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_ 北京宏志中學
本課屬于高中美術必修“美術鑒賞”模塊的學習內容。中國民間美術是生長在泥土中的藝術,創作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的關系極為密切。民間美術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形成了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的藝術創作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集中體現。民間美術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通過本單元學習,讓學生加強對民間美術的關注,守正創新,傳承民族精神,培養綜合的美術鑒賞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
單元學習中,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范圍及內涵,對民間美術的圖形進行識讀和分析,掌握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和造型特點,并能夠在創意實踐中加以應用。通過對身邊的民間美術進行探究的活動,了解民間美術的分類,理解民間美術與生活的聯系,領會民間美術中包含的道德理念、生活態度、價值取向和情懷,獲得審美體驗,在守正創新中發揚和傳承民間美術,提高審美情趣。
民間美術大單元教學共設計4個主題。主題一是“尋找身邊的民間美術”。學生從生活實際入手,通過走訪、交流,引發對民間美術的內涵及審美價值的思考。主題二是“可愛又可怕的形象”。引導學生探究民間美術特有的寓意性和象征性的藝術語言。主題三是“濃郁鄉情的視覺呈現”。引導學生理解民間美術率真與質樸的藝術特點。主題四是“民間美術的當代印象”。學生整合已學知識,用所學民間美術表現手法設計校慶文創。通過單元總結與校慶文創作品展示交流,結合學習手冊,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完成大單元主題學習。
環節一:視頻導入,引發思考
從思考民間美術文化價值的視頻導入。讓學生觀看民間美術作品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人民大會堂國宴上作為伴手禮和裝飾品的一段視頻,引發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審美價值和視覺呈現特點的思考。
環節二:初步探究造型方法
教師在課件中展示剪紙獅子與真實獅子的圖片,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并提出思考性問題:“民間美術的造型有什么特點?”經過討論后,學生總結出民間美術主要的造型特點是夸張和變形。教師繼續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民間藝人喜歡采用夸張和變形的造型方法?”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后回答:“老百姓喜歡質樸可愛的形象,夸張和變形使得形象突出可愛,具有寓意和象征的意義。”同時,結合民間泥塑“一團和氣”的分析鑒賞,進一步理解民間美術獨特的造型手法為作品帶來的質樸和率真的視覺美感。
環節三:理解時空交叉的表現手法
教師提問:“有人說民間美術的畫面構圖非常雜亂,看不懂。你怎么看?”學生總結,民間藝人的創作環境就是自己熟悉的場景,內容和題材來自生活,畫面追求滿當熱鬧的效果。設計實踐環節中,教師請學生在黑板上進行圖形的拼擺,體會構圖方法。結合民間剪紙和攝影作品,繼續提問:“剪紙創作中,為什么近處的人和牛、遠處的房屋和樹要擠在同一個畫面中呢?”通過對比分析,學生總結出,民間美術的創作不受畫面限制,采用“時空交叉、內容并置”的構圖手法,形成具有獨特視覺沖擊力的畫面美感。
環節四:理解民間美術的色彩
教師提問:“從《對花》作品中看見了哪些顏色?”學生總結了作品中豐富的顏色關系。通過對民間藝人的生活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民間作品進行對比,學生領悟到民間藝人們用鮮艷的色彩表達自己對幸福生活向往的精神寄托。通過對三種色彩搭配掛虎的對比欣賞,以及聆聽民間藝人的配色口訣,進一步理解民間藝人通過作品中的強烈色彩對比突顯情感,寄托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審美追求。
環節五:設計“民間美術推廣會”鑒賞展示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選定民間美術作品,模擬一場“民間美術推廣會”。學生按照美術鑒賞的方法,運用展板向同學們介紹本組的民間美術作品。學生分組發言,對民間美術作品的色彩構圖及造型手法進行分析,運用鑒賞四步法和本課所學知識,向同學們闡述推廣本組民間作品的理由及民間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在設定的模擬場景中,通過師評、自評,檢驗本課的學習成果。
趙明茹老師點評
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圖像識讀入手,發現民間美術的題材和內涵,理解中國民間美術的特點和文化精神,帶著為校慶設計文創產品的學習任務進入單元學習。教師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民間美術學習氛圍,講臺和教室周圍陳列數件不同表現形式的民間美術作品,板書和課件在色彩及版式設計上彰顯民間美術的獨特韻味,多段民間藝人創作視頻及鄉音解讀都為學生帶來真實的民間美術感官體驗。設計“民間美術推廣會”鑒賞展示活動,學生以小組合作、集體策劃的方式,圍繞某一件民間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品評及作品推廣,將美術鑒賞學習落實到真實情境和學習任務中,在探究合作學習中,深刻體會民間美術率真與質樸的藝術特點,理解民間美術視覺呈現的獨特藝術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