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盛萍 姜媛媛
摘要 新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動力已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雙創教育也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高校只有通過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才能促進雙創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職能的深度融合。為此,學校與企業應強化思創融合、專創融合、科創融合,協同構建雙創教育體系、雙創訓練體系、雙創實踐體系,培養適應未來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 校企協同 創新創業 人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1.003
1新形勢下雙創人才培養的內涵
1.1邏輯起點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功能、結構以及生態也隨之而變,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上有新理念、新突破。學校需要用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姿態,加強產教合作、協同育人,順應教育科技與社會經濟融合發展的趨勢,不斷深化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精心建構融匯多元主體全過程協同的人才培養體系,提供整合多元創新要素的人才培養平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1.2核心要義
校企協同推進雙創人才培養,核心在于重構以增強實踐能力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新形勢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須以產業日益增長的需求為導向,將創新創業教育過程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和技術研發過程融為一體,不斷完善與行業企業間互惠共生、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最終實現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1.3價值取向
為了增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提升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產業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力,高等院校必須切實把握產教合作、協同育人的內在規律,做好頂層設計,不僅要大力推進雙創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還要大力推進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側改革的有機結合,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職能的一體化提升,以增強創新創業教育對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度,引領高等院校實現長遠發展。
2校企聚焦強化雙創人才培養目標
2.1堅持育人為本,強化思創融合
高校應大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創新創業精神,借助企業弘揚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促進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心同向,激勵廣大青年學子積極踴躍地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
2.2堅持貫通培養,強化專創融合
高校應瞄準行業企業技術技能領域的服務面向,加強專業改造,推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分模塊設計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意思維、提高創造能力的專業課程群,構建專、本、碩、博多層次貫通培養的專業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水平。
2.3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創融合
高校應面向科技前沿,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優化學校原始創新、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一體化服務體系,針對產業發展重點、企業轉型痛點、技術升級難點提出合理化建議和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使“雙創”成為為國家和企業培養未來人才的搖籃。
3校企協同構建雙創人才培養體系
3.1校企協同構建雙創教育體系
3.1.1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方面,高校要根據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融入各學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另一方面,行業企業要根據達成的校企合作協議,有序地組織學生上課、實訓、實習及就業。校企既有分工,更有合作,可以有力地保證不同學歷層次、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在創新創業知識、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方面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
3.1.2構建雙創教育課程體系
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創新創業通識課程,形成創業融資、創新方法、網絡營銷等典型案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及創業能力。同時,將雙創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重點突出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制造、云計算、電子控制、軟件設計等“新工科”建設項目,啟發學生將創新創業實踐與學科專業知識結合起來,能更深刻地理解專業內涵、發展趨勢及應用前景。
3.1.3選聘“雙師雙能”師資隊伍
一方面,在高校遴選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擔任學業導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職業規劃;另一方面,在行業企業特聘一批業務精湛的技術骨干和熱愛教育的創業人士作為校外導師,主要負責實操指導、技能鑒定及創業指引,共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校企協同構建雙創訓練體系
3.2.1建立“兩堂互促”的教學模式
第一課堂的雙創訓練,主要是通過校內理實一體化課程訓練,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第二課堂的雙創訓練,可以不拘一格地大力開展社團活動、創業大賽、社會實踐等,形成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兩者互促互進,兩項學分應同時納入學生的畢業條件。
3.2.2形成“三級遞進”的競賽機制
大力組織開展“挑戰杯”“互聯網+”“創青春”等全國性賽事,提前和企業謀劃項目參賽名稱、內容、人員等,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指導工作。通過海選、初選、終選等方式,促進學生更廣泛、更深度地參與,形成“校級—省級—國家級”三級遞進,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將競賽展演打造成學生見世面、長才干的訓練平臺。
3.2.3優化“四位一體”的訓練體系
積極整合校企各方資源,循序漸進,構建以“仿真模擬—專項訓練—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為主的雙創訓練鏈式。各環節由簡單到復雜,遵循人才成長規律,貫穿人才培養始終,切實提升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
3.3校企協同構建雙創實踐體系
3.3.1推行項目化教學
