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一、問題的提出
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有愛動的,有喜靜的,有愛表現的,也有不善言談的。可還有一些是令老師時刻掛心、讓家長日夜操心的孩子,他們的品質并不壞,但是,他們大多由于從小生活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溺愛的“暖窩”里,形成了一些自私、懶惰、固執、任性等不良習慣。今年我接過一個新班后,不久就發現我們這個班有個孩子,是個典型的“名磨”--放學后,其他同學都迅速排好隊準備回家, 可他卻還在漫不經心地收拾文具,催促他幾次,他才不慌不忙地走出教室;課堂作業總是丟三落四,潦潦草草。在家里,他也是讓父母鬧心的“寶貝”。父母做好飯,喊叫幾次,他總是緊答應慢動彈,總是等家長喊得不耐煩了才懶洋洋地爬起來, 然而洗涮、吃飯又是磨磨蹭蹭,慢慢吞吞,讓家長急得無可奈何,為此經常上課遲到。晚上的家庭作業,他更是邊做邊玩,其他同學二十分鐘就能完成的家庭作業,他一做就是一兩個小時,總是忙到很晚。就因為平時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成了我們班名副其實的“名磨”。面對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愛磨蹭”現象,如果放任自流,讓孩子的“愛磨蹭”現象任其發展,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愛磨蹭”的不良習慣呢?
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與自身生命和諧,煥發自身活力,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最充分的舒展,從而使自己的潛能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而要達到這一境界,則需要老師對學生的信任、理解、尊重和寬容,為他們創設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如沐春風的關懷和鼓勵,從而激發學生刻苦勤奮學習的熱情,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養成積極干事的良好習慣。要想有效地幫助孩子徹底遠離“愛磨蹭”的不良習慣,首先要針對不同的孩子的家庭生活環境、游戲環境以及其以前的學習環境等,深入分析其養成“磨蹭”習慣的根源,找到孩子“愛磨蹭”的真正原因,然后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征,分別制定教育方案,對癥下藥。
(1)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原動力”上做文章。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并不是干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只要是上體育課,他跑得比誰都快。在課堂上,只要是他感興趣的問題,他總是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在發現了他的興趣點后,我感覺使這個孩子遠離“磨蹭”并不是一件什么難事了。于是我積極捕捉他的興趣點,在他感興趣的事上做文章。每逢上體育課之前,我就鼓勵他把課堂內容學習更扎實一些,把課間習題書寫的更認真一些,并適當給予表揚,經過幾次反復之后,現在我們的“名磨”,在上體育課前總能把作業按時完成,不再拖拉,作業也漸漸寫的規范工整了。
(2)用善意的謊言,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了老師和家長對自己的表揚,愛磨蹭的孩子也不例外。表揚鼓勵總是能激勵和打動孩子的心靈。對于我們而言,運用善意的“謊言”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運用善意的謊言,實際上就是一種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技巧。運用的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把自己看做是“小大人”,在他們眼里,大人做的事情都想做、都能做,獨立性、自主性逐步在增強。他們思維靈敏、思想活躍,上進心、自尊心都很強。在對他的教育轉化過程中,我就是充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確引導,從而調動他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他上進的動力,使他產生“期望效應”,防止“意義障礙”,成功克服“磨蹭”的弊病。
(3)排除外因,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專心做事。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還比較差,特別是那些愛磨蹭的孩子,上課時的注意力一般都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有效的集中, 并且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就又會出現走神或者分神的現象。我們一個班的幾位老師,都反映他在課堂上,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總是喜歡擺弄小東西, 有時一塊橡皮他都能玩上半天,即使在做作業的時候,也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后,我在課堂上,只允許他擺放必須的文具, 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一律不得擺在桌子上。并且特意安排了一位文靜的女生與他同桌,監督、幫助他上課專心聽講,認真作業。這樣排除與學習無關的因素后,使孩子能專心做他正在做的事情,加快速度也保證質量,慢慢就養成了快速做事情的好習慣。
(4)培養孩子準確把握時間觀念的能力。愛磨蹭的孩子,之所以做事拖拉、磨蹭,或多或少的與他們缺乏時間觀念有關。有些孩子“老虎緊追到腳跟,還要回頭辨雌雄”,基本沒有什么時間觀念。為了教育孩子增強時間觀念,培養孩子把握時間的能力,我們就要適當地加強專項訓練,幫助孩子一點一點地,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逐步認識到按時完成任務的重要性。在對待他這名學生的磨蹭問題上, 我首先與他的父母取得了聯系,征得他們的支持。他的媽媽也是老師,對我設計的對他的行動“監督計劃”很贊同,于是在其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監督計劃順利進行著。
三、取得的效果
經過半年多的實踐努力,像他這樣的同學已逐步改掉了愛磨蹭的不良習慣。同時在學習中,他們也改掉了愛玩弄東西的壞毛病,課堂作業能按時完成了,放學站隊也不在落在大家的后面了,學習成績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有的還在崗位競選中被選為組長。據這些同學的父母反應,在生活中,他們也能自覺起床、快速地洗涮、迅速整理好書包,干事情也不再向以前那樣拖拉了。
四、注意的問題
(1)不能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幫助“愛磨蹭”的學生改掉磨蹭的不良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師和家長耐下心來,經過長期的訓練、引導,逐漸加以糾正,才能取得好良好的轉化效果。
(2)正確對待孩子再閃犯錯的問題。由于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在磨蹭的問題上有較大的反復性,孩子改掉愛磨蹭的習慣后, 并不意味著再也不會出現些類事情,有時孩子偶爾也會出現磨蹭的現象,對此,我們要正確看待,不能嚴厲指責,要注意定期進行強化,給予正確的引導。
(3)要講求方式方法。結果固然重要。但是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徑手段,有時所取得成效和時效是會有天壤之別的。所以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身上所表現出了的不同的“磨蹭”表現,量身定做好轉化教育方案,切實做到因人而異,一人一案。
只有這樣,像他等“愛磨蹭”的學生才能改掉“愛磨蹭”不良習慣,真正成為一名老師、同學、家長心中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