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周秋文 游慧明 羅 婭
(1.貴州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貴州 貴陽 500025; 2.貴陽市第二中學, 貴州 貴陽 550001)
隨著空間信息的發展,如何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人逐漸成為當前地理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和緊迫任務。[1]地圖作為一種特定的信息來源,信息可視化的功能使其經常作為地理交流的基本工具,[2]也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地圖能力是學生地理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必備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關鍵環節。在歷年高考地理試題中,對學生地圖能力的考查占了極大篇幅,高中生地圖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高考地理成績的高低。[3]目前,針對學生地圖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地圖能力的界定,雖然獲得地圖能力是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但由于學術界尚未充分關注這一主題,對地圖能力的定義存在差異;[4]二是地圖能力的水平分析,學者們通常以測試卷或調查問卷作為測量工具,[5]測試卷或問卷主要由學者根據測評目的和地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創建;[6]]三是地圖能力的培養策略,較為常見的是根據學生地圖能力存在的問題提出培養策略,[7]更有深度的則以課堂設計為導向,通過實施教學來達到培養學生地圖能力的目的;[8]四是關于地圖能力影響因素,通常與學生地圖能力水平分析相結合,根據學生地圖能力存在的問題,定性分析其影響因素,[9]也有研究定量分析性別、學習興趣等因素對學生地圖能力的影響,[10]但主要從學生的單一維度進行,[11]缺乏綜合性。
本文以歷年高考地理試題為基礎編制測試卷,實施調查,獲得高中生地圖能力水平數據,結合相關研究成果構建高中生地圖能力影響因素模型,運用路徑分析方法探究高中生地圖能力影響因素之間的作用路徑,以期助力高中生地圖能力的培養及一線地理教師的地圖教學。
目前,對地圖能力的概念還未有統一界定,不同學者對地圖能力具體包含哪些內容存在不同見解,但學者們一致認同地圖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12]從廣義上來看,地圖能力包括與地圖使用有關的活動和與地圖繪制有關的活動。[13]從狹義上來看,地圖能力指地圖的閱讀、分析和解釋的能力。[14]本文結合教學實際,以馮忠躍先生的地圖素養研究為基礎,將地圖能力分為:閱讀地圖、解釋地圖、繪制地圖和應用地圖。閱讀地圖是指掌握地圖的基本要素,成功譯碼地圖信息;解釋地圖是指將在地圖上觀察到的顯性和隱性地理事象進行描述和闡釋;繪制地圖是指將信息編碼,以地圖方式呈現;應用地圖是指運用地圖信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生地圖能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學生、教師和家庭三方面因素,其中大多數因素都與學生有關。[15]從學生方面來看,有研究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及地理基礎知識儲備對學生認識地圖并運用地圖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影響。[16]從教師方面來看,教師對學生地圖能力的發展發揮著關鍵作用,[17]其地圖教學理念、地圖教學方式與地圖教學能力是影響學生地圖能力發展的基本因素。[18]從家庭方面來看,家庭地圖學習氛圍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地圖能力的發展。[19]此外,也有研究分析以上因素在不同年齡、性別對學生地圖能力影響的差異。[20]
本文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假設學生、教師和家庭三方面因素會對高中生地圖能力產生影響。學生方面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地圖意識和地理基本知識,教師方面包括地圖教學意識和地圖教學方式,家庭方面則以家庭地圖學習氛圍為主。如圖1所示,本文共選取7個指標,進行模型調整后得出6個指標,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圖1 高中生地圖能力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圖
H1: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地圖意識、地圖教學意識、地圖教學方式和家庭地圖學習氛圍對高中生的地圖能力有直接影響。
H2:地圖教學方式、家庭地圖學習氛圍對學習興趣有直接影響,并以學習興趣為中介變量對高中生的地圖能力產生間接影響。
H3:學習興趣、地圖意識和地圖教學方式對學習方法有直接影響,并以學習方法為中介變量對高中生的地圖能力產生間接影響。
H4:學習興趣、地圖教學意識對地圖意識有直接影響,并以地圖意識為中介變量對高中生的地圖能力產生間接影響。
H5:地圖教學意識對地圖教學方式有直接影響,并以地圖教學方式為中介變量對高中生的地圖能力產生間接影響。
(1)測量工具的編制
結合地圖能力研究現狀,將學生、教師和家庭三方面因素納入高中生地圖能力影響因素范圍,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編制《高中生地圖能力影響因素調查問卷》。本問卷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人口統計學變量;第二部分為學生方面量表,分為四個維度,即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地圖意識和地理基本知識;第三部分為教師方面量表,分為兩個維度,即地圖教學意識和地圖教學方式;第四部分為家庭方面量表,只有一個維度,即家庭地圖學習氛圍。
(2)測試卷的編制
在2011~2022年全國文綜Ⅲ卷(全國甲卷)中,地理圖像共79幅,平均每年6~8幅,是高考地理重點考查的對象。本文將地圖分為8類,各類地圖在高考地理試題中的數量與分值如表1所示。

