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全鳳
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微課視頻越來越成為輔助教師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上投放符合教學目標、內容精練的短視頻,給幼兒帶來更加形象化、情景化、趣味化的感知與體驗,讓幼兒直觀地認識更多美的事物,提升幼兒欣賞與創作的能力。本文基于科普類、繪本類和名畫類三大幼兒美術活動主題,淺談微課視頻的內容、形式及作用,希望能為一線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科普類微課視頻——為幼兒寫生創作提供多種視角
幼兒在進行戶外寫生創作活動時,會接觸到各種動植物。然而,幼兒的年齡特點會導致其聚焦觀察的對象不夠明確,或觀察的角度比較單一、不夠全面,從而導致最終呈現的作品出現畫非所看、畫由所想的問題?;诖耍處熆梢栽诨顒忧爸谱髋c寫生對象有關的科普微視頻,為幼兒提供動植物的細微特征,讓幼兒在直接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更多視角去感知自己的寫生對象,輔助幼兒添加作品細節,豐富作品內容和效果。
比如,中班幼兒在進行寫生活動《蜘蛛先生的家》時,發現在灌木叢的角落里有一只小小的蜘蛛,于是便聚集在一起討論:“蜘蛛怎么會在這里?蜘蛛先生是怎么結網的?為什么蜘蛛先生要結網呢……”面對幼兒的各種疑問和逐漸高漲的興致,教師適時用手機拍下蜘蛛的照片,為照片添加可放大和縮小的動畫效果,并與蜘蛛結網的科普視頻結合,加上一定的解說與音效制作成完整的科普微課視頻。當幼兒結束戶外觀察,回到美術區進行創作時,教師為幼兒播放微課視頻,讓幼兒了解蜘蛛的習性與結網的方法,比較蜘蛛結網的多種動態,進一步感知觀察對象,為后續的創作環節做鋪墊。
二、繪本類微課視頻——引導幼兒借形想象,提升創作能力
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幼兒最常接觸的讀物就是繪本。然而,在幼兒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隨意翻動、無目的閱讀等狀態,從而導致其無法直觀地感受繪本中的故事情境。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選擇畫面生動、場景豐富的繪本,制作繪本動畫類的微課視頻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感受繪本中畫面與情景的設定,引導幼兒對已有的物體或圖形進行想象創作。
比如,在主題創作活動《數字活起來了》中,幼兒分享了自己畫的蝸牛,有的幼兒發現蝸牛很像數字6,便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幼兒也紛紛在畫中尋找相關的數字。基于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的欲望,教師借助繪本《會變魔術的1先生》制作了相關微課視頻,先讓幼兒了解繪本中的故事內容和情境設定,再與幼兒一起梳理出數字變形的方法,引導幼兒根據不同數字的外形展開想象,添畫相關細節,豐富畫中的故事情節。
三、名畫類微課視頻——把握審美的側重點,提供多種欣賞方式
名畫涵蓋畫家深遠的蘊意,有的寫實,有的寫意,有的擅長色彩運用,有的著重構圖設計。因此,教師在開展幼兒名畫欣賞類課程時要結合幼兒的思維和理解力,設定審美側重點。教師可以根據作品的創作背景、表現對象、技法運用等內容制作微課視頻,通過音樂、文字、動畫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由表及里地感受作品,加深幼兒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感受能力,理解作品的內涵。
比如,在開展名畫欣賞活動《星空》時,教師利用音樂與動畫相結合的微課視頻先引導幼兒感受米羅在創作《星空》時的心情與意境,再引導幼兒通過電子觸摸屏拖拽和擺放視頻中的動畫元素,讓幼兒感受創作的趣味,體驗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幼兒對于美的觀察與感受是感性的,他們在與事物的多元對話中構建了多彩的世界。在美術創作活動中投放微課視頻,不僅能夠讓幼兒運用感性思維獲得審美體驗,還能啟發幼兒通過多感官發現生活與自然中的美,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和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