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豪




[ 關鍵詞] 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演奏
《梅花三弄》這部古典作品獨具特色,由東晉時期產生的,是桓野王所創作的笛曲,后來又經過改編發展成古琴曲,在樂曲中巧妙地運用到了散音和泛音,傳神地表現出了氛圍的冷寂和梅花的品性。而鋼琴曲《梅花三弄》以古琴曲為基礎進行了改編和發展,由王建中先生將古琴曲中的藝術精髓注入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中,形成了獨具古典藝術風格的鋼琴曲。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為我國古曲改編提供了參考依據,也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做出了一定貢獻。
一、作者簡介及創作背景
(一)作者簡介
王建中出生于1933 年上海,于1943 年開始音樂啟蒙。他在1950 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就讀,于第二年轉學到鋼琴系就讀,也為今后在創作上提供了基礎。在1958 年的時候,王建中畢業后留在該校任教。1950 年以后,王建中創作了無數民族風格的鋼琴曲,在鋼琴曲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在他所創作的作品中,體現了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將我國傳統民族音樂與西方鋼琴演奏技巧相結合,在鋼琴作品中充滿了民族化特征。
(二)創作背景
王建中先生在20 世紀70 年代所創作的鋼琴曲《梅花三弄》是從古代音樂作品《梅花三弄》繼承和發展而來的,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將中國傳統音樂藝術元素與西方藝術元素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世界名曲。古代作品《梅花三弄》最早由東晉時代桓野王創作,其創作的古琴曲也得到了流傳,經過長期的藝術沉淀,給鋼琴曲的創作留有一定的音樂空間。在我國眾多傳統文化中,古琴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士大夫文人樂器,與琵琶和古箏等樂器相比起來,表演性質更多地體現出了士大夫的文人情懷。在古琴曲《梅花三弄》中體現出了梅花的高潔平行,渲染了孤寂的氛圍,也是對古代士大夫文人清華的一種表現。因此,對古琴曲《梅花三弄》進行一定的藝術改造,讓古琴曲中的音樂調式和藝術風格契合鋼琴的演奏特點,突出鋼琴的藝術表現力,讓古琴曲《梅花三弄》在音樂效果上更具飽滿性。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立體性更強,也讓我國的一些古典音樂作品在現代的世界里獲得更多的空間,讓鋼琴藝術逐漸豐富,為鋼琴曲的創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古琴曲和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曲式結構相同,為十段式結構,鋼琴的藝術表現力也得到了發揮,鋼琴的織體變化展現出原樂曲的藝術風格,通過鋼琴模仿古琴的音色,在鋼琴演奏中結合傳統的音樂藝術特色,因而達到了獨特的音樂效果。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是符合結構的二部曲式,結合了五聲調式與和聲調式,和聲的優勢充分體現在了音樂效果上,從而達到鋼琴調式與古琴曲的主題相互呼應,讓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更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結構如圖1 所示。
二、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演奏特色分析
(一)古琴音樂的模仿
古琴作為我國古典一種獨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也被稱為“瑤琴”“七弦琴”。從之前的史料中發現,最早發現的古琴是上古的黃帝時期,就目前考古所發掘出來的溫五中,古琴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也充分利用了鋼琴的音樂表現效果,并運用了合理的演奏技巧,對古琴的音樂和藝術風格進行了模仿。通常情況,古琴的音量比較小,在不同音區中的音色有很大的差異,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彈奏方式,即按音、散音、泛音。在按音的彈奏方式中,需要演奏者通過左手按弦,演奏出來的音樂效果具有鏗鏘有力的特點,通常是表現一些激勵的音樂情節;泛音在音樂表現形式上有很強的技巧性,音色是流暢而舒緩的,塑造了具有特點的音樂氛圍;而散音的彈奏方式則是空弦音,在古琴曲演奏過程中,藝術情感表達往往是雅致和悠然的。
王建中先生的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對古琴曲的散音進行了模擬,通過對鋼琴演奏技巧進行合理規劃,模仿了古琴的散音和泛音兩種彈奏方式,傳神地表現出了古琴演奏過程中的孤寂音樂氛圍,聽眾在聆聽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時候充分感受到了傳統藝術效果,加深了對梅花高潔品性的印象。在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中模仿了古琴的泛音,藝術表現效果是清脆和透明的,給人一種優美而又空靈的藝術特征。古琴的散音也在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中得到了模擬,鋼琴演奏技巧與之古琴的散音效果相結合,在演奏技巧的使用下,完美地體現出了《梅花三弄》作品中的特色,具體如圖2 所示。
(二)節奏的處理
音樂的表現效果直接受到了節奏的影響,如果不能掌握好樂曲的節奏,那么樂曲所表現出來的音樂風格也會受到影響。從我國的古琴曲看,大多數的樂曲是以獨奏性質出現的,體現出優雅舒緩的樂曲藝術風格,所以在很多古琴曲中,節奏是緩慢隨意的。而鋼琴曲的節奏一般是以快節奏為主,樂曲大多是中度節奏的,鋼琴改編古琴樂曲節奏也是一大難點,具體如圖3 所示。
在圖3 中,在樂曲的開始部分節奏為2/4,引子部分是十分關鍵的,需要演奏者運用緩慢的力量來彈奏,以此來表現出作品的音樂效果。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要控制力量,將手指上的力量傳送到指尖,演奏出來的聲音具有動感性。在樂曲的第四小節中,音樂節奏變為3/4,演奏者的演奏速度要適當加快,運用好力度,繼引子后對主題情節有推動作用。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波動節拍對古琴曲的節奏風格和藝術效果進行了模仿,渲染出沉寂的藝術氛圍,好像有冬天的寒意。這樣的節拍變換在整首作品中出現了32 次,讓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在節奏上與古琴曲的節拍相同,將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和旋律再現出來,因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音樂藝術風格。
