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英杰,張盼盼,王夢婷
(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連云港 222100)
急性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死亡率相對較高,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發病后腦供血不足,出現神經功能障礙,且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臨床對于急性輕型腦卒中患者常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但單純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起效慢,整體治療效果欠佳,且有病情持續發展的風險,因此需復合其他治療以提升治療效果。阿替普酶是一種血栓溶解藥,常用于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等[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結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腦卒中對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22年1月至12月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1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5例)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35、20例;年齡45~85歲,平均(65.00±6.67)歲;發病到治療時間為2~5 h,平均(3.50±0.50) h;合并癥:高血壓15例,糖尿病29例,血脂異常11例。研究組(55例)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30、25例;年齡46~83歲,平均(64.50±6.17)歲;發病到治療時間為3~5 h,平均(3.45±0.33) h;合并癥:高血壓21例,糖尿病20例,血脂異常1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到治療時間、合并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中關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者;②入院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評分總分≤ 3分,即均為急性輕型缺血性腦卒中者;③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注射用阿替普酶)無過敏反應者。排除標準:①有顱內出血、顱內動脈瘤等既往史者;②存在凝血障礙者;③合并心、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研究實施,且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密切監測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及生命體征,并進行影像學檢查判斷是否存在顱內出血。對照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注冊證號HJ20160685,規格:100 mg/片)和硫酸氯吡格雷片(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6,規格:75 mg/片)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服用劑量為:100 mg/次,1次/d;硫酸氯吡格雷服用劑量:首日為300 mg/d,后改為75 mg/d,1次/d,連續治療21 d。研究組患者阿替普酶靜脈溶栓24 h后給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靜脈注射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注冊證號SJ20160054,規格:20 mg/支)治療,按0.9 mg/kg體質量計算所需阿替普酶劑量,總劑量不超過90 mg。首先靜脈推注總劑量的10%,再于1 h內靜脈滴注總劑量的90%。治療24 h后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腸溶片,服用劑量及頻率同對照組,治療周期為21 d。
1.3 觀察指標①凝血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經3000 r/min離心15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湖南優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202221682,型號:UD-C 2000)檢測纖維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②血小板功能指標及P-選擇素。分別于治療前后使用旋轉波球法檢測全血血小板黏附率,使用光學比濁法檢測全血血小板聚集率,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P-選擇素(采血、離心方法同①)。③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功能。于治療前后使用NIHSS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總分0~42分,分值越高,神經缺損情況越嚴重)[4],使用Barthel指數[5]評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強)。④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于治療后統計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再閉塞、癥狀性顱內出血、非癥狀性顱內出血、其他位置出血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經S-W法檢驗計量資料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均顯著長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更長;纖維蛋白原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例數纖維蛋白原(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凝血酶原時間(s)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53.81±0.212.52±0.26*24.33±5.5229.75±6.14*11.93±1.3813.14±1.68*研究組553.86±0.221.84±0.21*24.25±5.4537.36±4.78*12.13±1.2516.14±2.26*t值1.21915.0890.0767.2530.7977.901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標及P-選擇素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P-選擇素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標及P-選擇素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標及P-選擇素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例數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P-選擇素(n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544.25±4.3639.08±4.19*35.37±4.8731.09±3.68*3.66±0.513.04±0.41*研究組5543.75±3.8135.05±3.50*35.64±5.1128.03±3.22*3.75±0.452.73±0.36*t值0.6405.4740.2844.6410.9814.214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P<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組別例數NIHSS評分Barthel指數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52.68±0.121.85±0.03*34.63±8.4163.38±9.02*研究組552.65±0.111.32±0.04*33.19±7.3368.84±8.32*t值1.36778.6120.9573.300 P值>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例(%)]
輕型腦卒中一般是指癥狀和體征輕微,無明顯神經功能缺損,或缺損程度較小的腦梗死,該病雖臨床癥狀較輕,但存在病情進展、神經功能缺損加重和反復發作等可能。以往臨床常認為,輕型腦卒中患者病情會自發好轉,無需進行溶栓治療,但有研究發現,未經溶栓治療的輕型腦卒中患者的預后并不理想,而經溶栓治療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神經功能恢復[6]。
對于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常使用抗血小板治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阻斷生成血栓素,而氯吡格雷作為一種二磷酸腺苷受體拮抗劑,可選擇性地、不可逆地抑制二磷酸腺苷與血小板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以有效增強抗血小板作用,降低血栓形成風險[7]。但隨著患者病程的延長,病情不斷加劇,單純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有病情反復的風險,而雙重抗血小板聯合靜脈溶栓治療可以有效阻礙血栓形成,利于患者預后。阿替普酶是重組纖維蛋白原激活劑,可將纖維蛋白原轉化為溶栓酶,促進腦血栓溶解,使閉塞的血管及時再通,恢復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帶的腦組織,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神經功能[8]。臨床應用靜脈注射阿替普酶治療對于發病時間在4.5 h內的患者來說是一種相對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消除患者局部高凝狀態,降低血液黏度,緩解臨床癥狀[9]。本研究中,治療后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更長,纖維蛋白原水平更低,提示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結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有利于降低患者血漿黏度,改善凝血功能。
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的形成中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引發腦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腦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大量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超微結構發生變化,進一步提高了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性。本研究中,治療后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P-選擇素水平更低,提示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結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有利于降低血小板聚集效果。分析其原因在于,阿替普酶作為一種溶栓藥物,可以有效疏通堵塞的血管,與雙重抗血小板藥物聯用,有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環[10]。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血管堵塞導致血流無法進入大腦出現腦梗死,從而使腦細胞缺氧,損傷腦神經,影響患者的各項功能。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NIHSS評分顯著降低,Barthel指數顯著升高,同時研究組患者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結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有效促進了患者腦神經功能恢復,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綜上,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結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指標、血小板功能指標、神經功能,增強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少不良事件發生。但本研究樣本量少,研究時間短,需進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