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陳玲娟
摘 要:為了探索寫作教學與各學科教學之間的關系及兩者融合之道,在跨學科視域下為學生寫作學習開辟一個全新視角,文章從學科教學與課程建設兩方面入手,提出跨學科寫作教學的實踐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
(一)學科教學
1.指導日常寫作
一是學生要勤練筆。比如在每節課的末尾,學生作一個課程小結,寫出或說出自己課堂的收獲與困惑;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觸動自己的點,晚上回家用筆或微信朋友圈記錄一下打動自己的生活細節;每周寫成長反思,總結進步,認識不足;每次考試后,寫試卷分析報告,剖析問題,總結方法……這樣勤練筆,有助于學生思考和學習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各學科必備的寫作能力,并留下青春奮斗的痕跡。
二是教師要多指導。各學科教師要找出本學科中學生的寫作需求,教授本學科相應的寫作類型和寫作策略,讓學生認識和練習不同的寫作和修改的方法。學生有寫作,教師就一定要有審閱、指導和及時反饋,給出評語或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并觀察學生的寫作技巧運用情況。
2.精心設計活動
在一學年的課程與教學計劃中,各學科教師可以選出一個知識重點,圍繞這個教學重點,精心設計一到兩個寫作教學活動。每一次寫作活動的目標、內容、預期效果及下一步措施,都要具體明了。以多樣化的寫作活動,讓學生探索未知,激發聯想,鞏固新知識。同時,確保學生在一學年里完成針對不同讀者和不同寫作目的的不同文體寫作,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寫作進步情況。
3.制訂評估標準
在每門學科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清晰明確的、含有不同層次的寫作要求的評價標準,標準至少包括內容、結構、語言和寫作規范等四個部分,讓學生在打草稿和修改作文時作為參考;同時,收集一套不同學科、不同類型的寫作范文供學生分析,標示優秀范文和較差例文各自的特征,指導學生參照寫作評分標準,向同伴提供寫作反饋意見。
(二)課程建設
各科教師聚焦課程目標,增強課程資源共建的意識,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積極利用與開發各種課程資源。通過校本教研、網絡教研等活動,以主題研修、課例研討等方式,各科教師搜集材料、積累案例。教師還要重視信息化環境下的課程建設,有計劃地建設課程資源系統,精選教學案例、學習資源,通過分析、歸納與整理,不斷豐富課程資源。同時,教師要關注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學習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活動主題,增強在各種場合學寫作的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
(三)技術賦能
技術在寫作教學中扮演的角色十分多元。在各學科的寫作中,學生從網上獲得的資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時新技術可為學生的日常寫作提供平臺,豐富學生的寫作形式。對此,教師要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將多樣化的媒介資源融入寫作教學當中。如幫助學生利用網絡查找寫作需要的素材;豐富學生寫作的形式和體裁,指導學生運用數字工具來創作和發表;用好班級博客、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寫作;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學習空間,形成有意義的互動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有效投入寫作實踐。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憑借其海量的信息資源、即時的交互體驗以及豐富的多元情境,為各學科寫作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公眾號推送的優質文章對學生多角度思辨地分析社會文化現象都起到積極作用,促使學生在閱讀、整理優質文章內容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創新性的觀點和個性化的表達。因此,我們要抓住新技術帶來的機會[2]。
四、實踐反思
觀察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各學科開展的寫作活動依舊太少,寫作教學多在語文課、某些政史課上開展,而難以在所有的課堂上開展。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部分教師還缺少這方面的自覺意識,沒有認識到寫作素養在各科學習中的重要性,更談不上在實際教學中踐行寫作素養的培養。對此,各科一線教師和學校管理層都要樹立正確的寫作觀,認識到“寫作與我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把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落實到每節課當中。
(一)全校重視寫作
寫作是將思維活動書面化的行為,它展現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情況。學校管理層要意識到寫作在各學科中都至關重要,大力支持寫作教學改革,促使全校各學科教師重視寫作教學。改變寫作教學的形式,能提升學生寫作素養,促進學生學科學習質效提升。
(二)促進專業發展
學校要高度重視各科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好教師的寫作學習和課例研究活動,全力支持教師參加持續的寫作教學培訓,努力提供各種寫作教學進修培訓機會,例如聘請本土作家、教學顧問和地區課程與教學指導專家,為各科的寫作教學提供規范而嚴格的指導,以持續提高課堂寫作教學質量。
(三)加強團隊合作
學校要為各科教師提供時間共同備課,努力建構教學共同體。各學科教師通力合作,注重好的寫作教學內容和好的寫作作品,探討和決定各科寫作訓練的側重點,明確各科寫作內容和要求。學校要推進各學科寫作教學展示活動,發揮學校各科教師的合力,鼓勵教師互相學習,借鑒其他學科寫作教學成功的地方,有選擇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課堂,并在團隊對話交流中學會自我反思,不斷完善寫作教學。
(四)提供技術支持
信息化背景下,網絡已成為一種基礎資源。教師把握好技術與寫作的關系,合理利用技術輔助寫作,寫作教學效果將會更顯著。學校要給予教師技術支持,為課堂提供新的技術設備,如建立電子閱覽室,為學生配置平板電腦等,同時還要大力加強教師教育技術的培訓,如在線文本的寫作與共享、線上反饋互動、使用文字處理軟件等,安排信息技術教師隨時提供技術指導。
寫作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各學科教師應意識到寫作素養是每門課程的核心素養之一,要將寫作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使之成為課程整體的一部分。同時,各學科教師應利用新技術,豐富寫作形式,齊心協力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寫作教學,提高本學科和跨學科的寫作教學質量,最終讓寫作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學生能夠應對各種寫作任務,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參考文獻]
[1]亞瑟·艾坡畢,朱迪思·朗格,克里斯滕·坎貝爾·威爾科克斯,等.在各學科內培養寫作能力[M].柳青,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51.
[2]王洋百慧.微信在高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