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月,姜愛麗,胡冰,張曉波,樸永哲,曹際娟*,鄒雷*(大連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遼寧大連 116600)

在新形勢下,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對于食品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的食品專業人才成為食品行業健康發展的首要任務之一。其中夯實高等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基礎教育是重要環節,不僅要提高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更要提升學生的思政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食品標準與技術法規(第三版)》一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程和專業核心課教材,是從事食品生產、加工、銷售以及其他食品有關活動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結合《食品標準與技術法規》一書中設置的課程內容,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每個章節的課堂教學內容中,幫助學生樹立食品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職業道德素質,達到思政課程教育的目的。
通過學習該書,深入挖掘食品標準與法規案例的思政資源,明確課程框架,篩選出適合融入思政元素的課程內容,采用嵌入、滲透和延伸等方式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同時密切關注學生對于思政元素融合到課程內容的反響,觀察是否有效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專業課程的主動性,根據學生的關注情況調整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及內容。以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在不同階段完成不同任務,驅動學生主動質疑、主動學習。同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課堂上主要采用講授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問題式學習法、案例法等完成每個階段的知識學習、任務準備和任務驗收;利用慕課平臺進行課程建設,以促進課堂和課程質量不斷提升。在課堂上與學生探究食品安全熱點話題,引導學生深入討論,討論各種行為發生的原因,探討監管方式及解決方法,讓學生深入認識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原因,清楚解決問題的方式及途徑,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收集并整理典型案例,采用“模擬法庭”等教學方式,通過角色扮演或者角色互換,培養學生具備分析食品安全問題的能力。
課程思政是通過師生間思想上的交流而實現對學生價值引導的目的,通過采用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形式,線上學生自主學習并提出疑問,線下教師傳授并答疑解惑,從而增加課堂互動,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依據《食品標準與技術法規(第三版)》的內容特點將學習內容以任務的形式進行分解,在線上發布題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討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在線上發布模擬教學視頻和模擬法庭視頻材料,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任務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標準與法規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實踐表明,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課堂活躍度。提前在線上發布學習視頻,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同時針對難點和熱點問題,設置論壇或者專題討論,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知識點進行提問和回答,讓學生帶著問題和思考上課,使課堂上的教學討論更有深度。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投票、彈幕、投稿等形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充分互動,在輕松自如的課堂氛圍中,有效拓展課堂的廣度和維度,以期使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該書重點從法律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等領域介紹了標準與法規的理論和實踐方向,介紹了食品科學與質量管理交叉學科的新興內容,蘊藏著豐富的思政元素。為實現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的協同發展,實現食品標準法規課程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提供了有效途徑。為培養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具有自主創新思維、食品安全大局觀等綜合素質的新型食品專業人才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