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世界發展形勢復雜嚴峻,國家間發展鴻溝擴大,全球治理體系受到極大沖擊,但各國人民渴望和平與發展的愿望更加強烈。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基于此時代背景,習近平總書記將馬克思主義與當前國情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其內含的全人類共同的價值旨在消解當下畸形的全球治理理念,以真正的全人類共同利益引領全球治理理念與實踐創新。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實踐創新;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 D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07-0019-05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世界各國聯系也更加緊密,國與國交往之中存在著相互依賴卻又相互競爭的復雜關系。如今全球化問題十分突出,單個國家的實力很難獨自應對層出不窮的巨大挑戰,因此各國協商建立了全球治理體系,期以多國合力來解決全球性問題。面對疫情席卷全球,各國本該攜手共克時艱,但一些國家開始大搞政治權術,企圖再度進行單邊政治,這無疑使得國際形勢更加動蕩。這也暴露了當下全球治理存在一定漏洞,國際社會亟須新的治理理念推進全球治理體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期以進一步推進全球治理體系創新貢獻中國智慧。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邏輯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邏輯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了促進世界各國加強聯系與合作的演講,指出當今世界各國交往日益密切,全球化進程正在加速,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雛形。在此后的十年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重要場合再次重申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論斷,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入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涵并將其加以深化。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科學性已經被我國政治實踐探索取得的經驗所證實,已經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下,世界各國合作日趨緊密,交往也日趨頻繁。但在交往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爭議,政治斗爭也更加復雜,為緩和國際關系,維護全球治理體系正常運行,為全人類帶來真正的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要實現國際社會的持續和平穩定發展,就必須要滿足各主體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的存在是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與恩格斯唯物辯證法中提到,世界上萬事萬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各國同處在一個“地球村”,交往與聯系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任何一個國家也不能包打天下”,“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無法帶來美好的世界”,這些寶貴經驗都是在發展過程中探索出來的,吸取這些經驗才能在全球治理實踐中規避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沖突。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體;是各國之間求同存異的價值共同體;是各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行動共同體。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間經濟發展競爭十分激烈,但是不同于之前的“零和博弈”,現下的競爭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合作關系。由于國家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因此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完全可以通過資源整合來彌補自身經濟發展缺陷,以此來提高經濟效益,進而自覺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產業鏈的擁護者。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各國的競爭關系發生了變化,各國在經濟全球化鏈條中有了利益交匯點,這就使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了經濟基礎。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不同民族聯系日趨緊密,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漸漸逐漸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共識。
面對當今多元化的政治格局,我們要把握條件,既要善于利用當下各國交往頻繁這一有利條件,又要善于化解當下國際政治斗爭激烈這一不利條件。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重要價值,其中蘊含著求同存異的價值訴求可以促進全球治理理念與實踐的創新。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邏輯
首先,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論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后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可以追溯中國的悠久歷史。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從未主動發動侵略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戰爭,中國古代進行的戰爭只是中華民族內部的斗爭,哪怕在盛唐時期、康乾盛世時期,中國也從未出兵侵略周邊小國。因為古話有:“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崇尚和平發展的民族,中華民族骨子里就沒有侵略他國的基因。
其次,以人類發展歷程來講,自人類的祖先原始人開始,就是以氏族為組織進行群體生活的。但是原始人的理性思維較為模糊、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這就使得原始人會把其他部族的原始人當成死敵甚至是可以果腹的食物。隨著歷史發展,原始氏族進一步發展形成了部落,部落雖然規模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已經逐漸安定下來,過著定居生活。但部落間仍然存在武力沖突,這就使得規模較大的部落不斷吞并小規模的部落,慢慢就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奴隸制國家表面上是一個整體,但是其真正的利益并不在于全體人民,而是少部分奴隸主貴族階級,顯現出的是不平等的,是在暴力壓迫下的“民主”。
