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
隨著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各行各業已經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在實際生活生產中,有效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質量和效率。在教育領域中,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可推動各個學科任課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轉變,創新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手段和方式。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班主任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態,借助外力強化班級管理。在此種背景下,信息技術成為班主任優化班級管理的重要工具和首要選擇。基于此,本研究重點闡明信息技術對小學班級管理的作用,并根據現階段班主任班級管理應用信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管理策略,以期能夠提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水平,推動學生高質量、全面發展。
一、將信息技術融入班級管理的作用
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班級管理中能夠更好地發揮技術的優勢,提升班級管理成效,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使班級管理更加高效。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將會面臨大量的學生檔案,如果班主任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實施檔案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檔案管理工作質量。比如,在面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成長狀況時,如果采取紙質管理模式,不僅容易出錯,還耗時耗力。而借助信息技術中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班主任可實現對學生檔案的一鍵管理、一鍵上傳,并且后續的維護和查找也非常便利,管理效率有所提升。
二是促使管理更加人性化。小學階段的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通常會表現出嚴肅的神態,此種狀態下學生容易拘謹,不利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由此導致后續的班級管理難度加大。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班主任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可以有效提升人性化。比如,班主任可以通過網絡社交平臺或軟件與學生交流,更好地表現自身的親和力。因為學生在平臺上一般不容易拘謹,相應的畏難情緒也較弱,可以主動表達自身的觀點與想法。在此種松弛的狀態下,班主任搜集到學生更多的數據,根據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制定個性化、富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最終提高班級管理的成效。
二、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現存問題分析
(一)信息化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程度不深
現階段信息技術更新的速度較快,一些網絡教學平臺、智能終端應用軟件等已經步入小學課堂,在日常的教學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更是隨處可見。但是,在部分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依舊存在未能良好、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實際了解發現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部分班主任自身的年齡相對較大,對前沿信息技術掌握程度不夠,接受技術相對較慢,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更喜歡采取傳統的模式;二是一些班主任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時髦”的要素,認為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提升教學的現代化程度,因此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任務引入班級管理工作中,應用較為程式化、形式化,未能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對于班級管理的作用;三是信息化班級管理渠道單一。小學班級管理中信息技術應用程度不深還體現在部分班主任使用的信息化工具或技術手段較為單一,班主任更偏向于使用一些自身所熟悉的軟件,如微信、QQ等,而對于一些專門適用于教學的平臺軟件“視而不見”。
(二)學生家長的信息素養參差不齊
不同的學生家長擁有不同的教育和生活背景,因此對于一些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化。其中部分家長本身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互聯網信息化的認知較為深刻,信息素養相對較高,因此其能夠運用信息技術及時響應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然而,部分家長本身并不習慣接受新鮮事物,特別是對互聯網信息化的認知較為片面,信息素養相對較低,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無法及時響應班級管理工作,由此給班級管理帶來了阻礙與挑戰。
(三)未能嚴格避免不良信息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雖然信息技術能夠為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活動提供一定的便利,但是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小學生在借助信息技術擴大學習視野、了解知識內涵的同時,也會接觸網絡中一些不良的信息,而這也正是信息技術在班級管理應用過程中所體現的“雙刃劍”問題。部分班主任未能在班級管理中有效地屏蔽負面信息,導致一些學生接觸到網絡垃圾流行語,這些不良詞語并不能充實學生的精神情感,反而會消磨學生的意志,甚至降低學生的品位。
三、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已經難以完全匹配管理的需求,難以滿足學生學習、成長的實際需求,因此班主任應當創新班級管理的模式,升級班級管理的方法。新時期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廣泛應用,依托信息技術的特定優勢,其能夠更好地提升班級管理的成效。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正確、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發揮技術優勢,將相關技術手段和教學目的相互匹配,借助技術實現目的,借助工具優化管理,從而更好地提高班級管理的成效,推動學生的良好成長,滿足宏觀環境下教育政策的要求及社會的發展。
(一)提高信息技術的滲透度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應用空間,將其應用在班級的成績管理、思想管理、互動管理、日常管理、組織管理等。對于班主任來說,應主動吸納前沿的信息技術,了解技術的理念和應用模式,并積極在班級管理中嘗試應用信息技術,通過實踐測試與驗證引入技術的可行性,提升信息技術在班級管理中的覆蓋范圍、使用頻率。因此,班主任需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信息技術講座或是社會范圍內開設的信息技術峰會及論壇,主動了解信息技術在班級管理場景中的應用路徑和方法,并和其他班主任主動探討在班級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步驟和方法,從而持續強化自身信息化素養,提升對技術的應用能力,更為高效、高質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提高技術的使用率、滲透率。
(二)借助網絡平臺,豐富教育資源
