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健宇
[ 關鍵詞] 新時代;中國藝術電影;產業化;路徑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曾經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對于電影而言,這個矛盾主要表現在電影供應和需求之間的矛盾。就目前電影市場發展而言,電影供給方單一化,有的甚至是同質化,而人民群眾對電影的需求則是多樣化,這種矛盾也體現在藝術電影發展過程中,這是由我國藝術電影發展不充分導致的。電影本身就是文化創意產業,它不僅具有文化的屬性,也具有工業屬性,在發展過程中要兩者兼顧,這樣才能促進電影整體發展。而藝術電影則更偏重于文化性,對于產業化的發展不夠重視,導致藝術電影產業化發展遭遇了瓶頸。對于整個電影行業來說,藝術電影是具有其獨特風格的一種電影題材,它在電影語言的創作上、電影表現的主題上是其他電影形式不可替代的。因此它的發展之于電影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藝術電影的發展歷程
藝術電影這個詞最早出現于法國,在20 世紀20年代,法國電影代表人痛斥以營利為目的、低俗劣質的電影充斥熒幕這種情況,提出了純電影的理論。這種理論強調的是創作者個人的主觀感受,不受傳統文學和戲劇的束縛,它也與商業開發完全割裂開來,這成為藝術電影概念的雛形。后來西方部分藝術家將藝術電影定義為拍攝于二戰之后,在形式和內容上具有創新,并且針對高級知識階層觀眾的電影。這種電影有兩大核心,第一是具有現實主義的趨勢,第二是強烈的藝術表現性,這些與當時的商業電影有很大的區別,這時也開始了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的抗衡。在我國,藝術電影可以追溯到20 世紀80 年代中期,當時的香港電影也比較發達,他們的電影偏重于感情性、現實性、思想性。當時很多人認為側重于人性的電影、側重于彰顯情感的電影即為藝術電影,所以當時香港很多電影被認為是藝術電影。對于內地電影人來說,彰顯人文情懷的電影,且沒有特意突出政治性,也沒有特意以商業為目的的電影,則為藝術電影。可見,之前的藝術電影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藝術電影的產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越來越多的觀眾熟知和欣賞。對于我國來說,藝術電影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發軔時期,時間可以追溯到20 世紀80 年代到90 年代末,由于當時的藝術電影屬于經濟文化,受眾群體較窄,影片具有強烈的思想性,但是存在影片內容沉悶厚重的問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第五代導演對其進行了反思,將藝術電影與大眾生活相結合,產生了很多優秀的影片,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等,這些影片不僅獲得了無數的國際電影節獎,在國內也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這個時期的藝術電影具有較強的現實性,給觀眾傳遞的是文化的追求、藝術的特色。
第二階段是2002 年以后,此時大量的商業電影像雨后春筍一般出現在電影市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國內電影市場十年之久,此時的藝術電影就已經有些沒落了,但是并沒有完全地消失在觀眾的視線中。當時也有一些較好的藝術電影上市,但是關注度并沒有商業電影那么高。之后,藝術電影就開始呈現起伏狀態,整體電影水平和質量也開始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但是仍然有一些優秀的、注重人文情懷的藝術電影問世,比如《孔雀》。但是由于當時缺乏細分電影市場,、這些藝術電影不得不在追求藝術價值和利益訴求之間夾縫生存,給其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第三階段則是2012 年以后,藝術電影高調地回歸到了電影市場,這時很多導演已經不再單純地追求視覺沖擊和感官娛樂,而是在尋求更有深度、更有思想、更有文化性的藝術電影來滿足觀者的精神需求及精神歸屬。根據調查(數據來源于《中國電影報》),在2002 年到2008 年期間,藝術電影的產量在個位數中徘徊,2009 年有所增長,而到2015 年藝術電影年產量已經達到了49 部,從數據上來看,當時藝術電影可以說是數量上的回歸。人們對藝術電影的關注度也有所提升,優秀的藝術電影作品,在電影市場占有一定位置。雖然很多藝術電影被貼上了小眾的標簽,但是仍然具有大眾傳媒的特點。在這個時期,藝術電影已經接受了電影市場信息生產、傳播、接受的這一完整的產業鏈條,藝術電影從故步自封邁向了發展的新階段。
