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庵印泥”以西泠印社早期社員、制印大師張魯庵的名字命名。張魯庵精篆刻,又以善制印泥名馳遐邇。“魯庵印泥”由油劑、硃料、艾絨,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而成。制作由手工操作和自然氧化形成,包括研硃、搓艾、制油多道工序。所制印泥有50 多種配方,油劑的稠度、朱砂的粗細、艾絨的長短要根據使用地域的氣候特征、鈐印的介質等予以調整。所制印泥泥質純凈,富有彈性、色似紅緞、狀如面筋、細膩而粘稠度高,熱天不爛、寒天不硬、印色鮮艷雅麗、質薄勻凈、止口清晰、立體感強、縱使經歷歲月沉積、色澤亦古樸典雅、永不褪色。
非遺傳承人——符海賢
魯庵印泥傳承人符海賢,1950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蘇江陰。現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印泥制作技藝“魯庵印泥”第三代傳承人,上海市靜安區非遺項目海派傳拓技藝傳承人,上海美協海墨畫會早期會員,國寶魯庵印泥傳習所副所長,上海非遺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博愛藝社副社長,上海師范大學秋石印社顧問,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特聘大師,上海五四中學榮譽教師,上海市西延安中學特聘講師。
高式熊印泥
“高式熊印泥”為魯庵印泥的第二代產品,是魯庵印泥第二代傳人高式熊先生與第三代傳人李耘萍女士合作研制開發的印泥品種。這款印泥是魯庵印泥歷史上第一款正式導入市場售賣,接受市場考驗、并獲得市場肯定的魯庵印泥流派產品。
“高式熊印泥”猶如一股清風,讓很多人慢慢開始知道魯庵印泥,了解魯庵印泥,喜歡上魯庵印泥。
“高式熊印泥”選料科學,制法嚴謹,具有“色澤古雅鮮明,質地細膩渾厚,夏不泛油,冬不凝固,調濟盡善,燥濕相宜,印文清晰,有神而不褪色”之特點。
高式熊傳承印泥
屬魯庵印泥的第二代產品,是魯庵印泥第二代傳人高式熊先生、第三代傳人李耘萍女士在“高式熊印泥”的基礎上,通力合作開發成功的升級產品。
該款作品由十五個品種組成,包含“朱磦”“朱砂”“珍品”“精品”“上品”等。這些產品為高中低市場提供了充分選擇,使魯庵印泥首次真正走進人民大眾。它的親民路線拓寬了魯庵印泥的廣度,提振了魯庵印泥的知名度與普及度,被認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次“復出”。
此外,這款作品首次將書畫、篆刻印泥在品種上予以了明確區分,出現了“書畫專用”與“篆刻專用”印泥種類,這在整個印泥制作史上亦屬“首創”。
這些品類印泥雖然在顏色、質地、選料、加工工藝等上各有特點,各具優勢,但仍保留了高式熊印泥的基本特點,并在印文精細化控制上得到加強。
耘萍傳承印泥
屬魯庵印泥的第三代產品,是魯庵印泥第三代傳人李耘萍女士在“高式熊傳承印泥”基礎上獨立開發成功的作品。
這款產品可以視為是對魯庵印泥本源的回溯與思考。眾所周知,根據張魯庵先生遺留下來的配方大致可以將魯庵印泥分為三大類型:朱砂、朱磦與和合(介于朱砂、朱磦之間),而這款作品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其分類,謂之“耘萍傳承珍品朱砂印泥”“精品朱標印泥”與“上品印泥”。
這款產品的特點是在原材料選擇、加工、融合上完全按照張魯庵先生的標準,在制作工藝中完全基于純手工操作和純自然氧化反應,走的是精益求精的道路。
藏印票
藏印票是將篆刻藝術通過印泥這一媒介直接鈐印在紙上制作而成的一種便于收藏的印蛻。是傳統印學傳承的一種載體,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本藏印票使用魯庵印泥將錢君陶等名家篆刻鈐印出來供愛好者收藏。
印譜
印譜者,輯錄璽印作品的書籍通稱,歷史久遠。是篆刻家和鑒賞家將其收尋的歷代璽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編印成冊,供人研究、鑒賞和臨摹。我國的印譜起源于宋代,但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印譜是明代早期的手拓作品。清道光之前,只用印泥朱鈐印章,并不墨拓款識,至“西泠八家”晚期,出現以拓碑的方法為趙之琛墨拓印款。此后眾人模仿,蔚然成風,朱丹玄墨,交相輝映,令人賞心悅目。誠然真如弘一大師所說:“印譜之事工程繁瑣,能手撫先賢的真跡,真正體會文化和藝術的交流,豈不快哉。”獨家首創集六項非遺(魯庵印泥、宣紙、鉛山連史紙、一得閣墨汁、篆刻、傳拓技藝)于一身的藏印票,深受篆刻愛好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