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群

一、教學目標
1.對比欣賞齊白石和程十發的水墨畫《三余圖》,感知并理解畫面中的墨色、墨韻和墨趣之美。
2.觀察分析魚的主要外形特征,簡單了解魚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
3.自選勾染畫法或沒骨畫法,表現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淡水魚,體驗毛筆作畫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曾上過水墨畫欣賞課,針對沒骨畫法和勾染畫法進行過相關的實踐操作與體驗活動。
2.物質準備:齊白石和程十發的水墨畫《三余圖》、魚的科普視頻、中國畫技法的微課視頻、毛筆、宣紙、墨汁、中國畫顏料等。
三、教學過程
1.賞魚美
教師展示齊白石與程十發的兩幅水墨畫作《三余圖》,引導幼兒從造型、色彩、表現技法三個角度進行賞析。
(1)魚形與魚色
教師:“你更喜歡這兩幅畫中的哪一條魚呢?為什么?”
幼兒:“我更喜歡齊白石的《三余圖》,因為這些小魚特別活潑,好像在跳舞。”
(2)墨色與技法
教師:“請大家繼續觀察,這兩幅畫有什么不同呢?”
幼兒:“一張只有墨色,另一張有淡淡的色彩。”
教師總結:“水墨畫并不排斥色彩,有水墨淡色與重著色的畫法。程十發的《三余圖》運用的是沒骨畫法,這種畫法需要先給魚的身體染上顏色,再用墨色勾畫魚的身體輪廓。而齊白石的《三余圖》則運用了勾染畫法,用寫意和概括的方式來畫魚。雖然只用了墨色,但線條簡潔凝練,色調淡雅柔和,別有一番韻味。”
2.析魚形
教師播放科普小視頻,請幼兒觀看并思考:“魚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魚在水中游來游去需要哪些身體部位來幫忙?”
幼兒:“魚頭、魚的身體和魚的尾巴,小魚游泳時會擺動身體和尾巴。”
3.畫魚樂
(1)教師播放課前錄制好的有關勾染畫法和沒骨畫法的微課視頻,請幼兒拿出畫筆邊看邊勾勾畫畫,熟悉技法。
(2)幼兒們自主選擇一種表現技法,根據前面的學習環節自主創作水墨畫《魚樂圖》,教師進行巡回觀察與個別指導。
4.享魚趣
教師請幼兒展示自己創作的《魚樂圖》,引導幼兒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說說自己的創作想法,運用了哪種表現技法,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四、教學拓展
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提供生宣紙和水溶性水彩筆,引導幼兒嘗試運用水彩暈染法創作《魚樂圖》系列作品,重點學習并掌握小魚和水草之間的遮擋關系,小魚的數量可以增加到4-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