二、中國藝術電影的特點
上述已經提及藝術電影是一個沒有固定化概念的電影藝術,它之所以受到廣大觀眾的關注,是因為其具有獨有的特性,這些特性讓它由盛到衰,又由衰到盛,也正是這些特性,突出了其良好的人文情懷,讓其成為廣大觀眾喜愛的一類電影作品。它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它具有溝通性和多元性。藝術電影和文學藝術一脈相承,既具有藝術性,也具有現實性和思考性,他不再或者是不僅僅追求給觀眾帶來的感官愉悅,而是要與觀眾達到更深層次的溝通和情感共鳴。藝術電影的涉獵題材整體呈現的是復雜性和多元性,現在很多藝術電影已經開始擺脫孤芳自賞電影態度,更多將其轉向為了觀眾,為了藝術價值的延伸和傳承,并通過一些社會題材引發觀者思考。這類電影的題材是針砭時弊的,通過溝通這樣的橋梁,讓觀者陷入沉思,引發對現實問題的關注。這也使得藝術電影呈現了多元性的特點,讓更多的觀者接受了藝術電影。
第二,復合型和非固定化。藝術電影是一類流動性較強的電影類型,它通常將其他的內容與愛情電影混合,形成了復合型和非固定化的內容特點。但是,它也并不等同于愛情電影,雖然這類電影中有很多愛情元素,但更多的是對人類普遍感情和現實問題的反映。
第三,投入小,受眾窄。相較于很多商業電影來說,藝術電影投入成本相對較小,因為他沒有刻意追求視覺和感官效果,更加突出話題的深入性和思想性。在宣傳方面,藝術電影也沒有商業電影規模大,很多電影是靠人們的口碑傳播的。內容過于現實,主題過于深刻,所以藝術電影受眾較窄,屬于偏小眾的電影。通過梳理藝術電影的特點不難發現,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商業電影更多的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構建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讓觀影者在其中釋放負面情緒,為觀者提供必需的情感交流。藝術電影通過溝通和多元性的題材,挖掘歷史人性深度,承擔著提高觀影者精神品格和審美趣味的責任。從屬性上來說,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是相對應的電影類型。藝術電影具有清晰的歷史發展脈絡,有穩定的觀影市場,具有獨特的美學風格,帶有鮮明創作特點,兼顧著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
三、中國藝術電影產業化發展的困境
對于中國電影來說,真正產業化的開始在2003年,就在這一年我國頒布了一系列與電影相關的條例。特別是《電影制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準入暫行規定》的頒布,在電影界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讓電影產業化更加順暢。這個規定的頒布,意味著我國電影打破了國有制片廠的壟斷,民營資本可以進入電影行業,成為電影投資、制作、放映的主體。這改變了原先一些導演因為無法進入體制內而無法拍片的問題,讓藝術電影擁有了白花錢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之前由于部分導演無法獲得拍片機會,經常是接受民間投資和境外資本,拍攝的影片無法獲得相關部門的審查,不能公開放映,他們只能靠參加國際電影節,或者是通過小型放映廳收回成本。這些電影雖然制作粗俗,但是在表現手法上有創新意識,獲得了國際關注,為中國電影提高關注和聲譽度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規定的頒發,導演可以打破原先體制的束縛拍攝文藝電影,獲得了公開放映的權利,開啟了藝術電影的發展道路。但是由于藝術電影屬于小眾電影,在龐大的電影市場中發展產業化道路并不順利,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藝術電影發行放映院線的缺位。近些年,一直堅守藝術電影創作的賈樟柯導演拍攝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于2021 年9 月上映,排片與票房均表現慘淡,同期上映的諸多商業大片票房高漲。在目前以商業電影為主的電影市場,藝術電影的生存空間過窄,證明發行和放映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四、借鑒國外的做法和經驗
