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淺論》
作者:邢亮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166-6365-3
出版時間:2023 年1 月
定價:95 元
新形勢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重要陣地,圍繞立德樹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具有必要性。高校黨建作為黨落實高校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陣地,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耦合互動關系,為此諸多學者開始探究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協同發展。《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淺論》一書便基于高校黨建需求和育人需求,就二者工作展開詳細論述,建構出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創新的框架。
《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淺論》一書由邢亮著、新華出版社出版,書稿源于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撰寫并發表的論文或隨筆。在具體內容上,該書共上下兩個篇目,其中上篇為黨建工作部分,主要對高校視域下黨的基層建設工作進行了介紹,并指出黨建對高校發展的引領作用;下篇為思想政治教育部分,主要論題包括思政課程育人、專題思想政治教育及育人方法創新等,著重論述高校如何進一步強化育人工作質量、達成立德樹人目標。作者將高校黨建與思政育人工作進行結合論述,從具體工作要求、工作內容及工作目標中探索二者相互依存、互促互進的聯系,并立足于高校黨建工作規劃提出創新思政育人方法的策略。該書既有理論上的深入探討,也充分融入了作者在高校育人實踐中凝練的經驗,指導意義突出,對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思政課教師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在高校黨建科學化篇目中,作者從學習教育制度化、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等多個視角出發,提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黨建的基本黨務工作,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長久實踐以來在高校領域中沉淀下的政治優勢。對于高校來說,黨建工作質量直接關乎高校思想政治空間的穩定性,進而影響高校的思政育人效果。尤其在如今各類思想文化交互沖擊、不斷碰撞的當下,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進行培育更為重要,這就要求高校需加快推進黨建工作與思政育人工作的協同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打造育人格局,達成更為突出的立德樹人效果。書中提出高校黨建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六個方面的引領力,并且這六個引領力是二者能夠實現協同創新的關鍵,具體如下。一是政治引領力。政治屬性是黨組織的根本屬性,基于黨的政治建設需求,高校基層黨組織需充分發揮自身在高校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以及看齊意識等意識培育中的引領作用,以此引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始終堅定政治立場。二是思想引領力。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在思想建設過程中,高校基層黨組織可以通過提升執政思想素養的方式參與思政育人工作,培育大學生堅守思想信念的能力。三是組織引領力。《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體系中的關鍵作用,并強調將其打造為“戰斗堡壘”。高校基層黨組織作為高校中的政治堡壘可以充分發揮出組織協調作用,通過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從嚴管理教師隊伍等強化思政育人效果。四是作風引領力。正如書中提到黨風廉政建設是保持黨和群眾聯系和持續增進群眾感情的關鍵,而高校基層黨組織通過落實黨員廉潔自律、打造校園廉潔文化等工作,以上率下地營造高校廉潔文化格局,并以此推動廣大青年學生樹立廉潔思想。五是紀律引領力。黨組織嚴格執行并且始終擁護黨的紀律,這種紀律性要求高校基層黨組織始終落實好紀律自覺工作,并通過監督執紀的方式要求學生黨員遵守紀律,為廣大青年學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六是制度引領力。高校基層黨組織可以參與高校思政育人制度建設,在基層黨組織治理制度體系下及民主集中制框架下挖掘高質量的育人要素,并引導高校搭建合法、合規且合乎廣大師生需求的思政育人機制。
通關對上述高校黨建工作的引領力探討,可以發現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存在充分可行性。高校基層黨組織是中國政治制度優勢的具體表現,高校理應充分把握該優勢,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治理優勢,以黨建引領力推動思政育人各方面工作的創新發展。要保障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效果,高校則需從三個原則出發推動工作。其一,協同推進原則。這里的“協同”并不是單純指將黨建工作章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對接,讓基層黨組織參與育人隊伍,而是要推動高校黨組織六個維度的建設工作與思政育人格局深度融合,分別通過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等諸多建設環節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領域的創新發展,如通過黨的組織建設工作,從在校大學生中發展大學生黨員和青年干部,擴充思政育人隊伍。