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甫 柏曉婕 程毅
摘要: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衍生出的流線型設計在汽車、家具設計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涌現了大量新穎、流線型的工業產品。文章以流線型設計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為主題,從流線型設計風格出現的原因出發,提出技術發展、社會環境、消費心理這三種影響因素。文章分析20世紀40年代末期意大利設計家們的流線型家具風格以及應用成果,詳細解讀流線型家具的發展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技術的更新換代,流線型家具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近年來,人們對家具的舒適性、環保性、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線型家具設計面臨新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設計師利用現代科技和工具,從仿生學角度出發,利用一些生物的流線型特征,設計舒適、美觀且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家具,或從符號化角度將流線型家具造型從純粹的美感設計轉化為情緒化設計,并結合參數設計,打造出一系列創新的流線型家具。文章結合當前技術,分析流線型家具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趨勢,總結結合仿生、定制流線型、符號化流線型以及參數化流線型設計的發展趨勢。未來,流線型家具將持續受到設計師和消費者的關注,希望文章的研究內容能對家具設計的發展與創新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流線型設計;家具設計;仿生設計;符號化;參數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TS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3
0 引言
當前,無論是建筑、景觀還是產品設計都包含圍繞曲線進行設計的思考邏輯。例如扎哈設計的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石上純也設計的蛇形湖夏季展亭,現代建筑及室內空間設計逐漸趨于使空間或形態給人動態化的感受,在建筑作品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曲線、圓滑平面、一體化的設計語言。上述作品中蘊藏的曲線體現了流線型設計理念。流線型是流體力學的一個術語,用來形容一個物體表面光滑、線條流暢的外形。由于這種外形可以減小移動過程中所受的風阻力,所以其最先被應用于汽車、火車、飛機、潛艇等載運工具的設計中。流線型物體表層相對氣流流動時,整體所受氣流阻力最小,而且能給人流動順滑的視覺感受,在工業設計及藝術設計領域,其成為一種時尚美學,被廣泛應用到產品以及家具的外觀設計上。
流線型設計的誕生并非源于美學研究,而是在工業生產的實踐研究中產生的一種特殊需求的結果。19世紀初,人們側重于研究自然生命體,科學研究發現,魚類與鳥類的形體受到阻力的影響要遠小于其他形體,其形態經過提取和優化被成功應用到了潛艇及飛艇設計中,這也是流線型設計最早的應用案例。而其在日常場景中的應用最早出現在汽車設計上,1914年,意大利設計師卡特格納最早采用流線型手法設計汽車。保羅·加雷是一名匈牙利工程師,1921年開始在德國齊柏林工廠工作,試驗流線車型在風洞中的空氣動力學特性,從加快速度和提高穩定性兩個方面為流線型提供了科學的解釋,這對歐洲的汽車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后續的發展中,除了汽車設計,流線型設計主要出現在產品以及家具設計中。
1 流線型設計風格出現的原因
1.1 技術發展因素
人們在提取魚類以及鳥類生理構造的基礎上研究出流線型的形體,推動了空氣動力學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美國是當時全球工業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也是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空氣動力學的發展有了科學理論的支撐,技術的發展、生產力的進步以及生產方法的更新是流線型設計得以出現并取得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
1.2 社會環境因素