對于我國來說,電影產業文化發展只有短短幾十年,經驗并不豐富。為了找到適合我國藝術電影的發展道路,應該借鑒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結合自身發展情況找到發展出路。法國是藝術電影的第一大國,在文化語境及法律環境之外,可以借鑒法國的經驗讓我國的藝術電影得到產業化的發展。
第一,保護本土文化形成文化外交政策,滿足文化多樣性需求。文化外化是指文化產品具有商業屬性,也具有文化屬性,電影不應該屬于一般性服務貿易,而應該通過國家的扶持、補貼得到發展和創新。法國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政策,讓電影在滿足人們多元文化需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本身也具有抵抗國外文化入侵的作用。
第二,發展成熟龐大的藝術院線網絡,截至2015年,法國被認定為藝術與實驗影院的有1159 家,這些影院每年會安排超過一百萬場的藝術與實驗電影,滿足了6000 多萬法國人口的文化需求。這得益于法國擁有一個藝術實驗影院協會,這個協會是官方的組織的,在它的組織下分散于全國各地的影院和協會組織起來,形成一個覆蓋全國的藝術與實驗電影院網絡。同時,法國還成立了國際藝術與實驗電影院線聯合會,將藝術電影推廣到了世界。法國的國家電影中心會對其進行資助補貼,助力協會發展,這樣法國才形成了龐大成熟的藝術院校網絡。
第三,獨特而深厚的隱秘文化。法國人對電影審評品位極高,對電影文化充滿信仰和忠誠。這直接影響法國的藝術電影產業化發展,為法國藝術電影的繁榮奠定了堅強基礎。
五、中國藝術電影產業化路徑
對于我國來說借鑒他國經驗,找到自己的藝術電影產業化路徑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第一是構建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系統化的藝術電影發展機制。電影作為特殊的文化產業,應該從國家層面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我國雖然先后出臺了很多關于加快影視文化產業發展進程的相關文件,例如2017 年從立法層面上,對電影發展予以了資金支持,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但是這些政策更多是宏觀層面上的規劃,并沒有針對藝術電影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由于藝術電影與其他電影具有較大的區別,因此國家應該針對藝術電影的產業化發展制定專門的政策和措施,讓其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獲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同時要成立相關的藝術電影扶持機構,為藝術電影產業化發展貢獻力量。第二,要建立完善藝術電影發行和放映院線。國家要鼓勵現有的院線拿出一小部分影廳專門播放藝術電影,并給予相應的資金補償或者是減免相關的稅收。同時也要鼓勵線上院線,定期播放藝術電影,讓影迷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觀看優秀的藝術電影作品。還可以在一些公共文化場所投放相應的藝術電影播放廳,滿足大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三,要培養相關的藝術電影人才,藝術電影需要相關的人員進行創作,在這方面,我國的人才缺口比較大,因此國家應該鼓勵相關院校針對電影產業培養相關的電影制作人才,為藝術電影產業化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保障。
六、結語
對于當代的藝術電影來說,產業化是其發展的必經之路,但這單靠電影行業是不足以支撐的,需要政府、創作者、教育機構、公眾等多方努力才能讓藝術電影產業化。目前我國藝術電影已經開始邁入產業化的軌道。隨著國家地位的上升,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藝術電影的發展得到了難得的機遇。但是也要看到其中的挑戰,通過不斷優化電影作品,去迎接挑戰,抓住機遇。作為當代藝術電影人來說,應該將傳遞中華民族獨特藝術品格、人文關懷和價值理念作為自己的歷史責任,創造出更好的藝術電影作品,讓其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