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
摘 要: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歷史悠久,承載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藝術內涵以及人文思想。對此,教師應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京劇文化,將國粹藝術和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這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時代所需。但如今大部分學生缺少對京劇的了解,京劇教學的效果也不容樂觀,這就需要教師將京劇文化引入音樂課堂中,讓學生對京劇文化和傳統民族文化進行了解,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音樂 京劇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49
京劇承載著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文化,但現代社會中人們更喜歡流行音樂,學生也是如此,再加上小學音樂教學以流行音樂為主,導致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京劇藝術,對京劇文化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在音樂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結合實際,在教學中積極融入京劇文化,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音樂教學形式,帶領學生參與到京劇藝術表演中,激發他們對京劇文化的學習興趣,既可以提高音樂教學水平,還能夠讓學生肩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推動我國京劇藝術文化走向更高的層次。
一、小學音樂課堂融入京劇文化的教育意義
(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下,教師采取的教學形式單一,由學生模仿教師進行跟唱,教學內容也只限制于教材,多為發聲訓練或兒童歌謠學唱,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很少主動參與,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在教學中融入京劇文化則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京劇的藝術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這也是京劇表演的基本功。京劇曲目極多,學生可以欣賞和學習不同的曲目,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如教師可以將臉譜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觀察不同臉譜的獨特之處,激發他們對京劇文化的學習興趣。
(二)提升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
京劇承載著我國傳統文化,同時也具有豐富的藝術文化特點,如音樂、歷史、文學等,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京劇文化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京劇藝術知識,還能夠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有助于其文化素養的提升。并且,學生在學習京劇知識的過程中會主動探索其他相關的知識,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他們的文化藝術修養,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空城計》一曲進行欣賞,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因為好奇心去了解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并知道這個故事出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從而激發他們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位學生都應該具備的,這也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自身的學習質量。在小學音樂課堂融入京劇文化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方面來講,學生在學習京劇知識時需要進行京劇表演,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此過程中生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都是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氛圍一直處于活躍狀態,不僅可以讓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還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另一方面來講,京劇走進音樂課堂是一種創新,再加上小學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會激發他們對京劇的學習興趣,從而在音樂課堂上更加投入,長此以往,學生會養成在學習時認真專注的良好習慣,對其之后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大有裨益。
二、小學音樂課堂融入京劇文化的社會意義
(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全球化時代下,我國不斷引入其他國家的文化,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西方文化,忽略了本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使傳統文化遭受巨大沖擊。因此,在小學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內容勢在必行,是保護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京劇教學也是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一種方式,京劇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更是有著幾百年的悠久歷史,我國很多歷史文化都記錄在京劇曲目中。讓小學生接觸京劇文化可以從小對他們進行文化熏陶,從而培養他們對京劇文化的學習興趣,感受京劇藝術和傳統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欣賞京劇經典曲目的過程中引導他們深入挖掘曲目中蘊含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思想的熏陶。
(二)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將京劇文化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既可以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還可以將小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出來。從一方面來講,很多京劇曲目的主題是對民族英雄的贊美以及對民族文化的弘揚,如《文天祥》《滿江紅》等,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從另一方面來講,很多現代京劇曲目的題材是近代戰爭和真實的歷史事件,如《夢回疆場》《迎來春色換人間》等,可以讓學生在欣賞京劇經典曲目的同時了解片段中講述的歷史事件,并歌頌民族英雄的付出,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
(三)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現如今我國學校教育還應加大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力度,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幫助傳統文化教育掙脫漸入瓶頸的困局。大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的傳統文化即古詩詞、書法等,缺乏對傳統文化的全面了解,也無法體會到豐富的民族文化,枯燥的教學內容很難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在音樂課堂中開展京劇教學,從一方面來講,教師以音樂教學的形式向學生傳授京劇知識,采取的教學方法比較規范,可以引導學生系統學習京劇文化知識,推動傳統文化教育;從另一方面來講,相較于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京劇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以課堂形式開展的京劇教學,既不會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還可以讓他們在正規授課中學習京劇知識,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小學音樂教師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與京劇文化,為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新路徑,通過京劇教學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小學音樂課堂應用京劇文化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戲曲素質,引導學生學習京劇