(三)踏板的運用
在鋼琴演奏中,踏板是經常使用到的一種器材部位,演奏者運用踏板技巧可以充分地表現出音樂藝術的主題風格,也能充分反映出演奏者的音樂素養。在鋼琴的最右端是延音踏板,演奏形式一般分為兩種,即同時直接踩踏板和切分踏板。在鋼琴演奏中,常見的是切分踏板技巧。演奏者在運用該技巧時,需要在后半拍上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一個和聲要更換一次踏板。鋼琴的發聲原理是以小木槌敲擊鋼弦而得到的,與古琴相比,發出的音色比較干,余音也不夠長,具體如圖4 所示。
在圖4 中,要呈現出左手重音的效果,演奏者要直接踩踏鋼琴的踏板,在手指和右腳踏板共同形成延音,以此對古琴在音樂上的效果進行模仿,演奏者在運用該技巧時需要腳踩在2/3 處,控制好腳踏的力度,避免在腳踏時候出現其他雜音。
由于鋼琴和古琴在種類不同,在發音原理和演奏技巧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由于鋼琴是對古琴進行模仿,演奏者要深入了解到兩種樂器的演奏技巧,分析鋼琴和古琴的發聲原理,運用踏板技巧來對古琴的音色進行模仿,從而體現出了原作品《梅花三弄》中獨特的韻味和特色。
(四)裝飾音的運用
音樂主題運用到大量裝飾音進行修飾,以此來突出音樂的藝術氛圍,音樂的主題風格在裝飾音的運用下得以再現。在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中,通過鋼琴演奏來進行裝飾,將古典音樂所蘊含的藝術風格進行了模仿和再現。在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中運用到兩種裝飾音,即倚音和琶音。其中倚音是鋼琴中常見的一種裝飾音,可以分為單倚音和雙倚音兩種不同性質,對樂曲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更好地表現出音樂的藝術效果。通過運用琶音可以彈奏出不同音高的裝飾音,在西方音樂藝術中也是一種常見的分解和弦,具體如圖5 所示。
在王建中先生的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中運用到了八度倚音,演奏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演奏者要精準控制左手力度,在八度倚音的表現效果上要與樂曲高度一致。在演奏倚音的時候,音時通常沒有八度的音長,演奏者在右手上演奏四分音符則是重點,在演奏技巧中倚音和正拍還是有區別的,以此突出裝飾音與作品的主題相一致,讓音樂作品在藝術表達上實現理想效果。
三、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演奏風格
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是一部經典作品,將我國古典音樂與西方音樂有機融合,在藝術效果上也獨具特色。在這部音樂作品中,中西方的音樂藝術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藝術特點十分鮮明,多種音樂藝術文化不斷交流和碰撞而形成了新的作品,其中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古琴文化的運用
古琴的發音比較小,但是卻有著豐富多樣的演奏技巧,因而在古代,深受士大夫文人的追捧和喜愛。在我國古代時期,一些士大夫文人抒發自己情感時常常會用到古琴,通過古琴來寄托自己的思想,很多古代也有大量和古琴有關的典故和事件,比如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俞伯牙與鐘子期的高山流水覓知音、司馬相如琴挑文君、嵇康絕唱廣陵散等,在這些典故中都離不開古琴這一樂器。古琴所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是其他樂器所不能替代的,其音樂表現能力也符合士大夫文人獨特的審美特征,通過音樂來表現思想和品德在古琴曲的藝術特征中體現出了孤高悠遠、內涵豐富的特點。
王建中先生在創作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時,為了高度還原古琴曲的藝術風格,深入比較了鋼琴與古琴的演奏效果,并通過利用鋼琴演奏技巧,精妙地模仿了古琴的音色。在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旋律表現上,引入了不同的鋼琴伴奏,鋼琴的演奏旋律和伴奏的織體相結合,將古琴中所蘊含的藝術特這個充分地體現出來,并模擬出古琴的藝術風格,塑造了梅花的高潔品格。
(二)梅文化的運用
王建中先生所創作的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高度還原了原古琴曲中所蘊含的梅花主題。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的創作時間為1973 年,雖然身處特殊的環境中,王建中先生仍然沒有放棄對于藝術的追求,堅守著自己做人的原則,高度要求自己在品德上要高潔,保持著思想獨立。在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中對梅花展開描寫,其中梅文化也體現出了王建中先生的人格精神和藝術思想,通過梅花來突出作者獨特的人格魅力,讓人感受到“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藝術情感,并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中刻畫出了梅花的孤高冷寂和高潔品格,詮釋了王建中先生精準把握原有古琴曲的藝術思想,深刻詮釋了梅花的品格,“梅文化”一直貫穿在整個鋼琴改編曲中。在這部鋼琴改編曲中,沉淀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也豐富了鋼琴改編曲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一部經久不衰的佳作。
四、結語
王建中先生創作的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在我國眾多鋼琴曲中有著獨特的地位,為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前景。王建中先生在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將中西方音樂有效融合,改編了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鋼琴作品,發揚了我國的傳統文化。鋼琴改編曲《梅花三弄》是我國傳統民族音樂元素與西方鋼琴音樂藝術相結合,我們要做到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國的傳統音樂獨具審美價值,并為我國現代音樂領域中注入新的血液,為我國古曲改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