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萌 郭傲兵 韓斌
摘要 無人作戰是信息化戰場的戰略前沿和發展熱點,是推動戰爭形態從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為科技前沿專業,無人系統工程的課程體系優化,需要以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為切入點,基于先進的教學科研條件建設,拓寬專業理論;通過搭建一體化實驗平臺、構建系列化實踐環節打牢實踐基礎;基于任務牽引設置綜合實踐訓練科目,提升實踐操作等能力;通過戰術綜合演習,豐富戰斗經驗,促使學員素養全面提升,為新型裝備列裝使用、新質戰斗力生成奠定基礎。
關鍵詞 無人系統工程;綜合實踐能力;專業背景課程;戰術綜合演習
中圖分類號:E25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23

專業素養是指具有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必要的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相關專業教育質量的高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提升學員專業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發展、與時俱進、不斷內化提升的動態過程,是教員和學員群體共同追求、奮斗的前進歷程。
無人作戰是新型的作戰力量,是全新的作戰方式,無人系統工程專業對標教育部自動化類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聚焦無人作戰系統所涉及的理論、方法、技術、運用,為新型裝備的使用、維護、訓練等奠定基礎。本文旨在面向無人系統工程專業學員專業素養提升進行系統研究,以期通過研究形成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方案,提升無人系統工程專業學員專業素養,提升本專業教學水平,以提高無人系統工程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基于培養方案,依托OODA環梳理課程體系,構建知識體系框架
1.1依托OODA作戰環梳理課程體系,構建知識體系框架
由于OODA環可以對無人作戰行動的整個過程進行高度抽象、全維感知,基于OODA環進行課程梳理分析,構建以智能與控制為基礎的無人作戰要素齊全(OODA作戰環)的知識體系框架,即“觀察與檢測→行為與判斷→規劃與決策→行動與打擊”,梳理課程內容、知識體系結構,提升教學水平,提升學員專業素養,如圖1所示。

基于OODA作戰環構建課程知識體系框架,對課程內容進行梳理如下:
“O”,觀察與檢測,基于“計算機控制技術”和“環境感知技術”兩門課程,通過計算機接口控制、傳感器數據獲取、環境數據分析等內容分析戰場環境信息,完成無人作戰要素中的觀察與檢測。
“O”,行為與判斷,基于“運動控制技術”課程對無人機/車自主運動行為進行結構分析和設計,通過慣導/衛星組合導航、SLAM導航進行行為判斷并確定運動方向,完成無人作戰要素中的行為與判斷。
“D”,規劃與決策,基于“任務規劃技術”課程,通過路徑規劃、數據鏈路規劃、威脅模型評估、任務分配、載荷運用等內容,完成無人作戰要素中的規劃與決策。
“A”,行動與打擊,基于“火力打擊技術”課程實現無人作戰環終極行為:火控系統信息獲取、穩定與跟蹤、目標威脅評估、火力打擊等內容,完成無人車/機中的行動與打擊。
通過課程知識體系進一步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構建結構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
1.2細化分析課程設置
基于課程體系框架對課程設計進一步細化分析,其中“自動控制原理”“人工智能原理及其應用”和“計算機控制技術”是無人系統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在此之上基于“環境感知技術”搭建“運動控制技術”“任務規劃技術”“火力打擊技術”等課程,其中“自主運動控制”在自主導航的基礎上學習地面無人平臺和無人機運動控制方法,“任務規劃技術”學習威脅模型評估、任務分配、路徑規劃、載荷運用和數據鏈路規劃等,“火力打擊技術”學習無人系統火控系統信息獲取、穩定與跟蹤、導彈與制導、人機交互、網絡火控、火力打擊等內容。最終通過“無人系統工程專業綜合訓練”課程實踐科目從理論到實踐進行綜合,基于綜合實驗平臺進行實驗驗證。
課程設置如圖2所示。