表1 各類地圖在2011~2022年全國文綜Ⅲ卷(全國甲卷)中的數量與分值表
在2011~2022年全國文綜Ⅲ卷(全國甲卷)中,區域圖、復合圖出現最為頻繁,統計圖次之,剖面圖、示意圖和景觀圖出現次數也較多,等值線圖和地理表格最少。其中,復合圖以區域圖和等值線圖、區域圖和統計圖的形式為主。基于此,本文以區域圖、復合圖及統計圖為導向,在高考地理真題庫中選取試題,與4位一線地理教師反復研討,編制測試卷實施調查以獲得高中生地圖能力水平數據。
本研究以貴陽市某中學高二、高三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問卷和測試卷324份,收回問卷和測試卷298份,剔除無效問卷和測試卷17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和測試卷281份。其中高二140份,女生87份、男生53份;高三141份,女生107份、男生34份。運用IBM SPSS Statistic 26.0軟件對回收數據進行分析。
本文建立了包含27個題項的總量表,為保證量表內部的一致性,利用281份樣本的數據,通過計算量表的Cronbach's ɑ值進行內部一致性檢驗。
如表2所示,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地圖意識、地理基本知識、地圖教學意識、地圖教學方式的Cronbach's ɑ值都大于0.8,有較好的測量信度。家庭地圖學習氛圍的Cronbach's ɑ值較低,僅為0.437,經過研究分析,刪除題項27后Cronbach's ɑ值提升至0.637,量表整體信度明顯增加,故對題項27予以刪除。

表2 量表的信度檢驗表
如表3所示,量表KMO系數均大于0.6,顯著性水平為(P=0.000<0.001),證明變量之間相關性很強,適合做因子分析。

表3 量表的效度檢驗表
各因素間的相關性如表4所示。首先,高中生地圖能力水平的均值為13.881(低于30),表明當前高中生地圖能力處于中下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其次,學習方法、地圖教學方式與高中生地圖能力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學習興趣、地圖意識、地圖教學意識與高中生地圖能力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最后,家庭地圖學習氛圍與高中生地圖能力不存在顯著相關性。

表4 主要研究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和相關系數表
本文以自變量(性別、年級)為分組依據,對高中生地圖能力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性別、年級是否會對高中生的地圖能力產生影響。結果表明,性別組數據方差達到齊性(P=0.671>0.05,Sig.=0.154>0.05),表明男生和女生的地圖能力在統計學意義上不存在顯著差異性,與此前研究結果一致。[21]年級組數據方差不齊(P=0.012<0.05),應使用非參數檢驗,非參數檢驗后的結果(P=0.000<0.001)表明高二、高三學生的地圖能力在統計學意義上存在顯著的差異性。
路徑分析是一種運用線性回歸方法分析多個變量之間錯綜復雜的路徑關系的一種模型。通過Amos 24.0軟件對高中生地圖能力影響因素理論模型進行bootstrap檢驗,Chi/DF=2.706<3、GFI=0.837>0.8、RMSEA=0.078<0.08,說明模型擬合良好。
路徑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H1中學習方法(B=0.222,P<0.05)、家庭地圖學習氛圍(B=-0.199,P<0.01)對高中生地圖能力有直接影響,而學習興趣、地圖意識、地圖教學意識、地圖教學方式與高中生地圖能力的關系不顯著,H1假設得到部分驗證。H2中地圖教學方式(B=0.350,P<0.001)、家庭地圖學習氛圍(B=0.256,P<0.001)對學習興趣有直接影響。中介效應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地圖教學方式通過學習興趣影響高中生地圖能力的中介模型不成立,其95%置信區間為[-0.158,0.473]包含0,而家庭地圖學習氛圍通過學習興趣影響高中生地圖能力的中介模型成立,其95%置信區間為[0.066,0.582]不包含0,中介效應值為0.001,H2假設得到部分驗證。H3中學習興趣(B=0.353,P<0.001)、地圖意識(B=0.501,P<0.001)對學習方法有直接影響,地圖教學方式(B=0.026,P>0.05)與學習方法的關系不顯著。中介效應分析結果表明,地圖意識、地圖教學方式通過學習方法影響高中生地圖能力的中介模型成立,其中介效應值和95%置信區間分別為0.111、0.006和[0.026,1.330]、[0.030,0.577],而學習興趣通過學習方法影響高中生地圖能力的中介模型不成立,其95%置信區間為[-0.038,1.371],H3假設得到部分驗證。H4中學習興趣(B=0.463,P<0.001)、地圖教學意識(B=0.343,P<0.001)對地圖意識有直接影響,但學習興趣、地圖教學意識通過地圖意識影響高中生地圖能力的中介模型不成立,其95%置信區間分別為[-0.333,0.978]、[-0.176,0.677],H4假設得到部分驗證。H5中地圖教學意識(B=0.771,P<0.001)對地圖教學方式有直接影響,但地圖教學意識通過地圖教學方式影響高中生地圖能力的中介模型不成立,其95%置信區間為[-0.941,0.771],H5假設得到部分驗證。

表5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表

圖2 路徑分析結果圖
本文在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高中生地圖能力影響因素的理論模型,探討了學生、教師和家庭三方面因素對高中生地圖能力的影響路徑。研究結果表明,地圖教學意識與高中生地圖能力的關系不顯著,其余因素會對高中生地圖能力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中學習方法對高中生地圖能力有正向的直接影響,即正確的學習方法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地圖能力。家庭地圖學習氛圍對高中生地圖能力有負向的直接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家長雖然重視孩子的地圖學習并提供一定的地圖資源,但是缺乏專業的地圖教學方式。除了直接影響外,家庭地圖學習氛圍還可以通過學習興趣間接影響高中生的地圖能力,但其效應值過小,影響強度很弱。此外,高中生的地圖意識和教師的地圖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學習方法對高中生地圖能力產生間接影響,其中地圖意識的間接影響更為顯著。
總之,在高中生地圖能力培養過程中,地理教師要承擔起領頭作用,教學中以豐富、多樣的地圖教學方式為指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地圖意識、養成正確的地圖學習方法。同時,地理教師要以專業技能為支撐,將家庭地圖學習氛圍對高中生地圖能力的影響轉向積極方面,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進高中生地圖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