,學生家長則結合實際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交流,提升德育教育效率。
(5)注重家校身教與榜樣的作用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論”,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離不開潤物無聲的言傳身教。身教與榜樣的作用在教學工作中起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學校教師更重視“言傳”,而忽視了“身教與榜樣”,不僅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落實,而且不利于教學工作今后的發展。對此,需要教師和家長意識到,無論是在哪里,都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質,讓學生看到自己最優秀的一面,為學生起好模范帶頭作用。在身教及榜樣的帶動下,能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和過硬的本領,為學生成為棟梁之材打下堅實的基礎。
(6)挖掘家庭教育資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校合作的主旨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教育。對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工作,還需挖掘家庭教育資源,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德育教學的效率。學生家長也許在專業知識上難以對學生進行教育,但是家長的人生閱歷比較豐富,這也是在家庭教育中的寶貴資源。因此,針對學校的主題活動,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家長的工作性質,并做好提前溝通。比如,某個學生的家長是一名心理專業醫生,教師可邀請他來學校講解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心理問題的感知,減少生活和工作上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再如,某位學生的家長是一名消防員,教師可以讓學生家長播放關于救火、救災、救人等視頻,讓學生了解消防員的日常工作及英雄事跡,使學生在了解和掌握消防安全知識同時,還能感受到消防員不怕困難和危險,依然堅守使命和責任為大家默默奉獻的精神。在進行德育教學時,學校要架起一座溝通橋梁,使家庭和學校兩者相互配合,相融共生,挖掘家庭教育資源,從而增進家庭、學校、學生三者之間的感情,為家校共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7)設立學校開放日活動
學校開放日不僅是家校溝通的橋梁,還是有效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平臺。因此,在德育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學校開放日,讓學生家長走進課堂,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并能隨時和教師交流。這樣互相促進,對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大有益處。例如,在一次開放日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和家長進行了“尋根溯源、粽葉飄香”為主題的活動,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帶領學生和家長回顧端午節的習俗,如五彩線、包粽子、劃龍舟等;在活動課上,教師組織家長和學生開展了“童謠歌賦”“講解賢人善舉”“書寫端午征文”等活動。同時也組織了游戲環節,并從端午的來歷、端午的習俗、屈原的代表作品等方面設置“知識競賽”,學生和家長在飛快地搶答和精彩的分享中,可以不斷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還組織家長和學生制作端午香包,本次活動讓學生體驗了端午香包的制作過程。在活動開始前,教師要提前講解或示范香包制作過程,通過模仿和觀看,引導學生和家長一針一線地縫制香囊,不一會兒,一個個色彩斑斕、小巧可愛的小香囊便呈現在大家眼前。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紙杯和卡片制作五彩繽紛“中國龍”。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增進了師生、生生、親子之間的關系,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總之,家校合作作為一種主流趨勢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及德育培養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學校教師和家長應積極創新合作路徑,通過深入家校合作理念、提高家校合作深度、拓展家校合作途徑、創新家校合作形式等,不斷加強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合作的重視。同時,還要注重家校身教與榜樣,挖掘家庭教育資源,設立學校開放日活動,從而實現家校共育,攜手育人,為提高德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黎國棟.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
[2]趙嬌妍.家校合作在小學生德育水平提升方面的功能研究[J].教書育人,2019(10).
[3]趙艷麗.小學德育中如何更好地實現家校合作[J].新課程,2017(12).
[4]彭巧賢.家校合作視角的小學德育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0).
[5]趙璇. 家校合作在中學德育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