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霞 張冉
摘?要:山東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形式多樣,其豐富的實物載體,持久的思想意蘊與思政課教學內容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山東開放大學是一所以學歷和繼續教育為主體的新型高等高校,它充分發揮了紅色文化的教育潛質,以立德樹人為基本使命,把紅色文化準確地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不僅能夠筑牢開放教育課程育人主陣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實效性,而且還能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關鍵詞:山東紅色文化;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62
1?山東紅色文化概述
1.1?山東紅色文化內涵
山東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領導山東軍民共同開創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展現了一代代齊魯兒女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斗爭、頑強拼搏精神,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總體概括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是物質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重要機構舊址、重要人物故居、革命根據地、戰役紀念館、軍事博物館、烈士陵園等。二是精神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它是指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在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理論、制度、精神、影視、文學等多種形式。
1.2?山東紅色文化特點
1.2.1?紅色文化萌芽早,時間連續性長
山東的紅色文化起步較早,在中國共產黨建立以前,山東地區的紅色革命先行者如王盡美、鄧恩銘等,就已經在山東地區推廣了馬克思主義。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更是華北地區持久抗戰的一個重要戰略支撐點,臺兒莊大戰、孫祖伏擊戰、鐵道游擊戰等戰役展現了山東軍民可歌可泣、英勇悲壯的歷史壯舉。解放戰爭期間,濟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等一系列戰役,為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拉開了帷幕。從時間上講,山東的紅色文化覆蓋了建國初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不同時期,具有較長的歷史跨度和較強的歷史連續性。
1.2.2?紅色資源豐富,分布范圍廣泛
山東是革命老區,紅色熱土,老區山東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而山東總面積158,000平方公里。再加上山東地理位置獨特,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是主戰場之一,所以紅色資源豐富,分布遍及山東16地市,據不完全統計山東現有109個老區縣市區,1320個老區鄉鎮,眾多遺址遺跡遍及山東省內的鄉村、山區。
1.2.3?紅色資源種類繁多,形式多樣
根據山東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纂《山東省革命遺址普查報告》的資料顯示,山東有2449個革命遺址,803個山東歷史重大事件和重大機關舊址,745個歷史重大事件和人物活動場所,203個革命領袖的故居、283個烈士陵園、96個國家級文物古跡、425個紀念性建筑和22個國家文物古跡。除了物質類文化資源外,精神類的紅色文化資源也地富海涵,比較為大眾所熟知的沂蒙精神、濟南戰役精神、膠東革命精神等,以及在這些戰爭精神中犧牲的無數革命先烈,他們身上折射出獨立自主不怕流血犧牲的堅定愛國情感和崇高精神品質;以及在此期間凝聚出大量文藝影視作品,如民族歌劇《沂蒙山》、雜技劇《鐵道英雄》、呂劇《大河開凌》等。
2?山東紅色文化融入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發揚紅色文化、繼承紅色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臨沂考察了國家革命老區。他說:“沂蒙精神,同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我們黨和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在2018年兩會上出席山東代表團的會議,就如何繼承紅色文化做出了重大指示。2018年6月,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期間,參觀膠東(威海)劉公島教學區,并聽取了威海市利用紅色資源建設黨性教育基地的情況。他誠懇地說,他很早以前就想到這里去看看,接受教育。我們要牢記歷史的教訓,14億中國人民要奮發圖強,使自己的祖國更加美好、更加強大。紅色資源是中國民族自強不息、不斷進取的精神密碼,是一種文化和旅游的載體。紅色文化是我們黨的強大源泉,是中國人民的一筆寶貴財富,是我們黨的一項偉大事業,大學有義務把它真正地傳承下去。
山東開放大學是以推進終身學習為宗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以自身體系為載體、以“互聯網+終身教育”為特征、以開放性為運行機制、開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新型成人高等學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必須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終身學習型社會,學習強國”。山東開放大學踐行開放性的運行機制,堅持優質教育資源“整合、共建、共享、開放”的原則,借助互聯網等新媒體面向成人的一種學歷繼續教育,目前,學校有24萬多名各類學歷的繼續教育學生,山東終生學習網的注冊用戶超過75萬元,學生學習生態變現為學習活動無邊界、學習時間和學習場所無限制。在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指導下結合開放大學轉型背景,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以紅色資源的運用為研究主題,是對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一次積極探索,更是對現實問題的深切思考,對推動全省電大馬院一家親的一體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要考慮整合后思政課教學中的紅色資源運用策略,對于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分部可以結合當地的紅色資源補充國開課程資源。
3?山東紅色文化融入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路徑
3.1?依托各地豐富紅色文化資源,延展開放大學思政課建設半徑
山東紅色文化蘊藉雋永,形式多樣,其豐富的實物載體,持久的思想意蘊,是一代代齊魯兒女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斗爭、頑強拼搏形成的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同時也是時代精神體現。山東開大系統內的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山東省文化旅游廳遴選推出的20條“精品獻禮黨的二十大?紅色基因新傳承”革命文化主題線路開展團隊合作,堅持整體性的原則,結合當地實際和教學實際,充分梳理與整合當地紅色資源,設置紅色路線專題,按照其存在形態完善課程資源庫。在此基礎上,優秀一線教師和專家學者可以合力編撰具有當地特色、符合教學實際的山東紅色文化經典讀本,匯聚育人合力,達到深入整合紅色資源入校園、入課堂、入頭腦的目的。
