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玲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 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是以自己的“體驗”、“參與”和“探究”為主的學習。自主學習, 實現了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的轉化,是教育規律的體現,更是素質教育的體現。
一、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結合我縣的“八字育人”方針,以問題為導向,采取教師、個人、小組、集體多元結合的方式開展課堂學習,將課堂策劃成自主課堂、問題課堂、互動課堂、拓展課堂,把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體現的是以生為本、以學為源的理念,具體為如下環節:激發引學———自主研學———小組幫學———班級展學———聯系拓學———總結悟學。
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中,督促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從學習主題或出發創設切實的情景,引出本節的學習,制定本節的學習目標,教師把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關鍵點設計成問題串指導安排給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后,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討論交流解法,發現的問題,小組內答疑,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將發現的問題和自己的疑惑說出來組內解決,小組間存在的共性問題組織小組展開交流。滲透轉化思想和化新知為舊知,達到鞏固舊知掌握新知的目的。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總結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步驟,從課本例子走出來,既見樹木又見森林,適度變練或測評,讓學生融會貫通形成遷移能力,概括、總結、提煉展示一節課的精華。教師用積極的態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 讓學生走向新的預習形成良性循環。
通過不斷的實踐,學生逐漸向“在預習中合作交流———質疑問題;在新知中合作交流———加深理解;在練習中合作交流———拓寬思路, 在評價中合作交流———促進發展”的自主學習目標邁進。課堂不再是學生的“聽”堂,真正變成了學生的“學”堂。
二、合理組建互助小組,在合作中提升自學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可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得到鍛煉機會,培養集體合作的精神,達到交流與提高的目的,在合作中提升自學能力。
(一)合理組建小組
將學生分成四個層次,每個層次各抽出一人組成四人學習小組,學生自己做主,為小組起名,寫一句誓言,舉行小組成立儀式。一段時間后,對各個小組的表現及成績進行階段總結,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小組之間成員的調整,使其實力均衡,小組內角色定期調換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二)組內共同學習
小組長負責討論與合作;學生討論時要求身體向一起靠攏,目光向一起聚焦,交流人邊寫邊講,把自己的討論整理出來,組內設專人記錄學習情況;課下把各組講解的紙質記錄收繳存檔便于科任老師隨時翻閱。對于不參與討論的人,小組長監督記錄員記錄老師及時了解情況防止學生濫竽充數游離于小組之外;匯報員負責將小組的合作情況在全班做主要匯報。小組的匯報員可定期輪流更換。
(三)組內交流要有序
組內學生討論時讓讓后進生先發言, 中等生在發言,優等生做總結如果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小組交流或在展示的時候拿到全班交流。教師教給組長對組員進行合理而簡單的分工,不同層次的問題指定不同學生回答,教給組長如何協調工作。
(三)適當評比展開競爭
根據小組學習、紀律等情況評出優勝小組,頒發物質和精神獎勵;班級外面設個優秀小組展示墻,提高其知名度;小組之間可以設成“小對手”,互相攀比,互相進步。增強個人對小組的責任心,增強小組的凝聚力。
建立自學為主的課堂模式,教師在課上主導教學的時間可以適當的縮減,把這種學習策略從課上遷移到課下,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能夠增強其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空間,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