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穎 解秀


【摘 要】目的 分析基于信息-機動-行為理論的健康教育對剖宮產產婦術后切口美觀性及自我效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2月-7月于我院產科行剖宮產手術的14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0例。對照組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基于信息-機動-行為理論的健康教育,比較兩組切口美觀性、自我效能及自護能力。結果 觀察組切口美觀優良率為92.86%,高于對照組的84.29%(P<0.05);觀察組技能、內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于信息-機動-行為理論的健康教育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提高術后切口美觀性,有利于提升產婦的自我效能及自護能力,促進產后恢復。
【關鍵詞】信息-機動-行為;剖宮產;切口美觀性;自我效能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14-0119-03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Mobility-Behavior Theory on Wound Aesthetics and Self-efficacy of Parturient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FU Hai-ying, XIE Xiu
(Obstetrical Department of Wom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Nanjing 2100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maneuver-behavior theory on wound aesthetics and self-efficac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rturients who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obstetrical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 July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70 partur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eri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maneuver-behavior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sion aesthetics, selfefficacy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incision aesthetic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86%, which was higher than 84.29%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skills and hear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SCA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maneuver-behavior theory in cesarean section is effective, which can improve the aesthetics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improve the self-efficacy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parturients, and promote postpartum recovery.
【Key words】Information-maneuver-behavior; Cesarean section; Wound aesthetics; Self-efficacy
剖宮產(cesarean section)是促進分娩的一種手術方式,對于挽救母嬰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1-3]。目前由于各種因素影響,我國的剖宮產率一直處于衛生組織設置的警戒線之上[4]。由于剖宮產術后切口疼痛,產婦對于切口的護理存在較多的抵抗情緒,且居家后缺乏護理人員監督,無法做到切口的持續性關注,導致剖宮產切口的美觀度受影響[5,6]。基于信息-機動-行為理論的健康教育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通過對患者進行行為方式改善,在既往護理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為提升剖宮產產婦認知水平,協助產婦獲取科學的育兒及保健知識。本研究將信息-動機-行為運用到剖宮產產婦中,探究其對剖宮產產婦術后切口美觀及自我效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2年2月-7月于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產科行剖宮產手術的14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于我院擇期行剖宮產手術;精神狀態良好,配合度較高;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妊娠期并發癥者;臨床資料缺失,無法進行隨訪者。隨機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0例。對照組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8.95±4.31)歲;身高150~175 cm,平均身高(161.47±8.35)cm;體重50~85 kg,平均體重(76.22±7.34)kg,BMI 19~27 kg/m2,平均BMI(23.47±2.57)kg/m2。觀察組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8.34±4.15)歲;身高150~175 cm,平均身高(161.96±8.44)cm;體重50~85 kg,平均體重(75.92±7.09)kg;BMI 19~27 kg/m2,平均BMI(23.57±2.38)kg/m2。兩組年齡、身高、體重及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
