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紅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先鋒初級中學)
中學生德育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呈現分散化、零碎化的現象,針對這種問題,班主任要基于德育一體化思想,把學校、家庭、社會德育內容整合、歸納起來,做好德育活動的銜接工作,統籌安排,實現不同個體德育工作的銜接和結合。中學生德育工藝要求班主任在德育目標確定以后,要研究德育媒體的構成和功能,研究受教者的構成特點,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通過整體的、全程優化的設計和操作,擴展德育資源,聚焦德育素養,完善德育體系,注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尋找最大德育效度的方法、工具系統和教育技藝流程,更好地完成德育工藝實踐。
研究德育媒體的構成和功能,這是德育工藝實踐研究的重點之一。班主任要將關注重點放在構筑外部環境上,為學生構筑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拓展德育資源,提升道德素養。班主任可以組織各種班級聯誼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懂得文明禮儀,獲得生活體驗。
由于不同學生的生活習慣、個人修養、性格愛好等各有不同,所以他們在彼此相處時也有可能產生矛盾。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懂得以禮待人,筆者設計了班級聯誼會,以茶話會的形式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生發現,一些平常較少接觸的同學,可能和自己有相同的興趣愛好,他們試著和這些同學接觸,拓展了溝通渠道。此外,在班級聯誼活動中,筆者還讓學生說說在同學溝通中遇到的困擾,結合具體事件找到解決方案。如有學生的性格比較活潑,喜歡大聲說話,影響到他人,在多人提出這一點后,他認識到這是不文明的行為,需要改正。
在德育一體化工作中,班主任要將文明禮儀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校園中營造尊師重道、互助友愛的學習環境。在班級聯誼活動中,學生發現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共同點,并認識到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存在的問題,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班級生活納入德育,拓展了德育的途徑。
班主任要主動聯系學生家長,了解他們在德育工作上有什么深刻的認識。在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方面,是否有獨特的見解。可以邀請家長來學校舉行講座,也可以組織各種家校聯合活動,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提升道德修養。
教師要聯系學生家長,引導有能力的家長參與到德育系列課程的設計中,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科學思想、健康和諧生活、社會責任擔當”等若干角度制作多媒體課件。在家長群策群力下,很快就有了內容豐富的班本課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閱讀,進而拓寬認知視野。筆者還引導家庭進行橫向溝通,如有的家長對心理學頗有研究,和孩子的關系也很融洽,他可以幫助那些親子溝通有問題的家庭解決困擾。在活動中,更多的家長認識到德育不是簡單的說教和批評,要掌握方式方法,注意尺度,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
部分家長對于德育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家庭溝通中也常常出現問題。所以班主任要引導不同家庭之間加強溝通,了解教育、提升孩子品德的正確方法。同時也能進一步拓展德育資源,充分利用家庭元素。
吸收各種社會力量,也是拓展德育資源的好方法。班主任要聯系居委會、社會公益組織等部門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增長學生認知,更好地了解并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筆者組織學生參與到和傳統美德有關的活動中,如美術館組織了和“孝順”有關的繪畫展,學生可以參觀訪問,了解繪畫的內容,思考其中展現了哪些傳統美德,要如何繼承發展這種美德,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孝順自己的父母等長輩。此外,筆者還聯系了社區居委會,了解在社區中有哪些90 歲以上的孤寡老人,帶領學生到老人家中拜訪,給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認識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從孝順自己的家人開始,過渡到尊重社會的老人。讓傳統美德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
班主任要引導社會各界主動參與到德育一體化的工作中,構筑學校、家庭、社會多元一體的教育模式。只有整個社會都提升了德育認識,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加強個人內在修養,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培塑道德品質,促使他們更好地傳承優秀的品德。
在德育一體化背景下,要達成最大的德育效果,就要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所以班主任要聚焦核心素養,不斷完善德育體系。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包括社會參與、文化基礎、自主參與這幾個方面。以社會參與為例,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國家認同感。
在“我為社區做貢獻”主題活動中,學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責任,反思自己在班級管理中承擔了哪些責任,在社會建設中自己又要承擔哪些不同的責任。其次,學生要以社區為基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為社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將責任擔當融入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社區的一分子。
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初中生要擁有誠信、善良、友愛、合作、責任等優良品質。在活動中,要和同伴緊密合作,具備責任擔當,這樣在融入社會生活后,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建設國家的行列中。
文化基礎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班主任要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豐富學生的人文積淀,激發人文情懷,陶冶審美情趣。此外還要培養他們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班主任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并組織他們參與到各種文化活動中,讓學生產生愛國愛家的情感。
