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秋淼,李 琳,賈玉萍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北京 10002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 COPD)主要是以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為臨床表現,若患者未能予以及時有效的對癥治療,則可進一步引發肺間質纖維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PIF),從而進一步損害肺功能,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衰竭,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現階段,臨床治療COPD-PIF主要采用平喘、祛痰、吸氧等常規治療方案,同時輔以相應抗生素,如哌拉西林/頭孢他啶,可有效控制肺部炎癥反應,抑制氣道黏液的分泌,從而減輕氣道慢性炎性損傷,但單用抗菌、消炎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顯著[1]。 N-乙酰半胱氨酸不僅可分解呼吸道黏液,還可干擾自由基生成,是一種強效化痰藥物,可有效緩解黏痰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難,從而治療疾病[2]。多靶點干預主要是通過各項干預措施來抑制各個感染信號通路,以輔助患者治療,促進其康復[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多靶點干預對COPD-PIF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隨機數字表法將中日友好醫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4例COPD-PIF患者分為兩組,各47例。對照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31、16例;年齡43~76歲,平均(65.46±5.75)歲。觀察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30、17例;年齡41~77歲,平均(65.39±5.6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呼吸疾病診療指南(第3版)》[4]中關于COPD-PIF的診斷標準,并伴有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者;經影像學檢查顯示結節狀或彌漫網狀陰影者;處于COPD穩定期者等。排除標準:合并肺結核者;特發性PIF者;存在藥物過敏癥狀者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批準本研究。
1.2 治療與干預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噻托溴銨吸入粉霧劑(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79,規格:18 μg/劑)吸入治療,18 μg/次,1次/d;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AstraZenecaAB,注冊證號H20140459,規格:60吸/支)吸入治療,2吸/次,2次/d;桉檸蒎腸溶膠囊(北京遠大九和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401,規格:0.3 g/粒)口服治療,0.3 g/次,3次/d,同時予以吸氧、營養支持等措施。同時予以對照組患者抗生素治療,若患者對青霉素無過敏史,則予以注射用哌拉西林鈉(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3021203,規格:0.5 g/支)靜脈注射,0.5 g/次,3次/d;反之,則使用注射用頭孢他啶(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208,規格:1 g/支)靜脈注射,1 g/次,3次/d。在此基礎上,予以觀察組患者乙酰半胱氨酸顆粒(海南贊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72,規格:0.1 g/袋)沖服,0.2 g/次,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
1.2.2 干預方法 入院后,予以兩組多靶點干預:①呼吸訓練。入院后,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腹式呼吸訓練。②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與患者及時溝通、交流,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干預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同時指導家屬予以患者支持與鼓勵,并為患者分享成功案例,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治療及干預的依從性。③咳嗽、咳痰訓練。由護理人員或家屬對患者胸部、背部進行輕扣,以促進痰液移動,在患者咳嗽將其排出,同時指導患者飲水(2000 mL/d),以稀釋痰液,若患者吸痰困難,則可遵醫囑適當予以對癥藥物進行干預。④氧療干預。予以患者氧補給,若患者缺氧嚴重,則可適當予以面罩吸氧。氧療期間,及時檢查鼻導管通暢情況、接頭連接情況,觀察患者精神狀況、呼吸頻率,待患者血氣指標符合停止氧療指征時予以間斷性吸氧,直至完全停止。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其中顯效:治療后,患者咳嗽頻率低于10次/d,肺一氧化碳彌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DLCO%pred)15%及以上,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間質纖維化面積吸收50%及以上;有效:咳嗽頻率為10~20次/d,DLCO%pred介于6%~<15%,肺間質纖維化面積吸收20%~<50%;無效:咳嗽癥狀加重或其頻率>20次/d,DLCO%pred低于6%,肺間質纖維化面積吸收低于20%[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6 min步行距離(6 MWD);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5]評分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咳嗽、咳痰、胸悶等情況,分值為0~40分,得分越高,癥狀越明顯。