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 含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教育思想。近幾年來,隨著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不斷推進,戶外游戲環境成為幼兒游戲活動的主戰場。為了進一步挖掘幼兒園戶外游戲資源,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引領下,我園基于幼兒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對幼兒園戶外草坪進行調整和重構,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民主、愉悅的戶外區域環境,讓幼兒在自然中呼吸,在自然中快樂地成長。
我園地處江南水鄉蕩口,戶外占地面積近3 000平方米。近年來,我們結合幼兒園實際,在幼兒園東面塑膠地、教學樓四周、西面懸浮地墊等區域,創設了戶外運動場、野游區、野戰區、騎行區、植趣園、萌寵園、攀爬區等戶外區域。
情景再現:郵遞員送信
在車類區,中班幼兒正在玩“郵遞員送信”游戲。他們有的扮演交警,有的扮演郵遞員,有的扮演出租車司機。這時,在旁邊攀爬區的幼兒一邊說笑,一邊從攀爬架上下來,差點與車類區的自行車碰撞。另一邊,小班幼兒正在玩小飛盤游戲。一名幼兒拿著飛盤用力一甩,只見飛盤在空中劃了一道弧線,正巧從車類區“郵遞員”的頭頂飛過。游戲進行了十多分鐘后,大班幼兒又推著野戰區的游戲材料筐,準備穿過騎行車道。這時,一名幼兒失望地說:“如果草坪上可以騎行,那就好了。”
教師的感悟:我園原先創設的各個戶外活動區域,有的分布比較零散,有的區域與材料區相隔較遠,有的區域之間有交叉。特別是在騎行區活動的幼兒,總是被在旁邊攀爬區活動的幼兒擋住去路。“如果草坪上可以騎行,那就好了”,幼兒不經意的一句話,為我們打開了思路。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嘗試對幼兒園戶外區域進行調整和重構。
陶行知先生說過“人人都說小孩小,其實人小心不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指出:“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幼兒園的室內外環境應能夠支持和引發幼兒與周圍環境的有效互動。戶外區域環境內容的選擇應該源于幼兒,服務于幼兒,激發幼兒的參與欲望。在戶外環境的調整和改造中,前期設計與規劃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地利用草坪?在草坪上設計什么游戲區域?增設哪些戶外活動內容?我們在研討中認為,幼兒園戶外草坪的內容調整應從成人視角走向兒童視角,基于幼兒的興趣和需求,邀請幼兒參與環境創設決策,傾聽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體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于是,一場現場采訪活動開始了。
情景再現:小主播采訪
小主播:“你想在我們幼兒園東面的草坪上玩什么呢?我們幼兒園的草坪上還可以種點什么?”
“我想在草坪上玩娃娃家。”“我想玩石頭。”“我想玩木頭人。”“我想玩過家家。”“我想玩燒飯的游戲。”……小班幼兒紛紛說出自己的愿望。
“我想在草坪上踢足球。”“我想在草坪上玩輪胎。”“我想在草坪上放風箏。”“可以鋪一條石子路。”“可以種枇杷,我喜歡吃枇杷。”……這些是中班幼兒的想法。
“我覺得可以在草坪上玩野戰游戲。野戰的地方還可以做一個山洞,我們可以玩伏擊游戲。”“我想在草地上畫畫。”“我想在草坪上玩踢足球,我喜歡踢足球。”“這里可以種蘋果、種桃子。”……大班幼兒的想法更加具體。
教師感悟:在成人眼中,幼兒只是環境的享受者、適應者,很少有人認為幼兒能夠成為規劃者、設計者、改造者。我們從兒童視角出發,鼓勵幼兒參與戶外環境改造,通過現場采訪,了解幼兒的想法,邀請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由于生活經驗不同、年齡特點不同,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想法和愿望也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為幼兒創設了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讓幼兒在與同齡人、陌生人、交流中,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促進自信心的形成,提高溝通和表達能力。我們還將幼兒的想法進行梳理,通過幼兒投票、與負責草坪改造施工的負責人以及工程設計師對接,初步設定戶外區域的游戲內容為:感官小道、足球場、輪胎區、玩石區、戶外涂鴉區、騎行區、野戰區、果園區等區域。
游戲內容初步確定后,如何設計?怎樣布局?每個區域應該如何擺布?什么樣的戶外環境才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我們把戶外環境規劃和設計的權利交給幼兒,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設計圖畫出來。有的幼兒把車類區設計成彎彎曲曲的樣子;有的幼兒在草坪中間設計了一個大大的足球場,足球場上還畫上球門;有的幼兒在草坪東面的山坡上,畫滿了各種各樣的果樹,果子綴滿枝頭;有的幼兒在草坪西面設計了高高的葡萄架,葡萄架下小伙伴在繪畫涂鴉;有的幼兒把彩虹步道搬到了幼兒園的戶外草坪……
情景再現:我是設計師
一天,瑞瑞拉著我,指著窗外的施工現場說:“老師,車類區的車道都已經修好了。”美美說:“老師,為什么那邊有一條路不鋪呢?”欣欣說:“那是鋪石子的小路。”萌萌說:“我最喜歡鵝卵石了,有黑白色的,還有彩色的。”我問道:“你們想設計什么圖案呢?”鑫鑫說:“我想設計梅花形狀的。”瑞瑞說:“我想設計米奇形狀的。”萌萌說:“我想設計菱形的。”于是,一場圍繞小道設計的區域游戲開始了。在美工區,幼兒用彩色水筆繪畫、橡皮泥鋪路;在建構區,幼兒用花片積木做鵝卵石,鋪設了各種形狀的圖案。
教師感悟: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在戶外草坪的規劃和設計中,幼兒看似異想天開的想法,往往會給教師帶來很多靈感。當把決策權交給幼兒后,他們在設計、規劃、操作的同時就能收獲成長,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
歷經兩個月的施工,幼兒基本完成了戶外草坪的設計和改造。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始認領班樹、裝飾山洞、擺放材料。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幼兒園戶外區域游戲終于開始了。
情景再現:我的游戲我做主
在水上樂園,幼兒踩水車、捉泥鰍、撈螺螄;在果園,有的幼兒在林間穿梭嬉戲,有的幼兒觀察、記錄;草地上,幼兒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鋪上野餐墊、撐著小花傘、戴著遮陽帽,開始了野炊;山坡上,幼兒鉆山洞、捉蟲子、撿落葉;樹屋上,幼兒聞聲尋鳥,觀察、比較香樟樹上的葉子和落葉的區別;陽光下的沙池上,幼兒快樂地建構;葡萄架下,幼兒盡情地揮毫潑彩;足球場上,幼兒盡情馳騁;石趣樂園里,幼兒用各種鵝卵石,進行創意拼圖……
教師感悟:幼兒園豐富的戶外環境滿足了幼兒運動、角色扮演、觀察飼養、種植探索、采摘收獲和社會體驗等多種活動需求。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全神貫注,積極主動。整個幼兒園就像一個充滿自由和歡樂的樂園,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表達表現、探究創造和感受體驗,變得更加開放、靈動、大膽、自信。
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四季有更替,風景有變化。在戶外區域環境改造中,我們源于生活、歸于成長,讓幼兒在參與、體驗和創造中感受生命的氣息,探尋生長的奧秘,構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