再次,由于工業革命的開展,率先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科學技術、生產力得到迅猛發展,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邁進,資本主義迅速向全球擴張,馬克思曾說: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3}資產階級的瘋狂掠奪,導致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進一步進行資本原始積累,不斷侵略別國、爭奪商品市場以及生產原料產地,使得世界人民遭受了血與火的巨大災難。
最后,各國人民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巨大災難,沉重反思了過去發展歷史中的慘痛教訓,決定成立聯合國這樣一個國際組織。各國人民開始注重全人類協作來維護世界和平,二戰后雖然仍有局部地區存在戰爭,但是整體來講和平與發展成了時代主題。隨著各國交往日趨緊密,各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宗教信仰等要素也逐漸融入各國世界性的交往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此也有著重要的論述:當下各國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地球村之中,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4}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全球治理的價值索引
全球治理這一概念最早由德國社會黨國際前主席勃蘭特與1990年提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治理理念與實踐也經歷了由低級走向高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科技與文化交流在推進全球治理的實踐創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化發展進程催化了國家間的交往合作,不僅僅是國家間,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之間也都通過構建全球性規則來規范交往行為、解決沖突。然而全球治理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受到單邊主義、霸權政治等影響,一直處于波動的線性發展過程中。
(一)當前全球治理體系存在一系列突出問題
傳統的國際關系發源于《威斯特伐利亞條約》,這一條約確定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主權、國家領土以及國家獨立等重要原則,是近代意義上第一個國際關系體系,而這個傳統的條約僅僅保護國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烈結局使得各國紛紛意識到建立一個解決全人類所共同面對的挑戰與問題、維護全人類利益的組織的重大意義。因為當時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綜合實力,全球在美國主導下建立了現行的全球治理體系,因而全球治理體系完全是由西方價值觀控制的,充斥著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壓迫與控制。
當下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已經出現了“裂痕”,西方中心主義控制下的全球治理體系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質疑。西方發達國家企圖繼續將世界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行為顯然是逆全球化潮流且不可能實現的,發達國家的“零和博弈”外交政策激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的霸權地位,常常以“中國威脅論”來轉移世界輿論視角,目的就是通過打壓中國來繼續維護原有世界格局下弱肉強食的殘酷法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選后,首當其沖地退出了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全球治理組織,這種悍然退群的做法就是妄圖憑借自身強大國力去繼續壓迫發展中國家。尤其針對中國這樣一個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中國展開了貿易戰這樣獨斷專行的做法,給全球治理體系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使得世界貿易體系發展嚴重受阻。自拜登上臺以來,美國希望重回全球治理體系之中并企圖再次充當領導者,這種霸權主義必將導致全球治理體系再次陷入難以調和的矛盾之中,甚至有可能完全撕裂全球治理體系,使得世界分裂為“半球化治理體系”。
(二)當前全球治理體系難以解決當前的問題
現行的全球治理體系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在國際問題上采取單邊強權政治,一系列國際決策存在不公平現象。全球治理體系的話語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許多國際制度的受益者都是資本主義強國,這就導致廣大發展中國家愈發受到打壓與排擠。聯合國作為當前全球治理體系中最重要的機構之一,在以往的全球治理體系中確實曾經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但是在現如今復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之下,聯合國等一系列全球治理機構在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中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無法維持當下全球治理的正常運行。
當前全球治理體系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全球治理赤字問題,當下全球治理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世界各國國內治理有序性與國際治理無序性之間的沖突。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各國間的聯系也是日趨緊密,全球治理“牽一發而動全身”。目前全球治理存在赤字問題主要是由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發達國家完全掌握世界話語權,整個全球治理體系是一種西式的“自由主義”引領下的主權多元化全球治理方案。但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無論其經濟、政治、科技等方面發展情況如何,其國家主權都應該也必須被尊重。西方主張的主權多元化方案已經被英國果斷脫歐證明了其荒謬性,也證明了一些發達國家對于現有全球治理體系也持否定觀點。顯而易見,目前全球治理體系中濃重的霸權主義色彩無法適應當下當今時代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背景,更無法在全球治理中起到合理的指導作用。
(三)全球治理體系新變局能量凸顯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交流多元化迅速發展,全球治理中的矛盾愈發凸顯,地區間冷戰、熱戰、恐怖主義等傳統威脅與非傳統威脅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國際格局出現了南北發展不均衡、先進的資本主義強國與后發展國家之間的矛盾沖突,這些問題都嚴重沖擊了當下的全球治理體系,現行的治理體系已不能解決當下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亟須對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進行創新。全球治理體系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平等地位的現狀已經成為實然的存在,發達國家不會主動提出惠及全世界各國的治理方案,這一客觀現實使得發展中國家為了保護自身合法利益就必須呼吁全新的、公平的全球治理體系。