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薇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內部控制迎來了全新變革,智慧內控成為企業風險管理的最新課題。本文對智能財務模式下國資企業集團的智慧內控建設進行研究,通過數智化技術革新企業控制活動來實現智慧內控,為國資企業集團實施內部控制體系的創新突破及應用增效提供借鑒。
關鍵詞:智能財務;智慧內控;監督評價;大數據;云計算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55
0?引言
隨著企業數字化發展進程的加速,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間以業務流程為主軸相關交融,逐漸形成了智能化全方位的ERP系統,推動了智能財務模式的日漸成熟,智慧財務監督評價體系的建設成為新型內控體系的發展方向。隨著企業集團內部控制逐漸轉向對系統操作、系統運算處理等行為的控制,智慧內控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本文試圖展示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財務管理智能化到財務內控智慧化的過程,并探索積極打造智慧財務監督評價體系的方式方法。
1?智能財務促進內部控制發展
1.1?智能財務模式
智能財務模式依托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構建企業集團統一的智能財務平臺,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企業發展相融合,充分發揮其自動化、專業化與標準化的優勢,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提高管理能力,促進長期穩定發展。智能財務模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國外,多家集團企業已經應用這一模式開展日常管理,財務運營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在國內,這一運營模式的優勢也逐漸顯現,促進了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工作有序實施。
1.2?智能財務改變企業內部控制模式
智能財務依托企業信息系統的開發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流程均產生根本性變化,財務人員與系統控制在財務內控中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不斷變革,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動態發展促使內部控制也將向著動態變化方向發展。
在智能財務中運用了先進的大數據技術,人工核算與數據分析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在系統中自主完成,而且數據分析深度和精度更高,更符合目前企業發展對財務工作質量的要求。
業務與財務的融合加深了內部控制對企業分析的有效度,考慮了內部控制相關問題。一是在一般的財務管理模式中,財務工作局限于賬務處理、賬務核對等初級工作中,未及時對企業發展相關數據進行及時足夠的關注,管理會計有很大提升空間。在智能財務轉型中,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共同構成內部控制體系的數據來源,可實現對各類發展信息的研判,快速識別錯誤與不足,高效助力業務發展,提升企業管理決策能力,大大增強了內部控制對企業運營的助力作用。二是業務與財務融合下的內部控制體系,可快速取得貼近市場的全景化信息,可協助管理層對企業經營充分知曉,提升企業資源管理能力,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充分的決策依據。
智能財務平臺的構建,打通了各條線系統間的障礙,使得信息互通成為可能。一是智能財務平臺分享企業集團的數據,有效解決業財數據不連貫、不能實時共享的缺點,強化了各“豎井”之間的信息交換,有助于企業強化內部控制。二是數據的集中化、精細化對企業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帶來更大挑戰,對財務內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系統風險隨之加大也是題中之意。三是智能財務中心的建設與優化,智能財務中各項財務工作均離不開財務管理系統,企業應該加大對先進技術的引入,比如借助于大數據技術構建健全的財務數據庫,將最原始的數據進行統一收集、分類、存儲,并通過技術分析提升財務數據的使用價值。再比如可以通過云技術的應用構建云系統,云系統的成立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機交互,提升財務工作的智能化。將企業集團的財務數據進行整理與改造,依托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改善各成員企業數據與經營不匹配的問題,強化了內控機制效能。
因此,本文著重研究創新內控監督評價方式方法,為企業集團構建智慧財務內控監督評價體系,以持續提升內控體系管控水平。
2?智慧財務內控監督評價體系的實現
2.1?鍛造智能化監督評價機制
貫徹落實出資機構對關于國資企業內控體系建設與監督工作的各項要求,持續推進建立健全內控體系,除了要健全內部體系、明確責任主體外,實踐智能化監督評價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將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合規管理情況納入智能化監督評價范疇,以風險為導向,緊盯運營關鍵環節、重要崗位、重點業務和高風險領域,堅持各單位自評、集團監督評價高風險點的工作機制,按照限期覆蓋全集團企業的要求,持續加大監督評價力度。
