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忠 貴州省興義市豐都街道辦事處江岸小學

多元化教學評價是現代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同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作為學生語文課程的重要啟蒙階段,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突出語文學科的育人作用和價值,要善于發揮多元化教學評價的作用與價值,借助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科學習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程學習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語文課程學習的信心,從而有效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發展與提升奠定扎實的基礎。為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多元化評價的重要作用,切實將其作為教學優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則,從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以及多元化評價標準角度出發,提高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在優化課程教學設計的同時,借助教學評價的指引作用,切實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從而讓小學語文基礎教育更富有成效。
有些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依然存在以應試教育為核心的思想,評價內容只把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堂紀律情況作為重點,導致學生在學習狀態不佳、考試失利、教學活動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受到教師的嚴厲批評,這對于學生自尊心和心理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師只把學生的升學以及教學內容的落實放在第一位,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心理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所以評價方式往往過于強硬,通常會利用公開批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因此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甚至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產生反感的情況。
目前,一部分教師的評價制度基本以個人的思想為主,存在嚴重的個人主觀傾向,因此,評價制度的建立也相對不合理。首先,有些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個人的評價,甚至會公開批評學生,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有效的引導,導致評價內容過于強硬和片面;其次,有些教師過于注重對集體的評價,尤其是在小組合作出現失誤時會對整個小組進行批評甚至是處罰,這對于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有些教師會把自己當作評價主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殊不知這種評價方式很容易疏遠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畢竟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是非常重視的,因此,教師必須要確保能夠針對學生的課堂情況、課堂紀律和課堂活動內容進行合理的評價,才能發現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和值得去優化的地方,這樣才能促進教師能力的提升。不過,有些教師依然存在教師本位的思想,認為教師應當高高在上,學生必須聽從教師的意見,因此很容易造成課堂不平衡的情況,這對于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落實以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當前,有些教師表現出來的最大問題是不會正確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和引導,評價過程中只會利用批評、指出不足等方式強制學生去好好學習,這種評價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不會起到太大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錯誤的評價很容易造成學生的自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從而導致學生出現厭學以及害怕教師的情況。因此,教師必須要學會正確地展開評價,利用激勵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和引導中改變學習思路,并且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
目前,有些教師的評價基本以學習為核心,并沒有在評價中融入立德樹人的教育,只會督促學生去學習,反而忽視了學生習慣和思想的培養,這對于學生良好人格的養成是非常不利的。
在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多元化評價的教學實踐中,為了確保教學評價能夠切實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當遵循全面性的基本原則,不僅要關注學科基礎知識部分的教學評價,還要引入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教育要求,從學生實際學習現狀出發,關注學生學習態度、情感、課堂參與情況,突出語文課程陶冶情操的美育價值,然后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的教學評價。通過這種全面性、多維度的教學評價過程,既可以保障學科教學質量,又可以在評價指導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切實發揮教學評價的育人作用和價值。
教學評價作為評判學生學習質量以及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突出其科學性原則,切實保障多元化評價真實有效,從而對學生學習過程起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作用。在具體的教學評價環節,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之外,還要從學科專業化的角度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方案,幫助學生在明確學習問題和不足的同時,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對策。針對學習差異化的學生群體提出科學的優化指導建議,圍繞課程教學目標不斷優化學生學習過程,促使學生在教師教學評價指導下不斷優化學習方式和學習質量,提升文化素養,逐步建立起對語文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在教學評價和優化發展的良性循環中全面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帶動學生同步提升。