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雖然只是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也為全球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古語有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崛起中的中國并沒有忘記其他發展中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指出:“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我們要認清世界發展大勢,堅定信心,起而行之,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推動全球發展,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5}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國際重大場合提及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代表世界各國所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以共同的價值引領可以有效處理當下國際關系進而推進全球治理體系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全球治理創新發展提供的一份高分答卷,這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所真正渴望的、公平的全球治理體系。
三、全球治理的實踐創新與時代價值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由中國提出的新興方案,通過中國多年的實踐驗證,得到了中國人民以至于世界人民的高度認同,已經進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之中。馬克思主義認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是同時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要善于把握當前全球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并集中主要力量應對,以此來作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當前全球治理的關鍵性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全世界所共同認可的全球治理理念,一個基于充分尊重民族國家主權基礎上的治理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正是充分考慮到了民族國家發展的主體性,因而倡導國家間平等相待,互幫互助,在此基礎上為全球治理的實踐創新提供新思路。雖然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遏制與打壓,但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其科學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導下的全球治理是以國家互利共贏為基礎的合作,是能夠真正為全人類共同利益與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方案。
(一)新型全球治理體系應堅持協商對話
協商溝通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堅持協商溝通尊重國家主權,這將有利于維護全人類共同的長久和平穩定。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以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化解爭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積極發展同各國友好合作關系。{6}發展過程中國與國之間難免發生摩擦與分歧,但是如果不能選擇和平協商而是直接武力開戰的話,就會阻礙全球化發展,不利于全球治理體系的正常運行。現行的全球治理體系雖然存在眾多不足之處,但是仍然是當下世界唯一的治理體系,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非完全推翻舊有體系而另起爐灶,而是對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揚棄。中國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向尊重關心世界各國利益,堅持在經濟、政治、環境等世界矚目的焦點問題上堅持與世界各國協商對話,在尋求多方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進行深度合作。這樣的做法既可以避免全球治理體系劇變對世界造成的沖擊,又可以使得廣大發展中國家能夠同樣享受到與發達國家平等的待遇,實現全球治理體系的破舊立新。
(二)新型全球治理體系應堅持共建共享
堅持共建共享并非僅僅局限于某一方面,應當是各國攜手共進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繁榮、穩定的世界。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7}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對于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至關重要,雖然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但仍然有一部分地區存在熱戰沖突之中。現如今的全球化時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完全獨善其身,可以超脫國際糾紛之外。安全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也是最必需的公有物,各國應當合作面對威脅公共安全的事件,共同營造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環境。共建與共享相輔相成,就好似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一般。任何國家都不能只享受全球治理體系帶來的紅利而不去維護全球治理體系,一些國家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攻擊就是抱著極為不負責任的心態,既想要搭全球化發展的便車,又不作為或亂作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各國堅持共建共享可以營造和平的世界環境,進而推進全球治理體系不斷創新發展。
(三)新型全球治理體系應堅持合作共贏
隨著全球進程的發展,各國間交流合作日益深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已經穩定形成。世界各國經濟上緊密相連、政治上相互協作、生態上相互影響,因此無論任何重大危機出現,各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搞貿易保護主義、畫地為牢,損人不利己。”{8}各國只有堅持合作共贏才能為全球治理體系打下堅實基礎,中國堅持在全球治理中倡導合作共贏,中國援助非洲建設,進行“一帶一路”建設等都旨在縮減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鴻溝,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發展自身國力的機會。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抵制一家獨大與贏家通吃的殘酷競爭,就是為了營造合作而非零和博弈的良好世界環境。堅持零和博弈只會導致兩敗俱傷,雖然廣大發展中國家會首當其沖受到嚴重打擊,但是最終世界各國都會承擔不同程度的損失。合作共贏顯然已經成為新的時代特征,各國堅持合作共贏可以營造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環境,進而推進全球治理體系不斷良性發展。
(四)新型全球治理體系應堅持交流互鑒
