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瑩 伍林生
摘要:在信息多元交互的全媒體時代,網絡環境紛繁復雜、多元價值觀相互碰撞。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面臨教育環境復雜、教育內容時代性不足、教育主客體媒介素養有待提高等問題。對此,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環境,增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的時代性,增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客體媒介素養,以提升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實效。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1]。當代大學生是網絡的主力軍,具有較強的批判精神和個體意識,但涉世未深,缺少獨立理性思考的能力,面對海量、高速、多樣的網絡信息,容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為此,加強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升全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不斷鞏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指導地位尤為重要。
一、全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價值意蘊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加強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是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凝聚力的重要舉措,是維護總體國家安全的應有之義,也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現實需求。
(一)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凝聚力的重要舉措
“全媒體的迅速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2]。信息多元交互的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新聞熱點事件面前人人都是“發言人”,各種評論見解、利益訴求不斷涌現,網絡輿論主體多元帶來價值觀念的多元碰撞,信息傳播突破了無媒體時代的人際傳播模式和傳統媒體時代“由上至下”的大眾傳播模式,話語權逐漸從精英走向大眾,顛覆了基于權威性與中心化的傳統輿論引導模式。
(二)維護總體國家安全的應有之義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網絡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防線。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事關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大局、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政權穩固,加強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是維護總體國家安全的題中應有之義。
(三)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現實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獻”[3]。處于人生“拔節孕穗期”的大學生社會閱歷淺,容易受到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需要精心栽培和引導。因此,培養政治立場堅定、專業技能過硬的時代新人必須牢牢把握網絡這個重要陣地,教育引導廣大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增強大學生對網絡信息辨別能力,使廣大大學生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全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困境
全媒體時代,網絡信息包羅萬象,多元價值觀相互碰撞,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環境更加復雜。同時,部分教育者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媒介素養等方面不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一)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環境有待優化
全媒體時代,“信息生產與傳播不再是‘政治力量設計、主導和控制下的運行模式,而是轉移到‘社會力量的手中”[4],網絡活動中的個體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網絡意識形態大眾化,信息傳播方式日益廣泛,海量信息像空氣一樣彌漫在網絡空間的每個角落,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內容,也為各種社會思潮的傳播提供了新場域。
(二)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時代性不足
大學生作為網絡主力軍,他們活躍于微信、微博、抖音等各大網絡媒體平臺,樂于在網絡空間分享自己思想觀點,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全媒體環境中,信息的傳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這就要求教育者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豐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此外,部分教育者在話語表達方面缺少吸引力。網絡語言往往因其活潑生動、戲謔詼諧的表達方式深受廣大大學生的喜愛,而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表達往往嚴謹科學但缺乏趣味性,加之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難以吸引大學生興趣,從而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效果。
(三)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客體媒介素養有待加強
就教育客體而言,新時代中國大學生成長于信息多元的網絡時代,他們思維活躍,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具有較強的批判精神和個體意識,常常對各種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他們涉世未深,思辨能力較弱,缺少獨立理性思考的能力。就教育主體而言,意識形態教育本質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錯綜復雜的網絡環境要求教育者除了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知識,還要求教育者具備良好的網絡媒介素養。而目前部分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網絡媒介知識結構相對單一,“對各類網絡現象、網絡熱點、網絡新‘梗、網絡風潮了解不多,與學生之間出現了網絡知識層面的‘代溝”[5],自然難以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媒介素養培育。
三、全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優化路徑
結合全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困境,增強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效果要從優化教育環境、更新教育內容、增強媒介素養方面入手。
(一)營造良好的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環境
一是完善網絡立法,推進網絡道德建設?!胺墒堑赖碌谋U?,可以通過強制性規范人們行為、懲罰違法行為來引領道德風尚”[6]。相關部門應切實加強網絡立法,增強網絡道德建設,引導網絡媒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二是加強網絡輿情引導。政府以及主流媒體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跟蹤監測,對網絡輿情進行正面引導。三是積極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堅持嚴肅性和活潑性相結合,多樣性和時代性相結合,依托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平臺積極宣傳優秀網絡文化作品,打造校園全媒體傳播矩陣,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
(二)增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內容的時代性
全媒體環境下各大社會熱點事件為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供了鮮活素材,教育者要大力推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和全媒體深度融合,增強意識形態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教育者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聚焦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敢于直面學生需求,解答學生內心困惑,引導大學生形成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認識。在意識形態教育話語表達方面,要積極適應互聯網語言特點,堅持嚴肅性和活潑性相結合,善用通俗易懂、活潑生動的表達方式,拉近主流意識形態理論和學生的距離。在教育方法方面,將全息媒體先進的VR、AR、MR等虛擬技術靈活運用于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過程中,讓意識形態教育也可以變得“很潮”。
(三)增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客體媒介素養
就教育主體而言,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對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育的基本原則、實現路徑、方法策略等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網絡媒介的交互性,創設教學信息化的課堂環境,引導和組織學生增強信息化意識、提升網絡信息技能。就教育客體而言,大學生要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課程資源以及各大網媒平臺豐富的網絡課程資源提升自身媒介素養,增強對各類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在參與網絡活動的過程中,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與道德規范,并主動約束自身網絡行為。此外,學校還應積極開展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和團學活動,充分發揮大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其在參加活動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解和認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郝保權.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新趨勢[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1):127-135.
[5]王鑫云.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育研究[D]. 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21.
[6]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J].求是,2015(1):3-8.
(作者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