2.2?夯實技術基座,助力內控監督評價智能化轉型
企業需要充分研判內控監督評價發展趨勢,基于企業現有信息化基礎,通過智能財務、智慧內控等系統承載,從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舉措入手,筑牢內控監督評價智能化轉型技術能力底座。
2.2.1?將內控規則嵌入IT系統
國資企業集團業務多呈現點多、面廣、量大的特點,依靠線下人工控制難以全面有效防范風險,將風險點嵌入IT系統進行自動控制,推動內控從線下到線上轉變,才能有效防范風險。
2.2.2?全面匯聚內控監督評價大數據
基于企業的數據綜合能力,引入業務運營、財務管理、市場資源等多類結構化數據,及憑證圖片、合同文本、制度公文等非結構化數據,匯聚成內控監督評價大數據。根據內控監督評價實際需求,篩選高價值、高使用頻率的數據,經過清洗匯總、分域切割、標簽化管理、梳理樣例數據、形成數據字典等標準化流程,封裝注冊為數據資產,最終形成內控監督評價工作常用數據資產,為內控監督評價智能化轉型打好數據基礎。
2.2.3?全力推進作業云上化
基于云能力,搭建內部控制云平臺,集成云桌面、云網盤等功能,打通集團內外專網通道,整合云化資源優勢,為內控監督評價工作提供靈活的作業環境,滿足內控監督評價工作多點協同辦公需求。搭建數據共享超市支持云上數據訂購,部署數據庫等分析工具支持即時在線分析,提供云化算力支持千萬級記錄秒級查詢,高效挖掘大數據價值,發揮云端協作能力。
2.2.4?高效應用人工智能能力
將深度學習、知識圖譜、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與內控監督評價工作場景相結合,積極引入合同、制度、憑證等多項智能監督產品,實現對合同文檔及表格、長文本條款、收支票據等多類型文本識別,對合同基本要素、合同標的、付款計劃等關鍵信息高精度提取,對各業務場景的非結構化資料實現高通用性全樣本覆蓋。引入“內控機器人”等效率提升工具,利用機器幫助財務人員處理簡單重復操作,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現內部控制工作的效率。
2.3?推進財務智能化轉型,全面提升內控監督評價效能
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能力,構建遠程風險監測網絡,深入開展遠程內控測試,踐行“遠程+現場+云化”監督評價模式,開展內控監督評價風險畫像,實現內控監督評價智能化新形態。
2.3.1?構建遠程風險監測網絡
應分析整理各業務流程風險特征,結合各成員單位意見梳理、提煉核心業務規則,設計信息系統程序識別風險點,基于內控監督評價大數據,運用企業信息技術能力,構建相應的遠程風險監測模型。根據內控矩陣控制點要求和控制目的,建立控制點與監測模型的對應關系,參照控制點發生頻率,設定模型運行頻率,實現全網內控執行情況準實時監控。定期分析匯總模型監測異常情況,生成異常監測結果視圖,可視化提示企業內控執行薄弱環節,促進持續強化內控執行。
2.3.2?實施遠程內控監督評價
依托遠程風險監測網絡,企業集團可根據對各成員單位的模型監測結果,快速定位重點風險領域和疑似風險問題,進行全量樣本分析。依托內部控制云平臺,調用原始數據清單進行詳細比對,開展數據及線索的深度分析和根因挖掘。使用合同、制度、憑證等人工智能產品,進一步精準定位原始非結構化合同、憑證等資料,進行內控監督線索的遠程抽樣核查。
2.3.3?實行“遠程+現場+云化”監督評價模式
在內控監督評價工作實施全過程,全面協同“遠程”資源,全程應用“云化”能力?,F場實施前,整理遠程定位的異常線索樣本,匹配異常線索對應的控制點,定制個性化監督評價方案,納入現場核查范圍,定制個性化監督評價方案?,F場實施過程中,利用內部控制云平臺,云上訂購數據超市內控監督評價相關數據,使用云端數據分析工具,實現對原始海量大數據分析;按需調用內控機器人等智能工具,準確匹配業務場景,結合現場訪談,掌握企業發展現狀,準確評估風險,深挖問題根源。
2.3.4?繪制內控監督評價畫像
匯總分析年度內控監督評價結果,整合專項檢查、巡視、審計及其他內外部監督發現問題情況,基于問題發現數量、損失及風險損失金額等維度,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影響程度。按地域、業務流程輸出風險“熱力圖”,形成“內控監督評價畫像”,力爭全面反映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和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項,為企業內控體系建設與監督工作提供支撐。
3?結束語
企業智慧財務監督評價體系下,信息技術幫助業務與財務數據實現耦合效應,幫助內控體系智能化,提升了內部控制機制的有效度。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系統實現實時控制、遠程監控、風險畫像等全流程、全方位的內部控制機制,實現企業的綜合協調糾偏及控制能力,促進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潔,韋燕婉,吳南輝,等.財務共享下廣西煙草智能內控的建設與應用[J].科技經濟市場,2022,(7):6769.
[2]王海波.淺析財務共享及智能化模式下企業的內控建設[J].現代商業,2022,(1):153155.
[3]張敏.智能財務十大熱點問題論[J].財會月刊,2021,(02):2530.
[4]楊錄.智能財務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22,(3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