1.2 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宣教、心理護理、住院期間相關注意事項、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及住院期間各項基本護理操作。出院前進行出院指導,回訪信息登記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信息-機動-行為健康模式:①篩選工作經驗5年以上的護理人員成立相關小組,護士長及專科護士作為技術支持;通過對組員進行護理培訓,使其能夠熟悉 IMB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根據剖宮產患者的入院資料,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②通過心理調查問卷,對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掌握產婦術前的心理情況,并且做好與產婦家屬的溝通;③針對產婦及家屬的疑惑及顧慮的問題進行及時回復,并且將產婦個人需求、康復計劃、專業指導進行整合,歸納為一個電子文檔,發送給產婦,以便產婦及家屬后期自行進行閱讀;④護理人員在產婦住院期間多次與其進行深度交流,鼓勵產婦將自身對剖宮產手術的認知進行表達,減少負性情緒,指導產婦進行術后相關康復訓練,對于產婦關注的切口美觀性進行護理相關的指導,并且將居家后切口護理的內容,通過視頻的方式告知產婦。
1.3 觀察指標
1.3.1切口美觀性 優:切口處僅有一條細縫,并且平整;良:切口瘢痕軟化比例高于50%,相對平整;差:切口瘢痕彎曲并且面積較大,直視下可發現不平整。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3.2自我效能 采用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量表(BSES)進行評估,包括技能、內心2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1~5分評分法,分數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3.3自護能力 于入院時及干預后分別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從自我認知、情緒、感知、壓力4個維度進行評估,總分為172分,分數越高表示自護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切口美觀性比較 觀察組切口美觀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自我效能比較 觀察組技能、內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由于剖宮產技術的發展及涉及人群的不斷擴大,剖宮產率一直居高不下[8,9]。由于部分產婦容易受到情緒所帶來的應激影響,導致在術后出現乳汁分泌困難,無法進行母乳喂養[10,11]。部分產婦由于自身脂肪含量較多,切口愈合困難,產婦自身對于切口護理及母乳喂養等相關知識的了解不足,其認知大多來源于周圍人的經驗,導致術后產婦的自護能力較低及切口愈合不佳,影響后期的美觀性。傳統的圍術期常規護理中,健康教育主要通過改善患者的認知及幫助患者掌握一定的治療依從技能,來促進其治療依從行為的改變,而基于信息-機動-行為理論的健康教育重視動機因素對患者治療依從行為的促進和維持作用,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效能水平[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切口美觀優良率為92.86%,高于對照組的84.29%(P<0.05);觀察組技能、內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信息-機動-行為理論的健康教育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術后切口美觀性,提升了產婦自我效能和自我護理能力,有利于促進產后康復。分析認為,基于信息-機動-行為理論的健康教育的實施,通過對產婦的溝通,消除負性情緒,指導產婦進行康復訓練及母乳喂養。產婦的信息、動機和行為相互作用,導致產婦在術后的自我效能水平和自護能力提升[13]。針對切口美觀性的護理措施中,產婦能夠結合視頻及切口護理的相關理論,居家后嚴格按照護理人員的要求對切口進行保護,有利于促進切口愈合,提升預后美觀性。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機動-行為理論的健康教育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提高術后切口美觀性,有利于提升產婦的自我效能及自護能力,促進產后恢復。

[1] 呂艷.動機性訪談聯合IMB模型的健康宣教對高齡初產婦剖宮產術后純母乳喂養依從性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9(14):182-184.
[2] 陳雪.基于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對接受剖宮產術的高齡初產婦母乳喂養情況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24):4573-4574.
[3] 劉夏莉.動機性訪談聯合IMB模型的健康宣教對高齡初產婦剖宮產術后純母乳喂養依從性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6):147-148.
[4] 顧青青.瘢痕子宮產婦二次剖宮產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與非瘢痕子宮剖宮產的對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1):124,128.
[5] 王慧媛.剖宮產術后疤痕妊娠的護理探討[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6):892-894.
[6] 關妙儀,方瓊吟.基于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護理干預對早產兒母親出院準確度及育兒勝任感的影響[J].現代醫學,2020(5):659-663.
[7] 戴亞端,張小玲,汪小靈,等.基于IMB模型的初產婦及配偶雙主體母乳喂養健康教育[J].護理學雜志,2021,36(1):82-85.
[8] 狄承花.基于信息-動機-行為理論模型的健康指導對剖宮產產婦產后機體康復及心理狀態改善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3):160-163.
[9] 賀榮琴.剖宮產術后康復治療儀的應用及其對母乳喂養心理因素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0,26(15):30-32.
[10] 蔡賢華,儲燕.剖宮產術后產婦主觀幸福感與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母親角色適應的關系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0):3908-3912.
[11] 戴亞端,張小玲,汪小靈,等.基于IMB模型的初產婦及配偶雙主體母乳喂養健康教育[J].護理學雜志,2021,36(17):82-85.
[12] 熊怡.基于信息-動機-行為理論模型的健康指導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2(3):436-438.
[13] 劉繼君.圍生期健康教育對剖宮產產婦分娩后疼痛、負面情緒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6):1213-1215.
編輯 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