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劉素嬌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成為新常態。將線上網絡教學平臺和線下傳統課堂有機融合,使其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各自的功能。本文以高職醫學類公共課程—《醫學信息技術基礎》為實施對象,分析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現狀,重點闡述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上網絡教學平臺和線下傳統課堂的構建,詳細說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做法,以期為更好地體現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學習效果和改進考核評價機制做出微薄的貢獻。
關鍵詞:混合式;醫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革
醫學信息技術課程理論知識雖淺顯,但涉及知識面很廣,對學生的信息意識、實踐操作能力等要求比較高。該課程主要面向高職院校醫學類專業一年級的學生開設?!陡叩嚷殬I教育??菩畔⒓夹g課程標準》(2021年版)明確提出高職信息技術課程學科核心素養由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創新與發展、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組成。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這些都對高職院校醫學類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信息技術課程要緊緊圍繞高職院校醫學專業對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需求體現時代性,通過持續升級課程目標,不斷創新課程教學設計,逐步優化整合課程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等方法,引導學生向協作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小組學習和實踐操作,培養其探究綜合應用實踐的能力,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的最終目標。可以說教育教學平臺的普及,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的定位,催生了新的教與學方式,當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學的新常態。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學習模式是根據授課的實際情況綜合應用不同的教學理論,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以及學習環境來滿足學習者的學習目標,并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1-2]。針對醫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授課對象是高職一年級醫學類專業的學生,由于生源不同,信息素養分層嚴重、學生動手能力差異明顯等客觀原因,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大有裨益。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學情選擇線上教學資源,線上網絡課堂提供自主學習資源保障和師生及時交流提供平臺支持,線下面對面的傳統課堂提供師生討論實踐場所支撐,線上網絡課堂線下傳統課堂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各自優勢。
目前,可選擇的線上網絡教育教學平臺多種多樣,平臺功能非常強大,涵蓋多種習題形式,能進行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4]。我院采用的線上教育教學平臺是智慧課堂網絡服務平臺,線下傳統課堂通過任務驅動方式完成實踐操作。通過線上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結合線下傳統課堂中教師的適時點撥,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新型教學模式,創建更適合于醫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醫學信息技術課程授課范圍廣,主要涉及護理、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多個專業,授課班級多。為構建適宜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整個教學團隊通力合作,反復揣摩課程目標,并不斷調整課程教學設計。在課程具體實施過程中,及時傾聽學生反饋并調整優化課程教學設計,照顧到全體學生,是當下教師必須做到的事情。
針對醫學信息技術課程,線上智慧課堂服務平臺中構建了醫學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基礎及信息檢索、計算機新技術及應用、Windows10操作系統、辦公軟件Office2016、醫學信息系統六個模塊[7]。每個模塊都上傳有配套的視頻、文檔和測驗等活動,為課程資源庫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支持。在線下傳統課堂場所(計算機教室),配備了基本的多媒體投影儀、教學軟件、實訓軟件等,教師機通過教學軟件控制學生機,可以完成實踐操作演示等任務。這一操作引進了實訓考評軟件,使得學生在軟件上完成實操練習,考評軟件可以自動打分。在成績頁面,學生可以查看成績明細,明細中會詳細標明題目正確與否,幫助學生找到操作問題所在,使得學生能及時調整操作步驟,提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和效果。總之,線上網絡學習空間與線下傳統課堂學習環境交織交融,為學生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提供了環境支持。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醫學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高職醫學生公共基礎課程,課程學時安排較為有限?!陡叩嚷殬I教育專科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1年版)》中建議安排信息技術課程48~72學時[8],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時安排往往只有32-48學時。為實現課程培養目標,教學團隊應該確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并以醫學信息技術課程大模塊中的具體任務為主線,通過子任務分解知識點,利用綜合實踐項目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并將課程思政貫穿始終,才能有效促進學生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一)理論模塊
依據醫學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理論知識模塊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基礎及信息檢索、計算機新技術及應用等。這部分內容易于學生掌握,采用線上網絡課堂為主,線下傳統課堂為輔的授課方式[10]。同時,在教學項目設計上,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與情感價值目標做到了有機統一。比如在計算機基礎知識模塊,要求學生網上搜索資料,了解當前中國計算機的發展現狀,讓學生知道我國計算機發展水平在很多方面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比如中科大團隊研制的量子計算機“九章”,打破了國際上量子計算機最大量子比特數的世界紀錄。通過這些真實案例,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11];在計算機新技術及應用模塊,通過發布小任務計算機新技術在醫療方面的應用有哪些,讓學生深入體會信息技術為醫療衛生行業帶來的巨變,明確醫學信息技術學習可以為專業學習奠定基礎,提供技術支持,意識到醫學信息素養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在課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智慧課堂中的課件、視頻、文檔等資源,先完成基礎知識的自我學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模塊任務,小組討論主要解決的是重點難點,組內討論可以激發學生相互之間的靈感和求知欲,學生也可以通過網上查閱資料來解決難點,組內學習完成以后,教師利用網絡及時點撥,也可以在線下傳統課堂中完成解答,新知識學習完成后,會設置對應的題目進行課堂測驗,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實踐操作