全球化時代背景之下,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國與國可以相互借鑒先進文明成果,只有學習先進的經驗、技術才能更好地推動本國發展,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歷史已然證明閉關鎖國不能做到偏安一隅,只有積極進行文明交流借鑒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時代進程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9}各國在文明交流借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得國與國之間各得其所、共同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還可以使得各國之間相互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知識。多元主體之間真誠的交流才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狀態,這樣有利于消除誤會、尊重差異,以“和而不同”來對待其他國家,不同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解決問題思路,這樣也可以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多元化的解決方案。各國在相互交流借鑒之中謀發展促進步,也在交流之中達成共識,在交往之中互相尊重,這樣才能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更高水平發展。
(五)新型全球治理體系應堅持綠色低碳
人類生息繁衍不可能離開地球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環境問題同樣是全球治理體系中重要的問題之一。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這不僅對于當下人類生存有著極大的益處,而且對子孫后代同樣意義重大。如果任由一些國家不顧生態環境肆意妄為,其帶來的嚴重后果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逃避也承擔不起的,發達國家在工業革命時期所造成的嚴重生態問題現在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仍然會影響當地人民正常生活。保護生態環境不能僅僅從遏制發展中國家發展入手,發達國家更應該深刻反思,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采取將污染嚴重產業遷移至海外來保護本國生態環境的錯誤舉措。發展中國家在保障自身發展基本速率的基礎上應當承擔一定的減碳責任,發達國家自身實力雄厚更應積極主動控制自身碳排放數量,各國都堅持綠色發展才能保證人類文明永續存在。氣候問題作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問題就好似一面鏡子,照射出現有全球治理體系存在的不足之處,而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貢獻的科學合理方案將會對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帶來寶貴的啟示。
總而言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于現在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其內在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使得其為全球治理體系創新發展注入一股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活力。進一步深刻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內涵,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握全球化發展趨勢,推動全球治理走向平等、合作、共贏的光明前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保障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為前提,其蘊含的思想更加符合當下國際社會的一致期許,真正做到了為全球治理體系創新提供科學指引。
——————————
注 釋:
{1}習近平.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N].人民日報,2018-04-11(003).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8.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2.
{5}習近平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構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高質量全球發展伙伴關系 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發展新時代[J].人民周刊,2022(12):16.
{6}習近平.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N].人民日報,2021-01-26(002).
{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8}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N].人民日報,2017-01-20(002).
{9}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N].人民日報,2017-01-18(003).? (責任編輯 徐陽)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Value of The Times of Global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GAO Xin
(School of Marxism? Jin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world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complex and grim,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countries has widened, and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has been greatly impacted. However, the desire of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is even stronger. This is an era of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this time background, xi 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f marxism and the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combination, creative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the common value of all mankind aims to eliminate the deformity of global governance concept, with the real common interests of all mankind leading global governance concept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Keywords: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Global Governanc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Value of the Times
(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收稿日期:2023-03-27
作者簡介:高鑫(2000-),男,漢族,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