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甜甜
(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揚州 222100)
高校要圍繞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個主題開展教育活動,突出黨史教育以及國史教育的重要性。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學習以及生活過程中,各部門都要堅守初心,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并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工作中,提升自我約束力,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自主規范[1]。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摒棄傳統的單一化說教方式,將黨史和國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學生能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并根據環境變化深入分析社會發展規律。這樣,學生就能對國家發展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黨組織的建設史以及奮斗史,使自身的政治高度有所提高。學生能將自身的未來發展與國家前途聯系起來,加強學習專業知識,自身的道德意識有所提高。學生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更好地實現發展目標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學生不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具備非常強的專業能力,能為我國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融入黨史國史,能夠幫助學生將社會主義信仰樹立起來并不斷鞏固。對于高校而言,黨史國史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2]。黨史國史都是中國在發展進程中走過的歷史。在不斷向前發展的進程中,我們還要回頭看看曾經走過的路,以史為鑒,銘記歷史。高校將黨史國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是最為鮮活的教材,也可以發揮“清醒劑”的作用。大學生只有對黨史國史進行深入了解,才能明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以及要完成的使命,認識到中國現在的輝煌是眾多革命烈士努力奮斗的結果,從而內心由衷地知黨愛黨,也能夠做到知國愛國。高校采用這種方式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其正確理解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也能使其更好地接受教育,從科學的角度理解社會主義,將來更好地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3]。
高校將黨史國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將精神食糧提供給學生,使學生前進的力量被激發出來。黨史國史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以及國家建設史,可謂是一曲英雄之歌,是所有中國共產黨人創作的歷史詩歌,這是他們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譜寫的。當學生認識到這些,學生就會感到心潮澎湃。高校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進行知識傳遞之外,還要將社會生活內容融入其中。學生在學習黨史國史的時候,也可以補充精神食糧,鞏固自己的信仰[4]。大學生如果對于黨史國史不是很了解,就無法理解動蕩的年代,無法理解革命志士的革命行動,也無法理解中國用幾十年時間將西方國家走過的幾百年發展之路走完的艱辛。歷史知識是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的。高校教師要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歷史故事,挖掘出歷史故事中的教育資源并將其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內容逐漸內化到學生心中,成為學生的情愫,使他們在前進的過程中充滿動力。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高校將黨史國史融入其中,可以使其在自我管理過程中采用正確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能得到優化,也能使學生堅定革命信仰。學生通過學習黨史國史,能夠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高校將黨史國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使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使原本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化。高校要將黨史國史知識通過情境表達出來,使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并獲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學生要對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以及國家建設中所做出的貢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此為動力提升自我[5]。
高校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黨史國史中所蘊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尤其是其中的改革斗爭精神,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將黨史國史精神融入其中。高校在設計課程的時候,要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比如,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方案制定出來,并將黨史國史的內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得教學規劃具有全員性。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安排教學,統一管理所有的學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6]。高校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樹立教育發展理念,明確社會各個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調整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育方法,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入有關黨史國史的案例。在分析案例的時候,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引入課題,組織學生展開研究。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課題進行研究,以討論的方式解決各種問題。教師采用集體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對自身在學習黨史國史方面存在的不足有所認識,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提高思想政治能力。
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嚴格各項管理工作,將黨史國史引入其中。高校可以采用啟動科研項目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研究項目進行學習,由此做到研究與學習充分結合。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能夠對黨的艱苦奮斗精神以及國家建設史有所了解,進而充分認識到自身在享受新時代良好生活的同時,還要將國家建設以及發展的使命承擔起來,由此樹立責任擔當意識[7]。
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更好地將科研項目引入其中,合理規劃整個教學過程。在具體的工作中,教師要設定相關問題,將主體確定下來,根據項目內容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深入探究并發現問題,最終將項目研究結果以課件的方式呈現出來。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要有一定的規律性。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高校還需要建立專門的監督機構。監督機構要對教育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督,并對黨史國史的融合方式予以指導。教師在采用這種方式開展教學時,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在設置項目的時候,教師要將生活中的紅色資源融入其中。學生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就可以對項目進行研究,由此使得項目能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子項目,小組成員之間針對項目內容展開討論,最終獲得項目結果[8]。在小組成員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忽略的問題,通過共同商議制定有效的措施并予以補充。為了保證項目研究的有效性,教師還要將相關的規定制定出來,并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使學生按照要求開展科研活動,使得科研項目的研究質量能得到保障。
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僅僅依賴于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學校還要對學生開展體驗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帶領學生走到社會中進行紅色文化宣傳,比如,“七一”黨的生日這一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宣傳活動,到當地的烈士故居或者紅色旅游區進行宣傳。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基于紅色元素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采用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打破了傳統的說教模式,而且能使教師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教師要使用多種形式將黨史國史內容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9]。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思維更加活躍,能夠運用發散性思維思考問題。學生深入了解黨史國史的內涵,這對學生的意識和行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在組織實踐活動的時候,應要求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由此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要將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作為主要目標。高校將黨史國史的內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造力。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把握住正確的方向,將紅色元素融入其中,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比如,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到紅色景區參觀,讓學生自主選擇旅游景點,合理規劃路線。教師要對各種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規避措施,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在紅色景區能夠較好地學習紅色文化,逐漸形成革命思想。教師要發揮監督和指導作用,保證活動方向正確,由此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
高校要利用網絡資源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對學生進行黨史國史宣傳。高校以這種方式開展教育,不僅可以在整個校園中宣傳黨史國史知識,而且可以實現全社會的信息傳播,提升黨史國史教育的影響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將微信公眾號建立起來,也可以組建微信群,在網絡平臺上發布有關黨史國史的信息,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在網絡平臺上,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充分互動,學生的反饋渠道由此被建立起來,師生交流更加順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與教師溝通。教師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學生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學習。
通過上面的研究可知,當前,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高校已經摒棄了單一的模式,開始利用各種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將黨史國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于推進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在講解黨史國史的時候,要突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斗爭精神以及革命烈士在艱苦年代的積極奮斗精神,使學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情況有清晰的認識。學生要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積極學習優秀的精神文化,以提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