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收集、整理并提煉出適合學生開展實踐的真實項目。在教學內容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教學的核心;在教學方法上,突出學生中心地位,形成項目小組,靈活運用任務驅動式、案例討論式等方式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工作情境,仿真工作環境,引導學生敢于挑戰、大膽實驗、主動決策,激勵創造行為;在教學效果上,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并予以轉化,通過目標的達成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與能力。
3.3.2搭建體驗式平臺
按照先進性、典型性、真實性以及一體化的原則,學校和企業共同構建“創新競賽+就業實習+創業孵化+創業實戰”的體驗平臺,推動落實本科生“早進實驗室、早進課題組、早進團隊”,學生在競賽、活動、實驗室、創業園中實現“做中學、做中創”,將學科、專業、科研、技術融會貫通,突出應用型科研及其成果轉化效能。
3.3.3開展全鏈式指導
學生雙創實踐可以分為創意階段、創新階段和創業階段。高??沙雠_《大學生創業指南》等指導材料,設置“創業獎勵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整合各方資源提供“一站式”服務,特別是加大創業學生與創投機構的溝通對接,就項目融資投資、孵化推廣、產權交易等提供支持。
4高校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案例
4.1學校概況
南昌工學院是江西省首批應用技術型本科試點院校,被江西省科技廳授予省級“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學校作為新中國成立后江西省的第一所民辦高校,敢為人先,高度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大力構建了校企協同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2雙創教育實施路徑
4.2.1教育理念有站位
學校廣泛開展雙創教育思想大討論,凝聚雙創教育思想共識,并將其納入綜合改革方案和教育發展規劃。對接地方產業規劃和資源分布,優化學科專業布局,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路徑,構建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與學校辦學定位相匹配的人才培養體系。
4.2.2機構設置有協同
學校成立雙創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構建黨政統一領導、部門協調聯動、教工共同參與的格局。同時,學校還專門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和創新創業指導中心,相關部門負責人兼任機構相關職務,協同助力創新創業工作持續、順利開展。
4.2.3制度建設有基礎
學校先后制訂了《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眾創空間管理辦法》《創新實驗班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長效機制,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綜合帶動作用,不斷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走深走實。
4.2.4教育教學有體系
學校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探索書院制培養模式,建立雙創學分認定與轉換制度,推行本科生雙導師制度,著力構建“意識培養—能力提升—項目孵化—專業服務”的雙創育人體系。在第一課堂開設了十余門創新創業課程,科學合理地設計梯次遞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模塊,并將創新創業類競賽項目、創新創業類社團活動等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中,“二課”成績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組成部分,必須達到一定的學分才能畢業。這樣,保證了雙創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4.2.5師資隊伍有實力
學?,F有博士236人,近三年取得發明專利12項,具備一定的科技攻關實力。同時,學校實施金牌雙創導師培養工程,有專職創業指導教師22人,并聘請了50名人社部門負責人、知名企業高管以及優秀創業校友兼任就業創業指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業校友母校行”“破繭之路——路演分享會”等活動,暢通學生直接向專家、名師學習的通道,進一步強化對重點項目的跟蹤、輔導、培育、訓練。
4.2.6實踐條件有保障
學校眾創空間總建筑面積6060平方米,設有66個工作間,創業工位200個,總投入3000余萬元,現已獲批南昌市科技局“洪城眾創2.0”項目。同時,學校加強產業學院建設,已與軟通動力集團成立大數據產業學院,著力打造集政、產、學、研、用于一體的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進一步為雙創教育實踐提供了優質資源。
4.2.7校企合作有特色
學校已與中興通訊、中恒建設、江鈴汽車、志恒教育等175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同時與江西超弦控股有限公司、江西以太科技園有限公司、南昌市青云譜區田園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合作,對師生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評估和投資。校企共同推動建設“雙創教育平臺”“項目管理平臺”“孵化轉化服務平臺”,助力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和成果轉化。
4.3雙創教育成效
近三年,學校在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中獲獎570余項,其中國家級榮譽72項,如在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三創賽”總決賽中榮獲一等獎,在“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中榮獲金獎。同時,深入推動優秀“雙創”項目從賽場走向市場,學校眾創空間已成功孵化創業企業20多家,有三名學生榮獲省級大學生創業典型。
5結語
高校雙創教育的核心是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適應變化、探索未知的能力。新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動力已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因此,以育人為根本的雙創教育既要通過校企協同的體系化構建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也要通過校企協同的成果性轉化為學生的未來發展鋪路搭橋。
基金項目:2022年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大思政格局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就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22YB290);2021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基于校企協同的民辦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202101085040)。
參考文獻
[1]徐新洲.產教融合驅動行業高校雙創人才培養的內涵、機理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9):63-67.
[2]董慧.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 2016(11):38-41.
[3]郭玲,曾杰豪.從概念溯源探尋新常態高職院?!半p創”教育體系建設內容[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24):72-75.
[4]王香蘭,晉穎.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 2017(9):24-26.
[5]吳潔牛,彥飛.創新驅動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J].教育與職業, 2019(23):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