小學音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自身應加強對京劇文化知識和唱腔技巧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戲曲素質,如此才能以音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京劇知識,為學生提供高水準的教育,從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中。一方面,教師可以經常翻閱與京劇知識相關的書籍或資料,以加強自身的樂理基礎,如《怎樣唱好京劇》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線上平臺接受名家教學,或積極參與一些京劇專業人士舉辦的活動,近距離接觸和學習京劇文化,與名家面對面交流,以拓展文化視野,促進自身戲曲素質的提升。如此才能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京劇文化,教師也可以親自演示一些經典唱段,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幫助他們解決。
(二)嚴格把關學習內容,選擇合適教學曲目
教師應把握好小學音樂教學與京劇文化之間的聯系,通過京劇文化向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在理解上存在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對戲曲文化的了解程度選擇適合他們的京劇教學曲目。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選擇簡單一些的戲曲歌曲;對于中、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選擇肢體動作較多一些的戲曲歌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曲目背后的故事和歷史文化。
例如,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曲目,如《三家店》《賣馬》《坐宮》等,其中運用了比較簡單的京劇聲腔板式,即西皮流水板和搖板。在指導學生鞏固基礎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程式動作進行學習,如“云手”“上馬”等。在學生對京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教師可以適當滲透二黃唱腔,如《大探二》《二進宮》等,讓學生嘗試進行京劇表演。
(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實現教學契合
1.優化教學內容
要想實現小學音樂教學與京劇文化的有效融合,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激發學生對京劇文化的學習興趣,這樣他們才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領悟京劇曲目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感受京劇的韻味。教師應對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和優化,如讓學生觀看京劇表演視頻、了解京劇曲目后的故事等,使學生聚精會神地學習京劇文化,并樹立傳承京劇藝術和傳統文化的意識,推動京劇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改編自我國古典戲劇《趙氏孤兒》的京劇劇目《搜孤救孤》,為學生介紹《趙氏孤兒》背后的故事:春秋時期趙氏因受到奸臣陷害而遭遇滅門之災,幸存下來的趙氏孤兒在程嬰的撫養下為家族報了滅門之仇。在故事情節的吸引下,學生的興趣會被激發出來,這時教師可以滲透京劇知識,引導學生學習京劇的形成過程,為傳承傳統文化奠定基礎。再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沙家浜:智斗》,并引導學生對京劇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服飾進行學習,了解人物的不同身份對應的服飾款式和圖案,如皇帝的服飾圖案為大蟒、大臣的服飾圖案為紅蟒、小姐的服飾是衣裙等。學生在學習后可以根據京劇人物的服飾猜測他們對應的身份地位,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
2.營造戲曲學習氛圍
京劇中濃縮著我國各地的傳統民族文化,但因為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特點,且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存在顯著差異,導致學生很難將自己沉浸在京劇藝術世界中。對此,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手段來營造戲曲學習氛圍,讓學生切實感受京劇的特點和風格。
例如,在對《京調》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活躍課堂氛圍:第一,這段旋律對應的戲曲種類是?第二,通過哪幾點聽出了京劇韻味?第三,音樂飽含哪種情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鈸進行演奏,自己則使用響板對京劇中“板”的音色進行模仿,以營造戲曲學習氛圍,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京劇的韻味特點。
(四)傳授京劇基礎知識,滲透傳統音樂文化
一方面,“唱、念、做、打”是京劇的四種藝術表演形式,其中“唱”也就是唱詞,唱詞即戲曲中隨著曲譜、伴奏唱出來的字、詞和句子。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唱詞的特點,并從中感受傳統文化內涵。例如,在對《甘灑熱血寫春秋》一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模仿唱段的同時感受楊子榮敢于勇闖虎穴當臥底的勇氣,以及對勝利的信心。學生在理解和演唱唱詞時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意識。另一方面,不僅京劇表演中蘊含著傳統音樂文化,在此過程中使用的道具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對戲曲道具進行了解,感受傳統音樂的魅力。
例如,在對《唱臉譜》一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臉譜進行學習,了解“生旦凈末丑”五角的服飾搭配,并學習這首歌中對不同色彩的運用方式,感受京劇的音樂特點和京劇表演中的文化精神。
(五)融合現代音樂元素,提升學生感知能力
京劇作為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文化底蘊十分豐富,因此,將京劇文化融入小學音樂課堂可以在極大程度上促進民族精神文明的傳承。但相較于京劇而言,學生更喜歡現代流行音樂,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時融合現代音樂元素,既能讓學生感受到京劇的獨特韻味,還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弘揚。教師可以在京劇課堂中引入學生認識的現代歌手或融入了京劇藝術元素的歌曲,如《貴妃醉酒》《霍元甲》《刀馬旦》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京劇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現代京劇《沙家浜》選段,讓學生對故事背景進行了解,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學習唱段。融合京劇文化與現代音樂,不僅可以突出京劇的特點,還可以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培養學生對京劇的興趣。
(六)了解京劇文化內涵,演唱京劇經典唱段
1.對比分析作品
教師可以在教學《京調》時帶領學生對這部作品進行了解,并與《蘇三起解》進行對比,因為《京調》第一部分便是根據《蘇三起解》改編的。改編必然會使部分旋律有所改變,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對《蘇三起解》進行欣賞。在欣賞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梅葆玖先生的演唱和表演進行觀察,他在演唱時使用了假聲,該唱段由四個樂句組成,除了第四樂句在結束時拖了長音,其他三個樂句的結尾旋律大致相同。《京調》第一主題的第一句的旋律與《蘇三起解》有些相像,但其他樂句均存在不同,第二、三樂句的節奏更加緊湊,相較于《蘇三起解》而言更加歡快。由此可以讓學生對京劇的創編進行了解,同時感受京劇的獨特韻味。
2.演唱經典唱段
在京劇的發展過程中,優秀作品一直在不斷涌現,但如今很多學生并不重視京劇學習,對此,教師應注重在音樂課堂中融入京劇文化,讓學生通過演唱經典唱段來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蘇三起解》進行模仿,豐富他們的藝術體驗,同時實現對京劇文化的弘揚。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進行示范,并指導學生模仿自己的表情和人物的經典亮相動作,以降低學生的演唱難度。
綜上所述,京劇的文化底蘊十分濃厚,教師應積極將京劇文化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在弘揚京劇傳統文化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戲曲的了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京劇藝術的積極性。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引入京劇文化,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感受京劇的美,在參與京劇表演時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還實現了對京劇文化的弘揚,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燕筠、王曉麗、馬小軍《“京劇進課堂”的意義及教學策略》,《教學與管理》2019年第15期。
[2] 鐘方奕《傳統文化弘揚與發展的思考——以京劇進課堂為例》,《當代音樂》2019年第1期。
[3] 姜肖男《解讀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方式》,《考試周刊》2020年第52期。
[4] 尹岸婧《淺析京劇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深層意義》,《北方音樂》2020年第2期。
[5] 句曉悅《淺談京劇藝術如何走進小學音樂課堂》,《中國民族博覽》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