③肺功能指標。使用肺功能檢測儀(四川思科達科技有限公司,型號:S-980A Ⅰ)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DLCO%pred、最大呼氣中期流量(FEF 25%~75%)等指標。④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皮疹、惡心嘔吐、便秘、腹瀉、頭暈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K-S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6 MWD、CAT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6 MWD均較治療前更長,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長;兩組患者CAT評分均較治療前更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6 MWD、CAT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6 MWD、CAT評分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6 MWD:6 min步行距離;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
組別例數6 MWD(m)CAT評分( 分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47318.55±42.34485.34±64.82*26.78±4.5710.42±2.64*觀察組47317.48±42.57596.87±74.25*26.65±4.667.28±1.87*t值0.1227.7580.1376.654 P值>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FVC、DLCO%pred、FEF 25%~75%水平均較治療前更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DLCO%pred:肺一氧化碳彌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F 25%~75%:最大呼氣中期流量。
組別例數FEV1(L)FVC(L)DLCO%pred(%)FEF 25%~75%(L/s)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471.11±0.241.82±0.27*2.68±0.383.16±0.33*53.57±4.5465.04±5.35*0.98±0.151.46±0.24*觀察組471.14±0.272.25±0.38*2.65±0.343.98±0.55*53.71±4.4270.65±5.98*0.96±0.131.85±0.36*t值0.5696.3240.4038.7650.1514.7930.6916.180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研究表明,COPD受患者體內長期多種炎癥細胞影響,可逐漸損害肺功能,導致肺部細胞沉積的基質破壞正常肺泡,進而出現PIF、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6]。抗生素可通過對COPD-PIF患者體內氧化/抗氧化平衡發揮調節作用,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從而修復其肺部組織,改善肺功能,控制病情進展,但長期應用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從而影響藥效。
乙酰半胱氨酸作為強效黏痰溶解劑之一,其可通過極性基團阻斷黏液蛋白雙硫化學鍵,以促進蛋白分解,降低痰液黏度,增強纖毛系統的生理活性,改善患者病情;同時其還可通過抗氧化能力,以發揮清除氣道自由基及減少其干擾氣道細胞的作用,進而減輕氣道的炎癥反應,控制氣道堵塞,促進病情好轉,提高運動耐受力[7]。此外,多靶點干預可通過對患者胸部、背部進行輕扣,以促進痰液移動、排出,并指導患者每日飲水2000 mL,以稀釋痰液,來預防和緩解PIF肺部感染,進一步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等癥狀[8]。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更高,6 MWD更長,CAT評分更低,表明COPD-PIF患者應用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多靶點干預,有助于緩解其臨床癥狀,延長6 MWD,提升治療效果。
COPD-PIF可伴有肺功能損傷,而FEV1、FVC、DLCO%pred、FEF 25%~75%作為敏感的肺功能指標,其水平降低表明患者呼吸不暢,肺功能下降。N-乙酰半胱氨酸可通過有效稀釋痰液,促進患者排出痰液,疏通氣道,使得患者呼吸通暢;同時,通過抗氧化、氣道細胞保護等作用,以減輕肺損傷,進而改善患者肺功能[9]。多靶點干預主要是通過對患者采取呼吸訓練、心理干預、咳嗽、咳痰訓練、氧療干預等措施,來促進患者肺部沉積物消除,避免患者缺氧,進而促進患者康復,改善預后[10]。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FVC、DLCO%pred、FEF 25%~75%水平均較對照組更高,從而進一步說明應用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多靶點干預可加強對COPD-PIF患者肺功能改善的效果。
另外,本研究還關注了N-乙酰半胱氨酸用藥的安全性,發現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N-乙酰半胱氨酸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良好。究其原因可能是,乙酰半胱氨酸顆粒的活性成分為N-乙酰基-L-半胱氨酸,是一種合成谷胱甘肽的必需氨基酸,而谷胱甘肽又是細胞內最重要的保護劑,可防止細胞免受體外氧自由基和各種細胞毒素物質的損害,進而減輕對消化道組織細胞的損害。
綜上,COPD-PIF患者應用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多靶點干預,有助于改善其肺功能,緩解臨床癥狀,延長6 MWD,提升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