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云
眾所周知,在教師的工作中,班主任是學校里最苦的崗位。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教育者和組織者,在班集體的發展和學習的健康成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影響著每個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班主任都盡心盡力地教育和培養每一個學生,但是學生的思想存在極大的差異,給班主任的工作帶來相當的困難。我認為主要的困難集中體現為三點:
一、學生的思想工作難做
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和自身學習觀念不強,一部分學生組織紀律觀念差, 上課經常遲到、不專心聽講、說話、作業不做、吃零食,下課打鬧、玩手機等現象比較嚴重,學習成績差也比較差,給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學生厭學情緒嚴重
目前,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厭學情緒十分嚴重,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這一小部分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進入初中,幾乎不用分數來衡量,學習成績好也罷,差也罷,全部錄取初中學習。進入中學,課程增加,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隨之增加。這一部分學生由于日常不重視學習,到了初二、初三就跟不上好一點的同學,逐漸掉隊,漸漸地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有了這種毛病,班主任做思想工作,一般是聽不進去的。
三、對違反紀律的學生教育和處理
教育本身不是萬能的。無論哪一所學校哪一個班級,都有違反紀律的學生。班主任對這種違反紀律的學生的教育和處理是非常頭疼的事情。雖然班主任對這些學生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但有的仍屢教不改。總而言之,班主任工作十分辛苦,遇到的困難很多。但是,面對困難班主任不能臨陣脫逃,不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置之不理。只有尋找辦法和對策積極應對,巧妙解決這些困難。接下來,我談一下我的班級管理感受。
首先,我覺得班主任應具有品質“四心”,愛心、耐心、責任心、公平心。對所有的學生有愛心,尤其是對于“問題”學生,要讓學生在“愛”的教育中慢慢轉化。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愛”護,他才會愿意接受我們的教育。轉化潛能生的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持久性的工作,并非一勞永逸的事,也不一定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需要等待,要有耐心。班主任的責任心表現在對學校負責,全面執行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做到迅速及時、準確無誤,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得以很好的貫徹落實,對每一位學生未來負責。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不偏愛,不論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優劣,都要一視同仁,要為學生發展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
其次,班主任要注意管理方法。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班級管理理念和方法。
一、學習傳統文化,抓學生思想和品質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其內容博大精深。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它一直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品位。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厚重,格調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不要說其全部的思想和著作,既使是一家一派,一人一事,乃至一篇一章,一則格言,一首詩歌,一幅繪畫,一段樂曲,一幀書法……,往往都給人以巨大的藝術享受或深刻啟迪,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甚至回味無窮,終生難忘。在不知不覺當中,達到陶冶情操,砥礪道德,擺脫庸俗,提高境界的功效。
二、以柔克剛,用愛心感悟學生
出自道家。老子有一次講學,問他的學生:是牙齒堅硬還是舌頭堅硬?”學生說牙齒比較尖利。老子說:“我這個年齡牙齒不在了舌頭猶存。”通過一句“我這個年齡牙齒不在了舌頭猶存”,老子闡述出“以柔克剛”的深刻道理。關于以柔克剛還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太陽和風聚在一起想比試誰的力量大。后來他們找到一位老農, 就打賭誰能讓老農的衣服脫下來就證明誰的力量大。于是風使盡全身的力氣,吹呀,吹呀,想把老農的衣服吹下來,但是老農卻把衣服裹得緊緊的。見到這樣的情況,風只好灰溜溜地下臺了。輪到太陽上陣時,他用自己溫暖的光照射著老農,老農覺得熱便很快脫下了自己的衣服。這個故事也證明了以柔克剛的重要意義。以柔克剛,其實就是“愛”心先行。俗話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尤其是對于“問題”學生,我更“偏愛”他們一點,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愛”,他才會愿意接受我們的教育,才會在“愛”的教育中慢慢轉化。
四、寬嚴相濟,規范學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沒有嚴格的紀律約束,就沒有穩定的教學,就沒有學生成績的提高。教師對學生的愛,要與“嚴”緊密結合在一起。要嚴得合理,嚴得適當,不遷就學生,不放任學生,也不溺愛學生。
第一,要嚴而有理。愛因斯坦曾經指出:“如果學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嚇和人為制造的權威上,那是最糟糕不過的了,這樣的反常制度會扼殺學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的真愛要體現為既對學生有種種嚴格、嚴厲的要求,又不損害學生的生理心理,讓學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第二,要嚴而有度。教師愛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各種要求都符合他們的身份、年齡和特點,如果離實際情況太遠,要求過高,學生無法達到,這種嚴格也就毫無意義。嚴格要求必須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對于多數學生來說可能是適度的,但對于潛能生來說可能是他們努力也難以達到的, 而對于好的和優秀的學生來說有限的偏低。所以,教師要區分對待,適度地要求學生,這樣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要嚴而求恒。所謂恒,就是要堅持長久。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絕不能時有時無。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堅持到底,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要常督促,常檢查,把要求落到實處,直至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作風。
在教學和管理上我就是這樣做的,效果真的很不錯。
四、齊抓共管,家校合作
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古人早已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著血緣關系為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了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首先,應當多和家長聯系和溝通,多聽取家長的意見認真觀察學生的日常表現,尋找每一位學生的“苗頭”,及時有效地向家長反映情況, 并尋求家長的配合教育,讓孩子在白天、黑夜、平時和周末都能得到連貫性的教育。其次,教師和家長聯系時應注意多報喜、巧批評。作為班主任要注意,我們要和家長積極合作,幫助學生打敗身上的毛病,而不是打敗學生成為學生的敵人。
費爾巴哈在《幸福論》中提出:“一切有生命和愛的動物,一切生存著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就是對幸福的追求。”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系,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最大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育是一門科學,管理是一門藝術! 班級管理工作涉及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