根據課程知識目標,學生需要掌握的實踐操作模塊有:Windows10操作系統、辦公軟件office 2016、醫學信息系統。這部分內容實踐操作性強,以線下傳統課堂教學為主,線上網絡課堂教學為輔。在課程設計上,踐行理實一體化教學,通過任務驅動,情境教學,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利用綜合項目設計,將學生學習的知識連貫起來,提升學生綜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設計與醫學類高職生專業相關的任務,并將課程思政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將內容貫穿于這些任務中。項目的設計要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與醫療衛生的交叉融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會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專業應用問題的思路。例如在PPT2016教學項目設計中,教師可以確定多樣化的主題任務,比如在疫情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事跡、人物故事或二十大重要思想論述等主題[12],每個小組選定主題,分小組完成項目任務,學生在分配任務、搜集資料、討論、設計、展示的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共同協作的能力,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在制作過程中可以更深入了解模范人物和事跡,感受二十大重要精神的力量,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職業品格。在醫學信息系統門診部分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得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之中,能從宏觀上理解整個系統的運行流程,由整體到局部,深刻理解每一個具體操作步驟的功能。通過陪診視頻案例導入,提取角色五個,以小組為單位,模擬視頻陪診全過程,共同協作完成整個門診就醫。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體會患者從掛號、就診、收費、取藥等整個門診就醫流程,體會醫院不同部門的職工工作,體驗陪診師這個新崗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高昂,能切身體會到不同角色的工作任務,熟悉醫學信息系統平臺的操作流程,在以后的實習和工作過程中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配合他人做好工作,培養其創新創業意識。在綜合實踐項目部分教學設計中,以小組為單位,擬定好主題,比如以大學生手機使用狀況為主題做電子調查問卷100份,通過EXCEL分析調查問卷的數據,每個小組形成一份調研報告,以WORD的形式提交,要求內容以文字、圖片、表格、圖表等形式呈現,并形成PPT分享展示調研結果。綜合實踐項目將WORD、EXCEL、PPT辦公軟件的三個模塊內容糅合在一起,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以探究式、協作式學習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突破重難點,協助學生完成項目任務。課前,教師將課件、重難點視頻、任務需求、學情測驗等教學資源放到智慧課堂平臺,讓學生分組去做,制定任務方案,按照方案分配各自的任務,每個學生都需要積極參與,通過網絡查找需要的資料,用到的方法和知識,并利用所學完成對應的習題,同時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課中,教師對課前測驗或課前學情調研有針對性地確定課堂中的重點和難點,逐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分析討論,明確重點和難點問題如何突破,并通過教學軟件給學生演示操作,引導學生按照流程完成項目任務。學生利用實訓平臺完成項目操作,項目完成后平臺能自動判定成績,顯示詳細的成績明細,成績作為項目的平時成績,通過對學生實踐操作成績明細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對項目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對多次實踐操作成績進行橫向或縱向的對比統計,查漏補缺,找到學生經常容易出錯的地方,將難點各個擊破。學生在完成操作訓練的時候,可以與組內同學充分研討,也可以反復觀看智慧課堂平臺上的資源,結合線上線下雙平臺完成項目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留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的時候給出必要的提示,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實操完成后,組內學生展示并互評,提交展示組內優秀作品,教師根據最優作品給出小組綜合評價。課后,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教師會針對容易出錯的知識點進一步發起智慧課堂平臺活動,因為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層次有差異,也會給出適量的課后拓展問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再提升,學生在探究式學習的氛圍中慢慢養成習慣,為以后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做好下一項目的知識儲備[13]。
四、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課程考核方式
我院現行的考核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主要是考勤情況,期末成績是實踐操作考試。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后,現行的課程考核方式已經不能科學合理地體現學習效果,課程考核方法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由簡單的結果性評價轉變為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融通貫通縱橫的考核方式。最終,設定醫學信息技術課程單次課程考核評價方式由課堂出勤率10%,智慧課堂參與率10%、小組活動參與率30%,項目實踐成績30%,課堂測驗成績10%,拓展作業10%,幾部分組成,最終考核成績由幾大模塊的單次考核成績綜合確定。
五、結束語
總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醫學信息技術課程旨在實現線上網絡課堂和線下傳統課堂相互融合,為學生提供最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學生既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層次靈活使用,實現自主學習,又能夠根據課程安排,小組合作,突破重難點。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還有一些不足如深入挖掘二十大精神內涵融入課程建設等,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
作者單位:張倩 劉素嬌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參? 考? 文? 獻
[1]劉麗娜,郭志剛,陳曦.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少數民族骨干人才信息技術課程改革[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1).
[2]張倩.教育信息化在醫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中國信息化.2022,(05).
[3]邱燕楠,李政濤.從“在線教學勝任力”到“雙線混融教學勝任力”.中國遠程教育.2020(7) :7-15.
[4]曲麗娜,胡敏,趙曉菊,等.“釘釘直播+超星泛雅平臺”在分子生物學線上教學中的應用[J].綠色科技.2021,23(21):244-246.
[5]游思晴,趙娜,趙涵.線上教學模式的調查與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10(20):53-55.
[6]梁俊,肖錫林,劉婧婧.雨課堂與騰訊課堂聯用的“有機化學”線上教學設計與實踐[J].化學教育.2021,42(16):33-36.
[7]丁喜綱.數字素養視角下高職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研究[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2(01):64-68.
[8]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專科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1年版[OL].[2021-3-23].
[9]張倩.高職醫學專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初探.締客世界.2021,(11):76-77.
[10]岳珊.基于知識塊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基礎”教學.信息素養.2020(6):132-133.
[11]羅彩君.“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探索[J].智庫時代.2020(07):206-207.
[12]朱丹,貢惠敏,張宏,等.基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調研與啟示—以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為例.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1(06) :146-148.
[13]陳妍.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究.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1)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