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祖兵
(淮安市洪澤區婦幼保健院兒科,江蘇 淮安 223100)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主要是由于感染人類皰疹病毒所導致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病,患兒通常會伴有發熱、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多種癥狀體征,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造成嚴重的影響。由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屬于自限性疾病,患兒的臨床癥狀可自己逐漸緩解并自愈,因此臨床常通過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以促進臨床癥狀的快速改善。更昔洛韋屬于抗病毒類藥物,被機體吸收后可生成三磷酸鹽,降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活性,并對病毒的復制和轉錄過程產生抑制作用,進而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表現,但兒童的免疫力普遍較低,可能出現復發的情況[1]。重組人干擾素α-2b屬于免疫調節因子的一種,可通過增強單核細胞與吞噬細胞的活性,發揮免疫調節作用,促使機體免疫功能顯著提升,在病毒性疾病的臨床治療中療效顯著[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重組干擾素α-2b聯合更昔洛韋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淮安市洪澤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18、12例;病程1~8 d,平均(4.76±1.21) d;年齡2~15歲,平均(7.14±2.07)歲。觀察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17、13例;病程1~9 d,平均(4.81±1.17) d;年齡1~14歲,平均(7.22±2.11)歲。兩組間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診斷標準:參照《兒科感染性疾病診療規范》[3]中關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診斷標準:①人類皰疹病毒DNA檢查結果顯示呈陽性;②血常規檢查顯示異型淋巴細胞、白細胞類淋巴細胞異常;③鼻咽拭子人類皰疹病毒抗原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④存在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臨床癥狀體征;滿足以上3種及以上者即可確診。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年齡1~15歲者;近3個月內未使用免疫調節劑者;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均無異常者等。排除標準:伴有巨細胞、肝炎病毒等感染性疾病者;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伴有血液系統相關疾病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法定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行保肝、營養心肌、退熱等對癥處理,對照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另給予更昔洛韋注射液(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088,規格:10 mL∶0.5 g)靜脈滴注,使用劑量5 mg/kg體質量,1次/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浙江北生藥業漢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90025,規格:300萬U/劑)300萬U+生理鹽水2 mL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持續3~4 min/次,2次/d。兩組患兒均給予為期10 d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依據《兒科感染性疾病診療規范》[3]評估患兒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患兒的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異型細胞比率<5%且治療后3 d內體溫恢復正常為顯效;患兒的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異型細胞比率<5%且治療后3~5 d內體溫恢復正常為有效;患兒的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等臨床癥狀無好轉,異型細胞比率>5%且治療后5 d后仍未退燒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肌酶恢復正常時間、淋巴結腫大消退時間、退熱時間、肝脾回縮時間、咽扁桃體炎消失時間、異型細胞比率恢復正常時間。③肝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患兒空腹狀態下采血(5 mL),離心分離血清,轉速和分離時間分別設置為3000 r/min、15 min,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CA-640A)檢測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蛋白水平。④血清學指標:血液采集和血清制備方法同③,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5(IL-5)水平;應用速率法檢測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兒肌酶恢復正常時間、淋巴結腫大消退時間、退熱時間、肝脾回縮時間、咽扁桃體炎消失時間、異型細胞比率恢復正常時間均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組別例數肌酶恢復正常時間淋巴結腫大消退時間退熱時間肝脾回縮時間咽扁桃體炎 消失時間異型細胞比率恢復正常時間對照組308.51±1.468.02±1.246.89±0.828.68±1.297.07±1.068.45±1.36觀察組306.45±1.314.94±1.094.73±0.876.85±1.133.67±0.795.88±1.25 t值5.75210.2189.8965.84514.0877.620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兒肝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AST、ALT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降低,且組間對比,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兩組患兒血清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組間對比,觀察組升高幅度較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肝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兒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AS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組別例數AST(U/L)ALT(U/L)總蛋白(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091.34±5.4344.69±4.15*68.82±6.4252.31±5.13*48.56±5.4456.21±6.75*觀察組3091.42±5.4132.81±4.03*68.77±6.3538.87±4.42*48.62±5.5162.14±6.83*t值0.05711.2480.03010.8710.0423.382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兒血清IL-4、IL-5、CK、CK-MB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IL-4、IL-5、CK、CK-MB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降低,且組間對比,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血清IL-4、IL-5、CK、CK-MB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患兒血清IL-4、IL-5、CK、CK-MB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4:白細胞介素-4;IL-5:白細胞介素-5;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組別例數IL-4(ng/mL)IL-5(ng/L)CK(U/L)CK-MB(U/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01.06±0.340.69±0.22*115.56±24.8895.41±17.73*139.37±33.5868.73±10.57*34.11±9.7622.35±6.87*觀察組301.14±0.320.41±0.15*115.83±24.7681.75±12.24*139.69±33.6542.46±10.69*34.25±9.8115.96±5.74*t值0.9385.7600.0423.4730.0379.5710.0553.910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主要通過接觸口咽部分的分泌物進行傳播,隨著血液循環系統逐漸對機體其他器官造成損傷,病情嚴重或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者可能對神經系統或其他重要臟器造成損傷,出現脾破裂、爆發性肝炎、喉梗阻等,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常用的更昔洛韋藥物屬于抗病毒核苷酸類似物,主要通過對多聚酶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阻斷病毒的增殖和復制過程,進而達到治療效果,但持續用藥可能出現出血、感染等不良反應,影響預后[4]。
病毒感染極易造成患兒免疫功能紊亂的情況,對病毒的抵抗逐漸減弱,加重肝功能的損傷。AST、ALT、總蛋白是評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標,可反映患兒肝功能受損程度[5]。重組人干擾素α-2b可通過增強機體內NK和T細胞的活性,發揮較強的抗病毒效果,且可通過誘導細胞合成釋放抗病毒蛋白,發揮較強的誘導分化作用,有利于清除病毒,促進患兒臨床癥狀快速改善;同時該藥物可對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產生抑制,有效阻止病毒的感染和侵襲,降低對機體肝功能的損傷,促使肝功能顯著改善[6-7]。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觀察組各臨床癥狀的改善時間均縮短;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AST、ALT 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兒血清總蛋白水平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表明干擾素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可有效縮短患兒臨床癥狀的改善時間,促進肝功能改善。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可刺激機體IL-4、IL-5等炎癥因子的釋放,對機體組織器官造成損傷,導致心肌內的各種酶進入血液循環,使CK、CK-MB異常升高[8]。重組人干擾素α-2b可誘導翻譯抑制蛋白的產生,促進相關蛋白的翻譯,從而抑制病毒的復制和增殖;霧化吸入的方式可將藥物有效送入至支氣管和肺泡中,相比較肌肉注射具有較廣泛的擴散效果,可發揮更高效的藥物作用,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該藥物可增強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功能,使機體免疫力顯著提升,進一步發揮殺死病毒的效果,有利于降低炎癥因子的釋放,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促進心肌酶譜的顯著改善[9]。通過對比分析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及血清因子水平發現,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血清IL-4、IL-5、CK、CK-M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干擾素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可有效減輕患兒的炎癥反應,改善心肌酶譜,臨床效果顯著,與湯磊[10]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干擾素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可有效縮短患兒臨床癥狀的改善時間,促進肝功能改善,減輕患兒的炎癥反應,改善心肌酶譜,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