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彥杰 張帆
摘 要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與《中小學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重點任務工作方案》兩個文件,“一體化”思想貫穿其中。一體化是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建設,要求全面統一安排策劃和實施,確保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銜接。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目標設立存在銜接性和分層性不夠,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編寫存在重復和斷層,教育方法存在銜接、跨度不明顯等突出問題。應該完善教育目標設定的循序漸進,優化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培訓材料內容,運用科學、適當的教學方法,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大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思政課;一體化
作者簡介
侯彥杰,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帆,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2019年發布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堅持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1]2020年發布的《中小學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重點任務工作方案》中明確強調:“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快構建一體貫穿、循序漸進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2]這里面,“一體化”思想貫穿始終。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政課的重要內容,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是重要的著力點。
一、明確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
一體化的含義及建設內容
(一)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的含義
“一體化”是使各自獨立運作的個體組成一個緊密銜接、相互配合的整體。“一體化”一定是從一個大系統出發,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成有序的系統。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強調“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3]。“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是指小學時期的道德與法治課到大學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進行全面統一安排策劃和具體實行的一體化,進而完成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的有序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是教育者利用合適的教育資源與教學方法,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愛國主義思想影響,由淺入深培養受教育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加深受教育者對于國家的熱愛,使受教育者感到自己與整個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并把這份愛國之情轉變為真實行動。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建設發展,要求與社會要求相結合,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變化規律,提高學生的思政理論水平,進行全面統一安排策劃和實施,確保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銜接,各學段學生對愛國主義情感逐步深化,并將其貫徹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從而充分體現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內容
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建設,要對各階段的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發展目標、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評估等進行系統規劃,一步一步推進,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各組成部分的一體化發展。首先,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發展目標為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方向指引。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具體目標是由學生熱愛國家的情感到愛國行動的轉化。其次,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一體化,是提升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效果的核心條件。在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培訓材料是授課的主要依據。再次,教育方法的選擇對教育效果的總體提升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對教育方法進行系統規劃。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需要根據每一學段學生特點,應用科學、合適的教育方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從“不知”向“知”,從“知”向“信”,從“信”向“行”轉化,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在運用傳統的理論教育方法和加強實踐教育方法的同時,還要注重新媒體的運用,順利完成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方法的一體化。最后,教育評估是衡量教育發展目標是否完成的主要手段。教育評估可以實際評測并反映教學效果,進而提升教學綜合質量。要堅持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與評估一體化建設,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深刻的剖析,做出高效的評估。按照《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小學階段重在開展啟蒙性學習,初中階段重在開展體驗性學習,高中階段重在開展常識性學習,大學階段重在開展理論性學習”[4]。在各教育階段,思政課教師應當對學生愛國主義的理論學習和真實行動做出科學評估。
二、把握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
一體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思政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載體,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抓手。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建設,是涵養愛國主義的重要舉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一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弄清這些問題,是有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前提。
(一)教育目標銜接不流暢及梯度不明顯
教育目標是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的“根”,它對教育具體內容的選擇和教學行動的落實有著重要影響。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首先要建立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課程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總體呈現出銜接遞進的特點,但仍然存在著教育目標銜接不流暢以及梯度不明顯等問題。思政課教師在小學授課時通常會用“熱愛祖國”一詞來替代“愛國”這一概念,存在偏頗。在初中,“內心情感、態度、價值認知觀念”仍然是思政課教學主要的發展方向。而在高中,則是以“政治綜合文化素養”為主要內容確定教育發展目標。初高中這一教育發展目標跨度較大。大學時期思政課教學培訓課程參考標準的缺乏,使大學思政課教師在對教育發展目標綜合設計的時候,只重視本教育學段的教學任務,并未著眼于整體構建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使得教學效果受到極大影響。
(二)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編寫存在重復和斷層