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正面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影響范圍最廣的經濟危機,工人失業率快速上升,消費市場萎靡,購買力下降,這對美國的設計領域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流線型在實質上是一種外在的樣式設計,反映了美國人民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把產品外形作為一種促進銷售的重要途徑的設計態度。通過科技感、未來感的外觀設計激發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從而形成一種迎合大眾趣味的風格[1]。
1.3 造型心理因素
流線型設計出現之前,幾何造型的現代主義設計占據主導地位,幾何形體帶有濃厚的人為制造感,長期使用后,這種充滿人為制造感的產品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更青睞外形輕盈、自然、流暢的產品,因此流動無棱角的設計一經推出便廣受追捧。流線型風格的核心是利用產品外觀造型促進銷售,這種樣式設計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自從雷蒙·羅維開始將流線型的概念廣泛應用到汽車設計以來,這種風格便逐步受到關注。流線型的魅力在于其標志著步入未來,這使處于經濟大蕭條環境中的人們看到了未來生活的希望,得到了心理解脫。因此,流線型風格的感情價值超過了功能價值。在藝術方面,流線型是對未來主義和象征主義的繼承和發展,用象征的表現手法詮釋了“速度”一詞在工業時代精神中的概念。因此,流線型風格不僅是大眾認可的一種現代風格,也是大眾需要的一種現代風格[2]。
2 流線型設計風格在家具方面的發展
流線型家具設計主要出現在意大利,20世紀40年代末,意大利設計師卡諾·莫尼諾設計了一系列具有抽象曲線造型的家具,與漢斯·阿爾普、馬克思·比爾、亞歷山大·考爾德等人一樣,其作品具有強調裝飾和造型的時代特征。
2.1 卡諾·莫尼諾
卡諾·莫尼諾設計的意大利家具是強調裝飾設計風格的極端典范,在當時的意大利都靈成立了一個新的設計群體,他們設計的家具的外形類似動物的角那樣新穎,充滿巴洛克意味,這一設計群體設計出來的家具被稱為“流線型超現實主義家具”。同時,卡諾·莫尼諾也受到了科技進步與工業產品的影響,其家具設計靈感來源于飛機及汽車,它們擁有精密的構造,豪華而奢侈,但與工業產品不同的是,他主要是為了建筑項目而單獨設計家具,市場泛用性弱,不適合大范圍、大批量地進行工業化生產。他的設計總是充滿激情以及對流線型形體的追求,他運用底紋彎曲技術設計的膠合板家具還獲得了技術專利。“拿鐵椅”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采用流線型曲線以及人體工程學設計,椅子的靠背部分貼合人的脊柱形狀,像兩側包裹周身,讓人聯想到性感的女裝和舌頭。
2.2 吉奧·龐蒂
20世紀中期,吉奧·龐蒂主張回到傳統美學和過去意大利偉大的藝術中去,他喜歡傳統手工藝和材料,同時對新技術和大批量生產非常感興趣,因此,他也是意大利工業設計的重要支持者。龐蒂被譽為“意大利第一位全能設計師”。他在設計中最關注形式美,將功能與形式美結合在一起,設計偏重于有動感的、流動的線條和非對稱的形體造型,表現了一種獨特的流露出豐沛情感的造型形式和哲理精神。吉奧·龐蒂始終堅持一手擁抱歷史,一手擁抱現實,致力于有機整合傳統的藝術感與現代的新技術、新工藝,他游走于傳統審美與現代形式中,努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平衡。“藝術的生產”和“實用加美觀”已成為當前意大利設計的主導原則。
3 流線型家具當前的設計趨勢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流線型設計也不斷升級,與其他學科交融,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家具的設計從之前單一獨立的個體設計轉變為更多、更全面、系統化的設計,在與其他學科及元素的交融碰撞中衍生出現了諸多新潮的設計趨勢。
3.1 結合仿生與有機設計
流線型家具設計往往會與仿生設計結合,因為流線型設計實際上也是以現實世界的物體為原型進行抽象化變形獲得的。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現代國際主義建筑大師埃羅·沙里寧設計了一系列與仿生有機形體相結合的流線型家具,代表作品有“馬鈴薯片椅”“子宮椅子”“郁金香椅”。在設計這些椅子的過程中,他將當時受到追捧的流線型設計、有機形式與現代功能相結合,開創了有機現代主義設計的新途徑[3]。
