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芬
一、數學日記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增強學習動力。在寫數學日記的時候,學生經常會將自己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方式進行記錄。在記錄整個過程時,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進行一個全面的思考,從而讓自己在以后的數學學習和解題中有更多的自信,并以此來激勵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熱情。
(二)明確教學方向。首先,通過對學生數學日記的分析,教師能夠知道自己在平時教學指導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以學生長遠的發展為基礎,將數學知識與技能、教學方法與過程、師生情感態度與三觀等充分挖掘、融合,從而為今后的教學計劃和學科學習提供方向;其次,許多學生都會將數學日記當作一種記錄學習困惑的工具,他們會將日常學習中的一些疑惑都寫入其中。因此,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日記對學生的學習困惑進行收集、整合,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
(三)反思學習過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的思考變得條理化,從而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數學日記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與反思,找出影響學習或學習錯誤的原因;其次,數學日記也可以讓學生將課本學習到的新知識從瞬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便于學生在課后對新知識進行歸納、鞏固。
二、數學日記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新形式,增進數感體驗。以“乘法分配律”為例,此章節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對一些實踐案例進行操作體驗,因此教師可將數學日記融入其中,鼓勵學生以多種形式呈現并開展班級集體展示活動,用以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較為個性的數學日記,以供學生參考、借鑒,比如將(a+b)×c=a×c+b×c中的a、b當作小偷,c當作警察,改編成警察抓小偷的故事;又或是將a、b當作爸爸媽媽,c當作自己,改編成爸爸媽媽都愛我的故事,賦予枯燥的數學學習以豐富的情感,通過這些個性化的新穎日記范例激發學生學寫數學日記的熱情,主動進行日記創新與創作,在班級集體展示交流中形成自己的學習認知,進而培養學生撰寫數學日記的良好習慣,建立數學思維。
(二)精選內容,促進自主反思。對于數學日記的內容,學生一開始無從下手,因此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與啟迪。首先,數學教師應當重視與教材的銜接,指導學生與所學知識相聯系,比如寫出對概念的學習體會、例題的解讀、實驗分析的反思,或者對一題多解、簡便算法的探究以及學習方法的積累等;其次,教師們還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計日記內容時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同時還要強調對數學日記的情感思考,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時常做總結、反思。
(三)聯系生活,夯實數感基礎。以“三角形的特性”為例,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驗展示讓學生對三角形的穩定性、相關概念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與了解,因此在設計數學日記內容時,引導學生將其與生活相結合。比如“我的自行車就是三角形結構,一定也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特點”“家里的板凳有些不穩,我利用新學的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知識向爸爸提出處理辦法,板凳就修理好了,我得到了全家人的表揚,好開心,看來數學知識真的對我們生活有很大幫助,我以后一定認真學習”“奶奶家院子里新種的小樹苗老是被風吹倒,我找來一些木棍制作成三腳架幫助這棵小樹苗,現在它再也不怕大風吹啦”。
(四)多元評價,發展數感潛質?!耙匀切蔚膬冉呛汀睘槔?,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剪紙通過拼接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數學教師以此實踐操作為內容,布置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利用拼接法推導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并根據這個操作,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還做過什么其他的數學實驗活動,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有許多“拼一拼”“擺一擺”“畫一畫”等實驗活動,為本次數學日記的內容奠定了基礎。在日記的展評環節,幾乎所有學生都能按時提交,首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自評,促使學生在思維整合的過程中,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從而構建出更加全面、立體的反思認知;教師從旁指導,并從中選取一些較有特色的數學日記,將學生的自評、互評歸納總結,并從內容、形式、創意、個性、色彩等教學多維度的點評,帶給學生更多自主反思的機會,促使學生在數學日記的創作、評價中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