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的重復是必要的,它是對以往專業知識的補充說明和對外延伸。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的重復應是螺旋上升的,并不是簡單的專業知識重現,而是伴隨著學生綜合能力提升不斷深化的。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培訓材料編寫應該體現這一要求。缺乏效果的重復體現為二個層面,包括同一教育學段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的重復和不同教育學段中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這兩種重復不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也會阻礙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具體內容的斷層,通常表現在中小學教學培訓材料上,大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系統較為完善,具體內容的編訂也更加結構化。
(三)教育方法銜接、跨度不明顯
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為達到預期目標所采取的方法。[5]新課程教學理念注重課程的開放性與實踐性,注重以合作學習、小組探討等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能力。目前,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還是偏重傳統的理論授課,大中小學教學方法缺乏銜接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學內容、課時、教學資源和考試壓力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思政課教師教學方法簡單化,不分學段,對學生僅是單向傳遞,甚至有的教師照本宣科,片面強調學生對愛國主義知識點的記憶,鮮少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也沒有做到根據學生認知的發展綜合運用教育方法。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對不同教育學段的學生所采取的教學方法結構跨度較低,使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發展受到很大影響。
三、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
一體化建設的策略
為了更好地貫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要求,我們應在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建設中,努力打破各學段之間的壁壘,綜合考慮教育發展目標、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實效。
(一)完善教育目標設定的循序漸進
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目標是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規定著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的真實價值走向。目前,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目標有待完善,主要體現為教育目標設立缺乏層層遞進,影響了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建設。小學學習階段,是愛國情懷啟蒙階段,在這一時期,思政課教師們要將重點放在小學生對自己國家的情感認同與歸屬感的培養上。應讓小學生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節假日,將抽象化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行具體化,進而激發小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中學階段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以小學階段愛國情感啟蒙為基礎,過渡到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政治認可。中學階段學生理性思維增強,思政課教師可以開展訪談活動,讓中學生了解長輩們對于歷史的認識,針對溝通交流的具體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形成自己的認知。大學階段的愛國主義教育側重增強使命擔當。大學階段思政課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學習馬列原著內容、觀看有關愛國主義的紀錄片、瀏覽黨史教育的網站以及參加調研活動等基礎上,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理性認知,鍛煉學生的愛國能力。
(二)優化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
教學培訓材料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大中小學教學培訓材料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理,遵循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層次性,培訓規劃要做到由簡單到復雜,培訓材料難度要做到由低到高。當前,由于缺乏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門教學培訓材料,一些內容是在多種教材中穿插出現的,這就需要對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進行完善和優化,規避同一教育學段、跨教育學段同一性質教學培訓材料的內容重復、斷層情況。這就要求充分保障各學段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承前啟后,具備分層性。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到隨學段螺旋上升。小學階段的愛國主義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應側重培養學生對國家的依賴和對家鄉的愛戀;初中階段的愛國主義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國家的基礎認識和對國家體制的初步了解;高中階段的愛國主義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要體現更多抽象化的愛國主義理論,加強高中生對愛國主義理論的深層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行為;在大學階段,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解從感性認識階段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大學生自覺地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中。
(三)運用科學、適當的教學方法
科學、恰當的教育方法能更好地為人們所接受,從而順利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大中小學的各個學段,學生的特點不盡相同。所以,在進行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階段性特點為依據,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現出來,保證教育方法與教育目標相一致,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實現精準施教,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的發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指出:“廣泛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大中小學的黨組織、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學生社團等,要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黨日團日、主題班會、班隊會以及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之中。”[6]小學階段的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方法要注重啟蒙性學習,把愛國知識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初高中階段,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要重視實踐性學習,教師依據教學培訓材料具體內容創設真實場景,讓學生針對實際情景展開研究分析,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加深理解。大學階段的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動要充分重視原理學習,通過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互相探討,使大學生對愛國主義有更為深入的認知,并且通過實踐活動認識到愛國的本質,進而正確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時代責任和使命,積極承擔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參考文獻:
[1][4]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9-08-15(1).
[2]教育部辦公廳.中小學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重點任務工作方案——加快構建一體貫穿、循序漸進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N].人民日報,2020-07-09(12).
[3]習近平主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 ?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N].人民日報,2019-03-19(1).
[5]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44.
[6]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EB/OL].[2023-03-1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11/t20191113_407983.html.
責任編輯︱劉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