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錦州 121013)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以及各種可以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視頻、音頻、圖片和課件等。隨著“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深入貫徹執行,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所傳遞的信息,而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教學資源,根據興趣愛好選擇教學資源,并創造性地整合與使用教學資源,促進學習活動高效開展。《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與評價》一書梳理了當代英語教學資源開發所遵循的原則和路徑,著重研究了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過程和如何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具有極高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課程發展、教材建設、教育科研、教師發展、教育技術和測試評價等環節,各個環節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的關系。第一,課程發展是基礎。依據教育學原理,建立在已有的課程基礎之上,把課程理論轉變為教學活動,需要豐富的資源支持,既是動態、多元的過程,也是選擇與決策的過程,需要及時反思和調整發展方向。第二,教材建設是核心。目前教材仍然是英語教學核心的教學資源,是提升教育競爭力的基礎支撐。教材決定了教學全過程,能夠滿足大范圍英語教學的需要。好的教材有助于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第三,教育科研是動力。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產生的問題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認知活動。教學實踐與教學科研的功能整合是時代發展的必須趨勢,教師應該以“教學工作為主、教育科研為輔”,通過教育科研接觸前沿知識、掌握先進技術、豐富教學資源。第四,教師發展是關鍵。教師是教學資源的主要提供者,決定著與課程有關內容素材的識別、積累、選擇和應用。新時代教師發展要堅持資源共享、學科融合與協作創新的理念,應對時代變化帶來的挑戰,有效契合社會發展新需求。第五,教育技術是手段。教育技術是關于教學資源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目前英語教學資源開發越來越依賴于教育技術,不僅創設英語語言環境,而且使教學資源多元化、數字化、立體化和網絡化。第六,測試評價是保證。測試是為發現錯誤使用資源的過程,直接影響教學資源質量評估。教學資源測試不僅要講究策略,更要講究時效性;教學資源評價是通過判斷教學資源對使用者的影響來考察其價值,需要深入分析英語教學資源建設標準,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
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是英語教學資源開發的最終目的,培養語音、語法和詞匯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第一,語言知識是語言能力的基礎,而語音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對提高語言整體水平具有關鍵作用。第二,語法是語言賴以形成和發展的要素,是掌握語言的必要工具,對語法的正確使用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獲取語言能力。英語教學經過了由“淡化”到“優化”語法教學的過程,發揮英語教學資源優勢,將語法教學與其他技能訓練相結合,或將語法教學與話題、功能和語篇等教學相結合。第三,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單位,維系著語音和語法,對于理解語言和言語輸出都非常重要。利用英語教學資源學習詞匯的策略包括:開展豐富的詞匯游戲活動,通過情境學習詞匯的意義、用法和搭配,利用“見形知音、聽音知形”功能迅速提高詞匯量,利用詞匯網絡系統開展系統的詞匯學習。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和發展由“聽、說、讀、寫、譯”構成的語言應用能力,即把所學的語言知識運用到真實的交際中去,在實際運用中深化對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理解,促進語言知識的遷移和內化,最終形成語言應用能力。第一,利用英語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聽”的能力,獨立使用網絡聽力資源,重復聽,聽重點和難點;開展泛聽,養成利用一切機會聽英語的習慣。第二,利用英語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模仿原聲錄音進行朗讀或背誦;通過人機交互,利用口語資源開展聽力綜合訓練。第三,利用英語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讀”的能力,利用判斷、質疑、思辨和批判等手段進行分析性閱讀;利用電子詞典資源獲取詞匯意義、用法和讀音。第四,利用英語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寫”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搜索信息,豐富中外文化知識;通過教學資源輔助素材收集、語法校正和寫作評價。第五,利用英語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譯”的能力,使用翻譯記憶庫資源保持翻譯的一致性;有效聯系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提高翻譯的準確性,避免出現文化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