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教師激勵性與鼓勵性語言對小學生有著推動作用,能夠全面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課程學習中。因此,學生認為教師的積極評價具有權威性,教師的評價與鼓勵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優化與完善評價手段,特別在課堂評價上需要適當加入肯定與鼓勵性的激勵語言,從思想層面給予學生表揚。與此同時,針對學困生而言,教師需要不斷放大學困生的優點與閃光點,委婉指出學困生的不足與缺陷,不可傷害學困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例如,在《風箏》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總結做風箏的心情與放風箏的心情。通過對小組合作與交流討論方式得出的答案進行評價,比如可以評價“明明小組善于思考,分析全面,值得鼓勵”。當小組與小組之間對同樣的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時,往往會從不同角度展示出不同結果。針對不同的結果,語文教師需要對結果進行評價,發現不同層次學生的閃光點,并進行鼓勵,確保學生形成質疑能力與勇于思考的行為習慣,進而在最大程度上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徑。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校在評價的全過程中既有客觀評價,又有主觀評價。在新課改語境下,特別是教育教學的新條件下,學生已成為語文課堂的中心對象,當前教學中的評價主體也主要是以學生為主。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突出學生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做出正確判斷以外,還必須以互相評分的方式,通過小組探究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工作,還可采用同學網絡共享和分組互比方式對成績加以考核。這樣在網絡共享過程中,學生往往能夠發現其他同學的優點與缺點,為此,該評價形式能夠保障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除此之外,在語文課程上,學生需要突出自我評價,即在學習任務完成之后,引導學生養成自我反省與自我評價的行為習慣,讓學生了解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異,借助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形式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全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需要注意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根據評價等級標準與評分標準要求,對語文課程教學環節進行硬性評價,同時還需要制定進步幅度的相對性標準。因此,教師要結合各種標準的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才能夠保證積極評價形式具有多元化及科學性。另外,該評價形式能夠激發每位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出每位學生的優勢,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關注學生發展的同時,教師需要不斷增強評價標準的適應性。“世界萬物都是在不斷運動與發展變化。”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不能根據學生當時的表現判斷學生的終身發展狀況,還應該從世界萬物發展變化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潛力,并鼓勵學生對語文知識加以學習,給出合理評價。在學生學習評價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因一次成績就否定學生,而應該從學生心理角度出發,采用積極評價手段來鼓勵學生。除此之外,學校要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的學習及進步。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諸多指標難以通過成績進行衡量,如學習精神、學習態度、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等。因此,學校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變化及評價結果記錄下來。在該階段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將記錄的內容進行整理,發送給學生及家長,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真正成為未來學習的指導,進而及時發現問題并改正、完善。
因為教師口頭語言評價具有導向性,所以教師的評價不能只是單純肯定和贊揚學生,而是要帶有針對性與目的性地對學生做出正面評價,從而給學生指出前進和進步的方向。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利用好時機對學生進行口頭鼓勵。例如,在學生朗讀《慈母情深》等文章的重點句子時,教師可以以舉手的先后、長句朗讀正誤與書寫字正方圓等方面來贊揚和肯定學生。而通過該評估方法,教師可以著眼于學生,盡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加以暗示,并指導學生進行練習。小學語文教師雖然已經注重積極評價方式,但教師如果一味表揚學生,往往導致學生不分青紅皂白,形成自高自大、唯我獨尊的想法。所以,當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教師需要指出:“你的想法似乎不妥,別著急,再仔細想想還有補充嗎?”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將教師鼓勵評價與批評評價有效結合,鼓勵優秀,激勵后進,將教師評價落實在每位學生身上。教師積極評價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每位學生能夠在教師鼓勵評價中共同進步與努力,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最后,教師需要關注學困生,鼓勵學困生敢問與敢讀,最終讓學困生克服自卑與依賴心理。積極評價并非只通過語言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心理學者曾說:“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往往具有暗示作用。”因此,積極態度往往產生積極的暗示,消極態度往往產生消極暗示。通過眼神與安撫動作能夠向學生傳達教師的鼓勵與肯定,使學生具有成就感。當前,教師在應用語言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增強語言評價的聽覺感知,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勇于回答問題與發音準確的學生,教師應做出點頭微笑或者為學生豎起大拇指等評價鼓勵動作。
評價語言在教學中的應用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教學問題。正確使用評價語,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首先,要簡化評價語言,便于理解。在測試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運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鼓勵和間接的激勵來了解老師的意圖,使他們能夠對老師的教學及時地做出積極的反饋。其次,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基礎,開展語言基礎教育。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發問,讓他們用所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給他們更多的運用機會,這樣才能在不影響他們思考的前提下,得到更多的幫助。尤其是當學生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時,應給予學生正面的鼓勵。最后,要注意優化教學語言體系,合理使用評價語,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語言溝通,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表達,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估已成為當代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正確、恰當、激勵的評估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他們的自信,讓他們處于興奮、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從而激發他們的潛能。在傳統教學評價方式的基礎之上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圍繞評價主體、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方法等多個視角豐富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為學生優化學習提供綜合性的教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