現代家具設計中越來越多的仿生形狀展現出了流線型形體的特征,流線型設計學科與仿生設計學科相互融合,將設計重點放在了對造型語言下精神層面的設計上,流線型設計不再是單調的以外形博人眼球的一種設計手法,而是通過外觀形態設計來創新設計語匯和傳遞設計者的設計思考,變成了一種能夠傳遞想法、增強使用者感受的設計風格。
菲律賓設計師肯尼斯·科邦普設計的花朵椅整體造型宛如一朵綻放的鮮花,在提取蓮葉自然褶皺的導水流通形態后與干花的紋理相結合,產生頂層的褶皺效果。底層碗狀的樹脂基座與鋼架的支撐桿件則是模仿花朵的花托與花莖,采用了仿生的外形,抽象提取鮮花不同時空環境下、不同狀態的曲線形態,從而進行流線型設計。設計者試圖通過結合仿生設計與流線型設計,在滿足人們使用以及舒適度需求的基礎上,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而非凌駕于自然之上。
自然界中的動物、植物的形態具有獨特的美感,這種自然的美即使不加改造,直接應用于家具設計中,所提取的設計語言也各有不同。日本設計大師柳宗理設計的“蝴蝶凳”便直接提取了蝴蝶正在扇動的對稱的翅膀這一元素,融合極簡主義、仿生設計與流線型設計這三種設計理念設計而成。“蝴蝶凳”由兩塊成形膠合板構成,兩塊膠合板通過一個軸心對稱連接在一起,形成蝴蝶飛舞的姿態。“蝴蝶凳”獨具匠心的構造,使其成為抽象形態流線型仿生設計的經典之作。其他現代抽象形態流線型仿生家具設計也無一例外,流線型元素均來源于自然造物以及人的形體曲線,設計作品也呈現出這一標志性特點。
3.2 定制流線型家具
在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出現流線型設計的同時,室內設計以及景觀設計等空間設計領域也融入了流線型設計元素,將自然界中的湍流形狀以及受到流體沖擊后的物體作為室內立面以及空間劃分設計的參考元素。在室內空間形態使用流線型設計的同時,特定空間相同風格的定制化設計也成為室內空間以及家具流線型設計的一個方向。
來自中國香港的設計事務所NCDA在香港購物街貴賓休息室中定制設計了一組家具,設計的關鍵是將這個空間打造成一個秘密花園,并營造私密而溫馨的環境氛圍。一系列起伏的曲線和重復出現的圖案,營造出家具與自然界之間的抽象回響。石膏天花板被切成層層曲線片狀,暗示了沙子花園中傾斜的礫石形狀,而流線型的壁燈和桌子則是從花園里的巖石中找到的靈感。設計師將流體轉化為定制家具,結合燈光和紗簾營造自然柔和的園景氛圍。與此同時,家具與室內空間設計一體化也成為室內空間設計的一種新風格,改變了以往家具與空間分離的設計慣例,為室內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3.3 結合符號化和參數化設計
基于特殊的曲線化外形,流線型設計可以融合不同的符號語匯進行視覺傳遞,使流線型家具可以通過精神設計形成具有精神內核的雕塑。意大利著名建筑師、設計師法比奧·諾文布雷設計的家具作品Him & Her 正是這一領域的設計典范。法比奧·諾文布雷熱愛女神,無論是庫爾貝的《世界的起源》,還是其設計作品Him & Her 都有共通之處。法比奧·諾文布雷引用了《圣經》開篇《創世紀》中的話解釋他的代表作Him & Her座椅。該作品將流線型設計與雕塑相結合,利用流線型的曲線形態來展示人體輪廓美妙的雕塑感,將家具轉換成一種意識或精神符號。
在現代制造工藝的加持下,參數化也成了流線型設計的一個發展方向,利用現代審美元素以及制作工藝充分發揮參數化設計的特點,滿足產品的大批量工業化生產需求,并且保證產品的生產精度,通過參數化的變量調節還可以生成無數不同的動態形體,使設計更具獨特性。俄羅斯設計師奧列格·索羅科以及他的團隊parametric(參數化)設計了一組參數化流線型家具,巧妙結合流體的造型與參數化設計,利用切片與中心橫向支撐結構,設計出了一般工藝很難做到的懸空一體化流體家具,在減輕整體重量的同時保證了整體的支撐力和通體流動的外形,具有動感柔和的美。
4 結語
在機械化大批量生產盛行的今天,流線型設計不再是一種特殊的設計風格,其作為公眾審美以及工業技術文明不斷發展的產物,已融入設計這門學科,設計師將其與仿生、參數化、符號化、流體學、力學、光照學等各個學科融合,設計出了許多符合大眾審美、適合當今世界需求的產品,成為家具設計、產品設計、汽車設計甚至建筑設計等行業未來關注的焦點。
參考文獻:
[1] 余艷.論設計作品的層次及相互關系[J].美術大觀,2010(4):102-103.
[2] 宋澤援.流線型風格淺析[J].科技與創新,2015(20):18.
[3] 彭亮.家具設計基礎講座(二):現代家具設計概述(上)[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5(2):28-31.
作者簡介:陳虹甫(1998—),男,山東濟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藝術設計。
柏曉婕(1998—),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
向:建筑環境藝術設計。
程毅(1998—),女,山東泰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