在推動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的過程中,高校應注重黨建工作的獨立性,避免將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混為一談。其二,抓重點原則。前文提到,在高校視域下,黨的建設工作包括六個不同維度的建設內容,這六個方向決定了高校黨組織的發展方向;但在思政育人體系中,高校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育人需求合理地推動黨建工作,以“抓重點、搞針對”的方式填補思政育人格局中的薄弱之處。比如,高校黨組織可以構建黨建引領思政工作評估指標體系,通過月度評估或年度評估的方式對黨建引領效果進行判斷,精確定位黨建薄弱項,并著重針對該薄弱建設方向規劃設計思政育人舉措。其三,整體性原則。書中在對高校黨建基層治理工作現狀進行分析時指出,新時代下的高校黨建工作要求高校基層黨組織具備廣泛性,以此確保黨組織形成合力效果,推動基層質量工作的高度覆蓋。為此,高校要促進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并進,就需要在各院系中建立基層黨組織,并建立完整的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黨建共建平臺制度來整合各學院基層黨組織力量,共同下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的“一盤棋”。
作者結合自身高校工作經驗,就新時代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諸多建議,本文聚焦于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創新總結策略如下。
其一,強化黨建志愿服務意識,打造高校黨建服務品牌,以服務推動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協同。黨建志愿服務品牌建設是近年來黨中央在地方黨建治理過程中創新提出的一項推動志愿服務體系項目化運行的舉措,它強調黨建工作對基層的志愿服務,注重基層黨組織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高校黨建理應發揮志愿服務職能,將育人工作納入志愿服務體系,實現以服務帶動育人工作發展的效果。基于志愿服務思想,高校黨委應當結合本校實際育人需求,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寫入黨組織志愿服務章程,由黨員干部帶頭帶領黨員參與相關服務。具體措施包括,以院(系)黨委為前沿陣地開展思政課程志愿服務工作,定期開設多種思政主題的思想課程供有志青年學習,或者規劃設計思政教育主題的理論內容并傳輸給相關教師,豐富學科教師育人素材。
其二,發揮高校黨委“參謀”作用,成為高校思政育人格局中的“戰斗堡壘”。作者在書中提到,高校黨委辦公室是高校的基層領導機構與直接辦事機構,可以說其承擔著為高校建設出謀劃的職責,更肩負著提升高校育人質量的重擔。在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過程中,高校黨委需積極發揮參謀部職能,以黨建工作為基礎促進思政育人格局建設。具體工作如,由高校黨委組織、各院系基層領導及優秀教師代表共同組成思想政治教育共研小組,群策群力探索黨建與思政育人工作協同的具體框架,黨委要積極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制定、基本路線規劃、育人理念確定與實施等設計工作,以馬克思科學理論和黨的先進經驗為育人工作實施提供參考。在這個過程中,高校黨委還需起到政治帶頭、思想帶頭、作風帶頭等多個職責,保障思政育人工作各環節始終符合中國政治環境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三,發揮出黨建工作的聯動統戰作用,協調多方育人力量,構筑全方面育人環境。高校黨委除了要通過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紀律建設等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穩定的運行環境,還應堅定統戰思想,以組織建設工作發揮基層治理指揮部的作用,多方聯動高校育人力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提升提供支持。一方面,高校黨委需積極與黨支部進行聯動工作,以線下和線上不同渠道及時與其他高校黨委開展黨建經驗交流工作,同時針對思想政治工作相關疑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合理解決,在互促共進中推動區域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高校黨委要積極聯系校園內多方育人力量,如黨委可以定期開展思政教育主體理論課,由黨委主持,思政教師、學科教師、學院輔導員、班主任等主體參與,共同交流育人經驗,完善育人方法。
其四,關注學院基層黨支部建設,深入學生群體,發揮文化宣傳作用。作者認為,為了更好地將黨建工作鋪設在校園思政環境中,高校黨委需加快通過組織建設工作優化學院(科系)基層黨組織,由高校黨委辦公室統一監督管理,實現黨建工作對整個高校的全覆蓋。此舉可以更好地拉近學生對基層黨組織之間的距離,讓黨建工作更加深入學生群體。與此同時,各院系基層黨組織可以憑借高校現代傳媒來優化思想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思政文化環境。如各學院的基層黨支部和團委可以聯合規劃設計相關宣傳內容,如馬克思先進理論學習、紅色文化故事、好人好事、價值觀圖文解讀等,并通過學院自媒體平臺發布,促進先進理論與正確道德觀點融入學生內心,引導青年學生人格向好發展。
綜上所述,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育人工作的協同創新既是高校提升育人質量、培育高素質人才的有效路徑,也是強化高校黨建工作效率、促進高校建設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各高校需加快推進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工作,持續優化黨校黨建工作格局,完善思政育人工作環節,進一步強化高校人才培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