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麗娟
在幼兒園活動中,飼養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認識生命、了解生命的機會,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興趣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在飼養過程中,認真觀察、悉心照護著小羊,從而豐富了生活經驗。
一次散步時,大班幼兒想要在幼兒園里飼養小羊。這個想法契合了我園食育課程中的飼養計劃,得到了園領導的支持。幼兒還邀請“園長媽媽”為小羊的家選址。有的幼兒說:“選綠草地,因為小羊喜歡吃青草。”有的幼兒說:“不行,如果草被吃了,草坪就被破壞了。”有的幼兒說:“陽光房不錯,冬天可以讓小羊在里面取暖。”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小羊的家可以安在玻璃房旁邊,并在靠近草坪的地方安上圍欄。這樣,天氣寒冷的時候,小羊可以待在玻璃房內;天氣晴朗的時候,小羊可以在圍欄內散步。
不久,一只黑公羊和一只白母羊在幼兒園內安了家。幼兒紛紛給小羊起名,一下子取了十多個名字。最后,大家通過投票決定了兩只小羊的名字:小黑羊的顏色與咖啡相似,名為“咖啡先生”;小白羊長得像絲滑的布丁,稱為“布丁小姐”。幼兒通過查找資料、咨詢成人等方式了解了正確的飼養方法,并每天為小羊準備食物。有的幼兒還把糧草全部丟進羊圈,使羊圈里充滿雜亂的草堆和許多黑豆似的羊便。這可怎么辦呢?一番商討后,大家決定制定值日表,輪流曬干、儲存多余的草,并打掃羊圈,給小羊創設一個整潔的家。
一次,幼兒發現小羊變得安靜了。通過觀察,幼兒又發現小羊時不時地發出“咔咔”的聲音。“它是不是生氣了?”“它會不會生病?”……幼兒紛紛猜測小羊“咔咔”叫的原因,并與教師一起上網查找答案或向保健醫生請教。原來,小羊感冒了。小羊生病給幼兒帶來不小的觸動,紛紛說起自己生病時的感受。為了幫助小羊盡快恢復健康,幼兒采摘枇杷葉喂小羊,把漂亮的小鈴鐺送給小羊……在大家的努力下,小羊很快康復了。
通過兩個多月的精心照料,小羊長大了,越來越調皮,看到幼兒也不再躲閃,而是跳上柵欄與幼兒嬉戲。幼兒因此越來越喜歡小羊:在閱讀區,講述有關小羊的故事;在建構區,建構小羊和它的家;在美工區,用黏土制作咖啡杯、折紙小羊……忙得不亦樂乎。閱讀區“自制繪本”里,還出現了有關小羊“咖啡先生”和“布丁小姐”的故事。隨著關于“咖啡先生”和“布丁小姐”的故事越來越多,大家提議舉辦故事會,每天安排幾名幼兒講述他們創編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大家還投票選出了“最幽默的故事”“最溫暖的故事”“最有愛心的故事”“最有趣的故事”,等等。
幼兒決定將“最有趣的故事”——《“咖啡”“布丁”剪毛記》搬上小劇場。但是,繪本劇需要有導演、演員、編劇、道具師、服裝和化妝師。為此,大家根據各自的特長分工合作,如制作海報、海選演員、準備道具和服裝、排練表演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繪本劇《“咖啡”“布丁”剪毛記》終于精彩呈現。
不久,大班幼兒即將離園,他們將照顧小羊的任務交給了弟弟妹妹。新學期入園時,幼兒發現“布丁小姐”要做媽媽了。他們非常開心,滿心期待著一個新生命的降臨。
好奇心是獲取知識的起點,興趣則是最好的教師。飼養活動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他們學會了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努力尋求最優的思路和解決之道。在飼養過程中,幼兒塑造了認真專注、積極主動、敢于嘗試的良好品質,懂得了齊心協力、集體商討、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同時,他們學會了關愛他人,增強了責任意識。
在飼養活動中,教師注重對幼兒適宜引導,通過言傳身教,讓幼兒懂得人類與自然、動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增強幼兒熱愛生活、熱愛世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教師堅持以幼兒為本,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做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同時,教師轉變了課程理念,挖掘了課程亮點,進一步豐富了課程內容,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