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戲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在音樂課堂融入戲劇藝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教師應當更新教學理念,努力打造音樂+戲劇的特色課堂,讓課堂的氛圍與趣味性更加濃厚,讓學生在戲劇的渲染下提升音樂學科素養。
【關鍵詞】音樂;課堂;戲劇
作者簡介:吳云華(1979—),女,江蘇省南通開發區教育集團星湖校區。
“有‘戲的音樂課堂更精彩”。戲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戲劇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等不同元素,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生處于成長啟蒙階段,教師將戲劇引入音樂課堂,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當然,教師將戲劇引入音樂課堂,并不是單純地給學生播放戲劇,而是要將戲劇貫穿課堂的始末,充分發揮戲劇的育人作用。筆者結合多年的授課經驗,闡述如何將戲劇引入音樂課堂,以此推動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引入戲劇文化,增強學生的藝術底蘊
教師如何在音樂課堂引入戲劇文化,在幫助學生了解戲劇文化的基礎上,圍繞戲劇展開教學,從而加強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文章研究的重點。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實際學習水平,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期間,要適當地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優化教學方案。
(一)展示戲劇文化
由于學生平日很少接觸戲劇,甚至從未接觸戲劇,因此說起戲劇,大部分學生會感到很陌生。當然,倒不是說學生不愛學習戲劇,而是學生缺乏代入感,缺乏學習的動力。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對戲劇文化的興趣不足。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何為戲劇,從而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學習戲劇的興趣。
例如,筆者沒有直接板書何為戲劇,而是將不同的戲劇形式展現給學生,其中包括舞劇、歌劇、話劇、音樂劇、木偶戲、皮影戲等。當學生看到木偶戲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紛紛被吸引。隨后,有的學生表示:“這個木偶看上去就像是活了一樣,真有趣!”也有的學生疑惑道:“木偶戲也是戲劇的一部分嗎?我以為戲劇就是電視中播放的京劇呢!”對此,筆者將戲劇的分類及代表作品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何為戲劇。
同樣的作品在不同種類的戲劇演繹之下,會呈現出不同的美。筆者將不同種類戲劇的美展現給學生,由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戲劇的興趣。以《白蛇傳》為例,它既有豫劇,也有京劇,還有話劇,等等。那么,不同種類戲劇下的《白蛇傳》分別呈現了哪些藝術效果,又各具哪些優點呢?筆者帶著學生進行鑒賞和對比,在不知不覺之中,學生漸入佳境,進一步了解戲劇文化。久而久之,學生能夠對戲劇形成較為清晰的認知,并產生學習戲劇的興趣。
(二)以戲劇推動課堂的開展
教師在教學教材中的音樂作品時,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思路去教,就很難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在引入戲劇文化后,教師可以通過戲劇來輔助教學,推動課堂的開展。
以蘇少版音樂三年級下冊《嘀哩嘀哩》為例,在學生初步掌握這首歌的演唱方法之后,筆者將戲劇風格的《嘀哩嘀哩》引入課堂,讓課堂在二胡、揚琴等傳統樂器的渲染下,營造出不一樣的氛圍。筆者鼓勵學生跟唱,并思考戲劇版本的《嘀哩嘀哩》與原版相比,多了哪些特點。在這個基礎上,筆者進一步引入戲劇文化,從戲劇的角度解讀《嘀哩嘀哩》,以此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如此,不但可以讓音樂課堂變得更加活潑生動,還可以改變學生對音樂課堂的刻板印象。
以蘇少版音樂五年級上冊《采蓮謠》為例,筆者給學生播放了相關的戲劇選段視頻。視頻中,演員們蹦蹦跳跳,偶爾還會出現一段有趣的對話。當學生注意到視頻中的故事情節的時候,他們紛紛被吸引,有的學生開始跟著節拍鼓掌、抖肩。就這樣,在戲劇的輔助下,學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節拍與節奏,這比筆者單方面地灌輸知識更有效果。隨后,筆者要求學生起身發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由此,音樂課堂真正地活躍起來,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
不難發現,戲劇進入音樂課堂,不但不會占用學生的課堂時間,還會推動學生音樂學習質量的提高。教師針對不同的音樂教學內容,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戲劇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教師在解讀一些樂理知識的時候,可以借助戲劇中的語言和肢體動作等元素,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融入戲劇改編,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
學生在接觸了一段時間戲劇之后,會生出嘗試的想法。此時,教師可以搭建活動平臺,引導學生改編部分戲劇作品,滿足學生愛玩愛演的需求,讓學生在深入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戲劇的魅力。為了增強學生的代入感,編劇、導演和演員等角色都可以由學生來擔任,教師則擔任技術指導。如此,可以讓音樂課堂變得更加活潑,讓戲劇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助燃劑[1]。
(一)組織開展戲劇表演活動
學生在觀看了較多不同風格的戲劇作品后,可能開始產生這樣的想法:我是不是也可以演戲劇呢?教師可以滿足學生的課堂活動需求,組織開展有趣的戲劇表演活動,讓學生深入其中學習知識,感受戲劇文化的脈搏。
以蘇少版音樂五年級下冊《誰說女子不如男》為例,這是經典的豫劇劇目,全曲體現了花木蘭的朝氣、瀟灑。在給學生欣賞作品后,筆者鼓勵學生結合經驗對作品進行適當的改編,然后再鼓勵學生表演改編的作品。此時,學生的興趣被激發,紛紛化身編劇、導演和演員,一邊創作新的角色和故事,一邊緊鑼密鼓地選角??紤]到課堂時間有限,筆者給學生預留兩到三天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在后面的課堂進行表演。這樣一來,能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拉近學生與作品之間的距離。學生在改編劇情時,融入了東京奧運會中國乒乓球女隊團體實現四連冠等體育元素。在學生排練時,筆者注意到班級的女同學積極性很高,而男同學也不忘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圍。在學生表演后,筆者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指出學生的優勢與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改進,由此讓課堂更具價值。
