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斌 萬雅靜
(遼寧省實驗中學東戴河分校)
“四新”指新高考、新課程、新課標和新教材。伴隨著新時代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進,普通高中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都隨之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歷史學科和語文學科的教材都出現了重大調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中明確“普通高中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并指出:“確定確定內容應遵循關聯性。關注學科之間的聯系與整合。”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的《中國考試評價體系》特別提到要實現對綜合性的有效考查:“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學習者能夠合理地組織、調動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與能力……”因此,學科融合教學是順應新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時代之舉。歷史學科和思想政治學科的內在關聯較大,很多老師對統編版必修一教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學也存在著“政治課和歷史課的性質之爭”的矛盾,鑒于此,本文以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探討“四新”背景下高中歷史學科與思想政治學科融合教學的內容維度,以期能夠破解教師的困惑,為融合教學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學科融合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同的育人價值,圍繞價值引領的核心功能,高中歷史學科和思想政治學科融合教學應該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維度,以相同或相近的學科素養為統領,找到學科的關聯度,進行融合研究。思想政治學科的政治認同和科學精神素養與歷史學科素養關聯度較高,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學科素養與歷史學科素養從表面上看似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深挖其中,不難發現,歷史學科的史料證實和歷史解釋為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素養恰恰提供了論據支撐。如表一所示:

表一:高中歷史學科與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關聯
基于相似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采取主題歸類教學或者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進行歷史學科與思想政治學科的有機融合。例如:把思想政治學科政治認同和歷史學科家國情懷的學科素養作為融合的依據,圍繞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課程內容,構建“讓歷史告訴未來”“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紅星照耀中國”“筑夢·追夢·圓夢”“時代奮斗者”等系列相關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開展主題教育,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對黨的領導、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認同,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關鍵能力是支撐和體現核心素養的重要表征。在核心素養統攝下,高中歷史學科與思想政治學科的融合需要把握關鍵能力培養的契合點。《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確立的關鍵能力群包含“以認識世界為核心的知識獲取能力群”“以解決實際問題核心的實踐操作能力群”“思維認知能力群”三個方面。如表二所示:

表二:
根據以上內容,結合學科特點,我們可以發掘歷史學科和思想政學科關鍵能力培養的關聯點,探尋學科融合教學的能力契合處。如圖所示:

高中歷史學科與思想政治學科關鍵能力的關聯圖
為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學科融合教學可以采取綜合性專題研學的方式。例如:必修一“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一課,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書內容的邏輯起點,對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僅僅依靠學科教材提供的資源,利用課堂講解的方式很難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可以采用歷史學科和思想政治學科相融合的方式,以共同的素養目標和能力目標為統領,以提升知識獲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目標,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前世今生”的專題研學活動。具體設計如下:
環節一:歷史教師和思想政治教師集體研討擬設定本專題研學的具體項目:“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馬克思主義在曲折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環節二:師生共同討論明確每個項目下具體研學內容:1.“馬克思產生的時代背景”專題項目,分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工人階級的狀況”“工人運動的興起與蓬勃發展”“馬恩的革命活動”;2.“馬克思主義在曲折中發展”專題項目可以分為“馬克思主義的成功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困境”;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專題項目可以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等具體內容。
環節三:將學生分成三大組,研究不同的主題內容。組內可以再具體分工,分為若干研學小組,分別研究不同的具體問題。
環節四:資料的收集與處理。教師與學校溝通,充分開放圖書館、網絡閱覽室等,方便學生及時查閱網絡信息和參考文獻。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調查問卷法等。然后各小組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篩選、辨析和整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可用的資源。并將這些資源進行相應的制作,以便講解和演示。
環節五:教師協調安排時間和地點,學習小組集中進行展示,講解研學成果,并進行互動交流,之后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教師對學生研學狀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動態科學的過程性評價。
通過這一專題研學活動,學生不僅對馬克思主義有了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究,掌握了史論結合的方法,信息搜集與整合、語言表達、辯證思維等關鍵能力都得到提升。
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歷史。高中歷史學科和思想政治學科內容有很多交叉相近之處,特別是統編版新教材,高中歷史學科為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提供了有力的論據支撐。因此學科融合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防止不同學科相同知識的簡單重復,促使教學方式迭代更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以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整合梳理和高中歷史學科適配的部分必備知識。如表三所示:

表三:高中歷史學科與思想政治學科必備知識的關聯
為有效實現必備知識的融合,進一步探索雙師課堂的教學方式,可以把歷史教師請進思想政治課堂,也可以采用“微課”“短視頻”“微講座”等方式,請歷史教師輔助思想政治課教學。當然,在融合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把握好學科的差異性和教學主次,厘清學科邊界。
“四新”背景下高中歷史學科與思想政治學科融合教學是大勢所趨,但也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廣大教師需要開闊思維,積極探索跨學科教研,把問題當成課題,依托課題研究的載體,在研究中學習,在反思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