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
作者:許燕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5378-6
出版時間:2019 年5 月
定價:48 元
新媒體具備超時空性、交互性及信息個性化等特點,相較于傳統媒體更易被大學生所接受,目前已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新媒體環境下,各類媒介信息沖刷著大學生認知視野,使其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一定改變,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也受到了一定沖擊。文章結合《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一書,多角度分析新媒體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影響,并思考應對之策。
《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由許燕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立足于漢語言文學教學實效性,充分探討新媒體與實際教學工作之間的耦合關系,并據此進行教學規劃。在具體內容上,作者先對新媒體技術特征進行總結,指出新媒體對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有何種影響;隨后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不同學科為具體研究視域,將新媒體代入不同學科教學過程,思考新媒體環境下相關學科教學中出現的變化;最后列舉大量新媒體教學應用案例,向讀者具體闡釋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術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整體上看,該書兼顧理論分析和應用指導,深入漢語言文學教學特征來揭示新媒體的影響力,為相關教師優化教學工作提供了可靠參考。
漢語言文學是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母語專業課程,其教學水平高低直接關乎中國漢語言專業學生的學科素養高低,影響未來中國語言文化發展進程。因此,順應新形勢提升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是必由之路。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方式、渠道、內容甚至語言教授環境等都發生了一定變化,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迎來了諸多創新發展機遇,同時需應對諸多挑戰。
在積極方面,新媒體可有效增強漢語言文學教學實效性。依托新媒體業態搭建出的數字化傳播平臺和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讓龐大的媒介信息以數字的形式發射和傳遞出去,實現了信息傳播的高效化。憑借數字化媒介平臺,教師可以實現跨時空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包括在線直播授課、錄播視頻授課等,也可以通過平臺向學生傳輸教學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說,新媒體有效打破了漢語言文學課必須在實體教室中授課的限制,促使漢語言文學課程形式更為多元化。此外,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可以讓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的課堂呈現更加多彩。如教師在課案設計環節中,可以在網絡上搜索下載課程內容相關的視聽素材,將其整理為新媒體課件應用于課堂,優化課堂視聽效果,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直觀感受。簡言之,新媒體可改善漢語言文學教學環境,開辟新的教學通道,拓展更多元的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在消極方面,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權威性。首先,網絡用語對漢語言文學教學所強調的規范用語造成一定沖擊。網絡用語指的是網絡媒介環境下的一種語言特色,這種語言一般與社會時事有關,呈現形式較為多元,群眾基礎尤為深厚,流行度強。不論從語言構成角度還是從語言應用角度上看,網絡用語都具備不規范性,與漢語言專業學習所要求的規范用語存在一定沖突。大學生作為網絡主力軍,對網絡用語的接觸較為頻繁,其漢語言專業學習可能受到影響。其次,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的日常閱讀產生了沖擊。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不論是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不論是古代文學還是現當代文學,其文學研究對象一般都為經典文學作品,這要求大學生在文學經典方面具備一定的閱讀儲備。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文學地位越來越高,許多大學生更傾向于網絡文學作品而喪失對經典文學的興趣。除去網絡文學的影響,部分大學生依舊難以深入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其原因在于新媒體助推了圖像文化的發展,而長期接觸新媒體環境的大學生更喜好直觀、方便的影視圖像,而不是經典文學作品中慢熱的文字。
面對新媒體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多方面影響,相關教學工作者既要順應創新需求,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來優化教學環節,正視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作用,做好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如帶領學生分析網絡用語,通過積極交流指導學生科學看待網絡用語;開展各類經典文學閱讀活動,激發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總而言之,要在新媒體環境下不斷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持續提升教學質量,達成更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