(二)組織開展即興創編活動
即興創編是一種隨意性和突發性更強的活動,通常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教師在引入戲劇元素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合理地進行即興創編,由此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尤其是在學習高低音、長短音和強弱音等樂理知識的時候,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即興創編能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
以蘇少版音樂五年級上冊《快樂的嚓嚓嚓》為例,學生需要對作品中的長短音、高低音和強弱音進行聽辨。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聽辨效果,筆者利用戲劇中的道具銅鑼和大鼓進行演示。在引導學生聽辨長音時,筆者敲擊銅鑼,發出悠遠綿長的音階;在引導學生聽辨短音時,筆者蜻蜓點水般地敲了一下鼓,鼓音剛出現便戛然而止。隨后,筆者利用戲劇中的一些肢體動作引導學生表現出長短音。為了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筆者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對這些肢體動作進行即興創編,由此讓學生在聽覺和肢體動作的雙重刺激下感受長短音。
以蘇少版音樂四年級下冊《春游》為例,筆者將學生分為四組,然后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春游期間的種種活動。學生可以選擇野餐,也可以選擇植樹,還可以選擇做游戲,再根據不同的選擇創編不同的肢體動作。此時,課堂活躍起來。為了獲得“最佳表演獎”,每個小組都在激烈地討論如何跟隨音樂將表情、動作做到位,充分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
當然,符合學生能力的創編活動還有許多種,教師在教學不同曲目的時候,要對教學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教學方案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提高音樂課堂的質量。
(三)拓寬學生的視野
單純地欣賞戲劇還不夠,教師要加強音樂教學與戲劇文化的聯系,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導學案、任務簡報等方式,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和該學習什么。
以蘇少版音樂四年級下冊《江南好》為例,筆者引導學生欣賞音樂,讓學生對江南風光有初步的認知和體會。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江南風光的戲劇作品,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筆者設計了以下導學任務。
1.利用計算機網絡查找一部有關江南的戲劇作品,并對作品的派別和內容進行詳細的描述,制作調查檔案。2.在聆聽作品的基礎上,嘗試分析作品傳遞的思想和內涵,并將自己的欣賞心得記錄在調查檔案中。3.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標注出來。
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筆者不對學生提出太高的要求,同時,筆者重視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問題設計個性化的指導方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
整體來講,教師圍繞戲劇構建課堂活動,豐富音樂課堂的內容,能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再者,隨著教學活動的持續推進,學生對待音樂和戲劇的態度會有所改變。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音樂課堂引入戲劇元素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不代表賞析戲劇可以取代傳統的音樂課堂。所以,如何把握尺度,如何確保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學習戲劇文化,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2]。
三、挖掘戲劇內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師將戲劇引入音樂課堂,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工作。戲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體現了古人的智慧與思想。教師可以帶著學生解讀戲劇中的思想內涵,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基礎。
以蘇教版音樂五年級下冊《梨園英秀》為例,學生在學習后,無不為梨園弟子學習技藝的艱苦動容。在這個基礎上,筆者聯系實際生活,提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同學們難免會遇到許多的難題,那么同學們該如何做呢?”
生1:“在我看來,學習戲劇很不容易,但梨園弟子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學到戲劇的精髓,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也能在學習上取得成功!”
生2:“今后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挫折,我都會對它們說‘不,并勇敢地戰勝它們!”
生3:“梨園弟子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他們學習,敢于吃苦,敢于付出,用努力和汗水收獲成功!”
接著,筆者鼓勵學生帶著理解和感悟,重新欣賞作品,并嘗試小組合作將作品表演出來。此時,學生不但更認真地對待表演,而且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時,主動地向筆者提問。如此,不但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能改變學生以往的一些不良習慣,從而為他們以后的進步奠定基礎。
教師還可以適當地給學生選擇一些課外的戲劇素材,以此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感受戲劇的魅力,讓學生在豐富的體驗中逐漸愛上戲劇,從而傳承并發揚這一經典的藝術。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將戲劇引入音樂課堂,并不是單純地給學生播放戲劇,而是深度融合戲劇的內容輔助音樂教學。融合戲劇元素的音樂課堂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需要做好引導者的工作,把握好課堂的內容設計,讓音樂與戲劇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王俊.兒童戲劇表演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6):117.
[2]葉曉嬌.兒童戲劇表演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21(2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