借助國開學習網平臺搭建山東紅色教學資源的共享網站。通過此平臺加強開放教育系統內不同學校思政課教師之間的交流,相互借鑒、互通有無,建設完善紅色文化教學資料案例庫,將山東優秀的教學案例、課件、微課應用于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把教學視頻和其他的教學資源分類整理,補充完善“導學測問拓”于一體的大規模在線思政課教學模式中,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同時緊緊圍繞著為國育才、為黨育才的根本任務,主動適應成人自主學習和在線學習的特點,在直播授課過程中,改變傳統課堂由上而下地滿堂灌的模式,大力推動案例式、專題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如在直播教學中通過案例設計把爭議觀點帶進課堂,例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直播教學中關于真理和認識關系問題時可以引入“四川生育登記取消婚姻限制,是鼓勵非婚生育么?”等議題,通過對熱點問題的關注,激發了同學們熱烈的討論,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真理的知識。再如在直播授課環節插入紅色教育知識競答、紅色歌曲傳唱等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互動感的環節,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曾講過:“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除了上好思政小課堂外,還要善用“大”資源。開放大學系統內的學生大多都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分布在各行各業,為了讓紅色文化教育“活起來”,可以加強高校與政府、企業等社會方面的力量的合作,拓展實踐教學基地,聚集“大”合力,將多方力量匯聚成實踐育人“同心圓”,激發社會育人“大能量”。
3.2?充分挖掘紅色文化教學素材,優化開放教育課程育人主陣地
作為中央宣傳部編制的“統一應用教科書”,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貫徹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是加強和完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內容。按照國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的意見》的實施方案,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做到既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又要兼顧教育的性質與內容,既要做到“教教材”又要做到“用教材教”。做好山東紅色文化素材與教學內容的無縫銜接,區別不同類型、層次與地域特點的資源,在依托教材進行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山東紅色資源,有的放矢、分類分層、分工協調地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功能,大大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地域特色,拉近學生對教學的親密感。
誠然,山東開放大學的思政課教師是可以充分利用開大全省辦學的優勢,《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及《山東省紅色文化研學旅游實施方案》是由山東省文旅部擬定的。注重發揮紅色文化的引領導向作用,充分挖掘各地級市的紅色資源,尋找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的同心圈,找到各個學科運用山東的紅色教育資源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生成符合課程知識內容和教學要點的紅色文化教學素材,將紅色元素融入課題教學之中,使課堂教學更加充實豐富。如“綱要”和“概論”課程內容緊貼中共革命和建設實際,與紅色文化發展歷程在時間跨度、理論內容等方面具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可按照時間主線將山東省內不同時間的重點革命事件、重點紅色文化人物、主要歷史遺跡、經典紅色故事等分別融入相應教學專題教學中,把“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共山東省黨組織發展壯大線、融入新民主主義革命專題,通過VR視頻帶領同學們走進中共山東省委秘書處舊址感受山東省委早期建立發展的艱苦歲月,走進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舊址,領略山東人民在山東人民群眾中率先打響了抗戰的第一槍。山東是抗日戰爭中華北地區長期抗戰的重要戰略支柱。“紅色冀魯邊”—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入魯線、“派兵區山東”—八路軍115師主力運動線、“紅色大動脈”—抗戰秘密交通運輸線“保衛黃河”—黃河灘區對敵斗爭線等都展現了山東人民奮勇支前、同仇敵愾的精神氣節。又比如,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礎課程,主要教授講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法治”為核心,為大學生樹立“中國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理想信念與中國精神的模塊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整合山東濟南、淄博、青島、棗莊、煙臺等十六地市的紅色旅游文化和資源,如濟南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淄博艱苦奮斗教育主題、棗莊抗戰國防教育、臨沂沂蒙精神革命教育等主題,深挖沂蒙精神、抗戰精神、解放戰爭精神,通過講述革命領導人和革命先烈在山東的故事,引發學生對濟南戰役精神、沂蒙精神、紅嫂精神等山東紅色精神的深入思考和體悟,思想鑄魂、立德向善。
3.3?學校借紅色文化“大思政課”建設,助繼續教育“大思政”工作格局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國家的首要任務。開放大學的改革發展必須按照黨的二十大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來深化和推進。抓好教學質量,提升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是建設一流開放大學的重要抓手。紅色文化“大思政課”建設是傳承紅色文化、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舉措,作為一項綜合性、創新性的育人工程,如何在大視野下凸顯政治性、在大格局中提升針對性、在大陣地中增強協同性,是一項重大課題。學校處目前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開足之年,理應及時抓住?“創優提質”要求,構建紅色文化認同與大思政格局的聯動機制,落實“三全育人”根本任務。全省各市縣開大(電大)、學習中心要以生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區域發展實際,就地取材,圍繞開放教育學生特征,創新開展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將各自區域內的紅色文化與“大思政矩陣”相融合,形成“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氛圍,并在開放教育中構建“三全”的育人新格局,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山東開放大學構建紅色文化認同與大思政格局的聯動機制,實現耦合育人效應。一是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下的耦合效應運行機制。由學校黨委牽頭,確保物質保障機制,加強對耦合效應的頂層設計。二是建立管理協同機制,監督、協調相關部門責任落實。?構建多元的教學評估體系,重視學生的文化身份等抽象的評估指標,以定量的評估相結合,突出隱性的教學效果。三是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四是建立了“三全育人”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協調。五是要強化系統協調,以省、市、縣為核心,強化高校黨建工作。六是加強“大思政”工作機制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徐藝舫.山東紅色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D].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15.
[2]王煒.青少年“四史”教育要突出四個著力點[J].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理論學習),2021,(04):5457.
[3]趙曉林.山東:紅色革命熱土傳承紅色基因[EB/OL].(20201014)[20230216].https://new.qq.com/omn/20201014/20201014A02T0K00.
[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6]荊德剛.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開放大學轉型探索與思考[J].山東開放大學學報,2023,(01):49.
[7]王丹妮.紅色文化認同機制與大思政格局耦合效應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2,24(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