課程設置聚焦無人作戰重要要素環節:智能、感知、任務規劃、運動控制、火力打擊等內容,注重體系化設置。
2一體化實驗室建設,以科研促教學,拓寬專業理論
一體化建立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其中人工智能技術實驗室為基礎實驗室,支撐“人工智能及其應用”和“計算機控制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實驗;自主運動控制技術、地面無人平臺行走機構、無人系統人機交互、任務載荷技術、無人系統協同作戰等專業實驗室,支撐“環境感知技術”“運動控制技術”“任務規劃技術”“火力打擊技術”和“無人系統工程專業綜合訓練”等專業課程實驗。
通過一體化實驗室,加強教學科研條件建設,對無人作戰理論、試驗、平臺技術、協同作戰等關鍵技術領域進行相關教學科研研究;自主無人車團隊參加“跨越險阻陸上無人系統挑戰賽”,這些深入的研究為課程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科研案例入課堂,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如基于無人平臺設計運用相應案例,講解“自主運動控制”課程中的地面機動平臺運動控制和無人機自主飛行控制等相關內容。
3系列化實踐環節提升專業技能,任務牽引的綜合訓練科目,提升綜合實踐能力
3.1系列化實踐環節打牢實踐基礎,提升專業技能
無人系統工程專業背景課程基于一體化實驗室,設置系列化、高品質實驗平臺。以stm32系列CPU為基礎搭建通用機器人實驗平臺,基于機器人操作系統搭建系列ROS機器人實驗平臺(含AI機器人),搭建機器人協同運動平臺(含足球機器人、無人車等)。
通用機器人實驗平臺,可支撐“計算機控制技術”“自主運動控制”等課程基礎實驗。
ROS機器人實驗平臺(含AI機器人),可支撐“人工智能原理及其應用”“環境感知技術”“運動控制技術”等課程實驗。
機器人協同運動平臺,含足球機器人教學平臺和多款無人車,可支撐“運動控制技術”“任務規劃技術”“火力打擊技術”“無人系統工程專業綜合訓練”等課程實驗。
這種專業背景課程實踐環節系列化的設計思路,遵循循序漸進、連貫設計的設計原則,學員只用花較少的時間精力即可熟悉不同平臺,而更多地關注面向應用的設計思路。這種一體化的連貫設計打牢了實踐基礎,加快了實驗教學進度,可快速提升專業技能。
3.2任務牽引完成綜合訓練科目,提升綜合實踐能力
針對前期課程學習主線,根據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實際裝備運用、結合后期任職特點為牽引,在完成基礎實驗科目基礎上,增加綜合訓練科目,如:無人運動平臺自主運動行軍、目標識別與導航、多平臺協同控制等。綜合訓練科目基于“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采取任務牽引、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設計達標性任務和挑戰性任務。完成達標性任務可以得到及格成績,挑戰性任務則是基于教員設置的任務,逐步增加訓練難度,由學員自主規劃設計方法,自主完成整體設計方案,教員僅幫助解決問題,挑戰性任務根據實現效果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分,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員興趣,并且能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提升綜合實踐能力。
4學員俱樂部、學科競賽多維度拓展視野,綜合提升
實驗室在一體化建設的同時,多維度共享,依托教學科研平臺搭建學員俱樂部,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使部分學有余力的學員能夠參與到科研中去,開拓視野,進一步補充課內知識;組織學員參加學科競賽與更多科技工作者溝通交流,獲得更多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組訓管理水平。
當前學校已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實驗室和無人機訓練教室,基于戰場偵查俱樂部,組織學員參加無人機、無人車、足球機器人比賽,并擬于秋季參加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
5綜合戰術演習,提升靈活處置戰術情況的能力,提升戰斗素養
在專業背景課程和任職課程學習基礎上,通過綜合戰術課題演練,使參演學員進一步理解無人裝備在作戰中的運用,提升了靈活處置戰術情況的能力,全方位提升戰斗素養,豐富戰斗經驗,查找戰斗短板,固化能力,為即將開始的畢業任職奠定了堅實基礎。
6結語
本文針對無人系統工程專業素養提升開展預先研究,從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查找提升學員專業素養的方式方法,即基于OODA作戰環梳理課程體系模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課程理論深度和廣度;基于條件建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無人作戰項目案例為導向,以最新科研成果促教學,應用系列化實踐環節提升專業技能;通過學員俱樂部、參加學科競賽等活動加強學術交流,開拓視野,提升綜合實踐能力;戰術綜合演練使學員對無人裝備作戰運用有了新的認識,提升戰斗素養。后期將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梳理,并不斷優化驗證,為切實提升無人系統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恩久,邱霞.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專業課教學改革的探討[J].大學教育,2012.7(7):116-117.
[2]鄧元龍,孫秀泉.基于能力培養的工科專業課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5.8(4):48-49.
[3]陳閨中,蒙爭爭.應用型高校畢業實踐環節CDIO能力的培養[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53-55.
[4]任洪春等.部隊比武對裝備維修教學的啟示[J].防化學報,2008.8(4):45-47.
[5]劉全勝.論裝備實踐課教學中發揮學員主體作用的途徑[J].裝甲兵,2006.3(3):37.
[6]馮小安.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電力教育,2010(13):32-34.
[7]鄭曉亮,祝龍記.利用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中國科技信息,2011(9):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