班主任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學會如何充分運用網絡中大量的教育資源,并通過學生所感興趣或喜歡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開展高效的班級管理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如果班主任采取長篇大論式的思想傳授方式則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學生所獲得的感觸并不深刻,也難以理解其中的深意,由此導致班級管理的成效不夠理想。面對此種情形,班主任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整理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動畫視頻資源,組織小學生觀看,通過趣味、生動的視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動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體會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生活的態度和方法,最終構建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例如,在“友愛他人”教學時,班主任可以搜集網絡中與之相對應的教育資源開展教育活動。班主任需要篩選網絡教育資源,將其中積極、樂觀的內容選擇出來,將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的內容刪除,并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視頻。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開展活動,在觀看完畢后還應當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在動畫中所獲得的收獲與感想,并結合日常生活實踐進行體悟。通過此種方式,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依托學生的興趣開展教學,這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三)借助即時通信,構建家校互聯
信息技術背景下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對象發生變化,不再是傳統模式下的班主任和學生兩種角色,學生的家長也將會成為班級管理的一部分。換言之,班級管理不再僅僅是班主任單方面的工作,學生家長也需要積極參與,只有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才可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但是,在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下,家長和班主任溝通并不方便,交流的渠道較為有限,雙方溝通的效率、頻率不高。因此,班主任在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施班級管理時,可以有效打破時空的束縛,借助即時通信工具或軟件與家長實時溝通,全面、動態地交流學生的情況。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前與家長創建微信群,打通溝通的渠道,完成家長與班主任實時動態交流的基礎條件。而當學校發布一些最新的管理細則或通知時,班主任可以及時將內容傳遞給家長,確保家長可以迅速、準確地了解到學校的政策。班主任也可以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及時掌握學生在家庭中的狀況,從而更好地制定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培育方案,推動學生高質量發展。
(四)借助電子檔案,完善學生信息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呈現信息化特征。班主任應了解班級管理面對的是一群個性化程度高的學生,他們擁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成長經歷、學習情況、認知能力等。為了能夠實現個性化管理,更好地答疑解惑,班主任需要準確、清晰地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征,秉持一顆真心,了解學生的成長狀況,掌握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構建電子化檔案,實施管理工作。
例如,班主任可將學生信息整理為電子檔案,構建每一位學生的專屬檔案信息。具體來說,班主任在設置檔案時,首先,需要進行數據標簽的界定,明確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考試成績、特長等,便于班主任后期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與了解。其次,班主任應當根據條件篩選所需要的信息,科學、合理為學生設定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培養方案,為學生提供高效、良好、及時的輔導。最后,由于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中始終處于動態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構建電子檔案以后,還應當及時維護和更新學生的檔案數據,確保所依據的數據內容是可靠、有效的。總之,班主任依托信息技術實施電子化檔案管理,可以快速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況,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教育管理的針對性、有效性、全面性,從而實現高效、高質的班級管理。
(五)借助多媒體,優化德育
在小學階段實施德育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與成長,同樣在新課程、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德育不僅是教育教學的要求,也是新時期社會對現代化人才所提出的最新標準。然而,相對于有形的文化教育課程來說,德育內容較為抽象,標準化界定相對模糊,如果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可能會導致德育效果差強人意。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以調動多種教學資源和場景,將抽象化的德育內容形象、直觀呈現給學生,創設可視甚至可觸的教學場景,促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德育氛圍中提高對德育內容的認知和了解,并積極體現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例如,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為了引導學生體會到愛國情感,了解愛國的具體行為,班主任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及設備開展教育工作。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開國大典以及近年來的國慶閱兵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促使學生在觀看視頻以后可以逐步認識到愛國主義的精神。觀看視頻后,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分析影片的內容,加深印象,深化所掌握的知識,促使知識的遷移和內化。在此種教學模式下,抽象化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將會通過一系列媒介和載體傳遞給學生,使學生通過多重感官體驗直觀體會到愛國情感和精神,并激發自主探究學習的欲望,逐步養成良好的品德和修養,從而實現德育初衷。
(六)搭建網站,營造文化氛圍
信息技術背景下班級管理需要依托支撐平臺,其中較為理想的為班級網站。班級網站不僅是將班級的文化內容呈現給學生和家長,還可為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搭建有效互動的橋梁,促使學生自由發表觀點、想法。班主任在搭建班級網站時應當考慮到網站的交互性,構建結構簡單、功能完整、內容豐富、界面友好的網站。在構建網站時,班主任可多次征求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主動提出需求和意見,將學生的觀點融入班級網站,促使班級網站能夠成為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網站。
班級網站應做到標題新穎、內容突出、形式多樣、美觀大方,能全方位展示班級學生的個人風采。這些內容需要班主任在構建班級網站之前就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協商制定,確定相應的板塊,如“班級成員”“榮譽墻”“談天說地”等。其中“班級成員”可以介紹班級學生、任課教師等,重點將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予以呈現;“榮譽墻”主要是將有關學生個人或集體的榮譽匯總展示;“談天說地”則是班級網站中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在此模塊發表心聲,交流學習心得,并為班級的管理建言獻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現代化教育資源日漸豐富,對小學班級管理有積極促進作用。班主任需要科學運用相關技術手段和教育資源,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促使學生高質量、全方位成長,使其成為社會所需的現代化人才。班級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信息技術背景下的班級管理策略仍需要班主任持續探索與優化,從而更好地找尋班級管理的落腳點、執行點、創新點,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和方法,提升管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