結合“愛國情懷”這個主題,筆者設計了一系列活動,融入學生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升旗儀式中,學生要了解中國的歷史,了解革命先輩為了國家付出了哪些努力,講述生動具體的革命故事。在早自修中,筆者讓學習委員、語文課代表等自主討論,設計和傳統文化有關的探究項目。如了解中國古代的邊塞詩,體會古人想要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想法,感受他們的愛國情懷。又如在德育大講堂中,每名學生都可以成為德育講師,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講述自己對家國的認識。如有學生將愛國和“大國工匠”這個主題結合在一起,認為自己將來也要做好本職工作,建設祖國,回報社會。
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愛國情懷,學生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而奮斗。通過寫倡議書、組織升旗儀式、設置德育大講堂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積淀人文情懷。
在自主發展方面,班主任要提升學生社會學習能力,讓他們變得樂學善學,勤于反思,增強信息意識。在健康生活方面,則要促使學生形成珍愛生命的意識,健全人格,強化自我管理。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自主修正,加強自我管理,全面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自我找碴”活動中,筆者讓學生通過自查、互查的方式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試著改正。如有學生通過自查發現自己的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得過且過,做事三心二意,但是他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同伴的提醒下,他注意到自己沒有很好地安排時間,總是先玩再學習,有拖延的習慣。對此,筆者引導他強化自我管理,通過制作“行程管理簿”的方式,將一天的時間分割成若干部分,并進行規劃安排,設計好運動、休閑、學習的時間,在完成每天的計劃后給自己打分,說說今天的完成效率。在一段時間后,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逐步改善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不良習慣。
在德育一體化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覺修正意識,要避免一味地灌輸或批評指正,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在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改進。通過構建“思、改”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德育工藝要求教育者研究受教育者的構成和特質,并結合他們的學情特點,設計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班主任要仔細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并設計相關的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激發情感,提升道德修養。初中生活潑好動,所以班主任可以組織和文學欣賞、藝術表演有關的主題活動,引導他們參與其中,并將道德品質方面的問題融入其中,讓他們在培養審美情趣的同時發展價值觀、人生觀。
筆者結合中國傳統節日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激發愛國情感,培養審美情懷。學生通過“誦讀詩文、描繪節日、謳歌贊美”等一系列活動展現自己對美的理解。在“誦讀詩文”中,學生要自主尋找和節日相關的古詩詞,并誦讀感悟。在“描繪節日”環節,學生可先參與節日民俗活動,或欣賞與之有關的繪畫、影視劇作品,并通過拍照、繪畫等方式,記錄自己參與活動的場景。在“謳歌贊美”環節,學生可以選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展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班主任要基于德育一體化的理念,將本土資源、傳統文化、中西方文化對比等各種不同的內容設計成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德育一體化要將人體結構作為模型,將全息人格分解成道德、行為、情感、抉擇等各種部分,以生命進化為前提,組織各種養成活動,構筑內外和諧的發展模型,促使學生全面提升。班主任可以關注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健全人格。
有的學生性格比較急躁,容易和他人爭吵,為了讓學生學會控制情緒,筆者設計了養成活動。首先為學生介紹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如運動法、講述法、情感宣泄法等等,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其次,給他們介紹古人和他人相處的具體例子,讓他們用小品的方式展現出來,思考古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智慧。最后,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進行角色扮演,還原吵架、打架的過程,并試著用其他更智慧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也鼓勵他們用總結出的新方法調整人際關系。
班主任要圍繞堅韌不屈、互幫互助等美好的品格設計各種養成活動,讓學生經歷從不習慣到習慣,從習慣到適應的過程。將文明禮貌和健全的人格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其更好地發展。
在組織集體活動時,班主任還可以設計一些志愿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奉獻愛心,這樣學生能一步步強化正確的道德觀,認識到個人的付出能構筑和諧美好的環境,促使社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筆者組織學生參與到“心連心”主題活動中,讓他們了解班級中有哪些需要幫助的同學,如有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同學可以在課后和他一起做作業,借助實踐活動,幫助其消除寂寞孤獨的感覺。一些學生是學困生,在學習上有困難,同學們可以幫助他找出問題,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部分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學生可以通過為其過生日、贈送學習用品等方式,讓他感受到班級的溫暖,避免他們因為經濟狀況而和同學產生隔閡。通過“心連心”主題活動,學生接受了他人的關愛,同時也奉獻了自己的愛心,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班主任可以積極聯系各種社會組織,引導學生參與到志愿者活動中,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在學校中是否也有需要幫助的同學,從自己身邊的同學開始,奉獻出自己的一片真心,漸漸地,能培養他們積極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德育工藝實踐是指在德育一體化的背景下,不斷拓展德育資源和途徑,建立完善的德育體系,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采用各種德育輔助手段,促使受教育者得到身心教育,努力提高德育施教工藝水平,對學生起到正向作用,提升學生德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