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
摘 ?要:隨著現代技術生產的高速發展,我國已步入信息化智能時代,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各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涌現出來,加之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智慧作業”項目應運而生,為教學方式帶來變化。江西省“智慧作業”系統充分依托大數據實現因材施教,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助力教學。“智慧作業”系統作為一個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家庭學習環境完美結合的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能更好地協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及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智慧作業;因材施教;精準教學
在本校開展“智慧作業”實踐的近一年時間里,全校各教研組實施了一系列有效的行動。一是開展了交流研討、課程設計、專題示范課及評課反思總結等活動;二是通過課前分析學情、資源導學、智能備課,課中互動交流、合作學習、因材施教、精準教學,課后名師微課、舉一反三、個性指導等三大環節,把“智慧作業”平臺引入日常教學,探索發揮“智慧作業”在教和學中減負增效的有效途徑。
這些行動為實現“智慧作業”教學和課堂的高效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教職人員也對“智慧作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應用體會。
一、“智慧作業”教學的應用原則
(一)巧用“智慧作業”資源備課
第一,教師在備課時應知道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中有何知識點,學生必須熟悉掌握到何種程度。第二,教師應仔細鉆研課本,正確掌握課程的重難點,將三維目標制定得集中、具體、合理。第三,教師應重視學情,以學生為本,通過“智慧作業”搜集到的數據,分析學生的學情,實現智慧備課。只有當課前準備做到了心中有數,課堂教學才能實現量身定制;才能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知識情況,及時推送相關資源輔助學習,最終為課堂教學添彩增效。“智慧作業”的反饋功能,恰到好處地為教師備課提高了數據支持,教師能夠利用它更好地分析學情,使得備課有據可依。
(二)因材施教,精準教學
在課堂中,教師一是要多利用生動有趣、鮮活形象的聲音、圖像、視頻等表現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是要在課堂中利用教師自身的洞悉力,及時捕捉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感交流與知識反饋,通過觀察學生活動表達、巡視教師指導、課堂練習等方式,加強隨堂測試,檢驗教學成效,準確分析,合理評估,因材施教,精細化教育;三是要引導學習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四是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堅持正面評價,以鼓勵學生為主,且考評方式應靈活多樣,以達到評出動力,評出成效。如此,方能從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層層深入,滲透智慧教學理念。
(三)舉一反三,個性輔導
作業是學生學習成效的反饋。為了避免大量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成效產生負面影響,“智慧作業”就此應運而生。教師可以針對“智慧作業”后臺大數據反饋的作業檢查情況,在“質”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將作業檢查、設計布置的重心與難度落實到教學效果反饋稍差的知識點上,運用“智慧作業”微課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點,拓寬知識面,做到舉一反三。
二、“智慧作業”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把握學情
合理掌控基本學情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基石。教師應提前使用“智慧作業”系統精確地了解本班學員的基礎知識點掌握情況,以幫助教師因材施教。如通過引導學生回顧《精衛填海》作業本習題,從解析中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并試著在新的文章中加以運用,從而發揮出“智慧作業”資源課前導學的作用,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方法引導
其一,教師應在讀熟讀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利用手頭資料和課文中的批注試著去了解語句的含義,并且在教學中利用《語文作業本》中本課練習第二題的智慧作業微課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其二,教師應創造自讀自悟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自學。此環節是將“智慧作業”運用到課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的嘗試。
(三)化解難點
當教師教授重難點之際,教師可以播放“智慧作業”微課,引導學生品味課程知識中難以理解的內容,并促使其利用“智慧作業”資源在課中分解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從而啟發學生自主學習。
(四)及時指導
首先,教師可以指導與學生的交談,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說說從王戎那里獲得了什么?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多數學生都能說得相當準確,這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其次,教師可以設計問題:你還讀了哪些史學名人軼事呢?引導學生講出了司馬光砸缸事件等,并從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身邊,找到了他們身邊的閃光點,讓學生明白做任何事都要學會分析方法,才能得到最合理的結果。最后,教師可結合本課作業本上最后一題:《楊氏之子》課外閱讀題的名師微課。從而輔導學生完成了練習,使學生在過程中拓展了思維。
(五)精準輔導
本次作業要求學生運用“江西智慧作業”App和機頂盒,認真聽一聽錯題微課。這樣,學生便能根據自己的具體答題,選擇“智慧作業”微課,免費體驗教師“上門輔導”輔導的待遇。這充分發揮了“智慧作業”課后練習鞏固的作用。
經過以上嘗試,教職人員明顯體會到“江西智慧作業”減負增效且精準高效的優越性。也使得更多教師可以在合理使用課程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將“智慧作業”微課資源作為推動高效課堂的重要教學工具。在這一過程中運用課程資源對課程內容加以補充,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開闊學生的眼界,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智慧作業”教學應用實踐的體會與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智慧作業”輔導學生按照自身的教學步調開展個性化教育教學,由過去“我教、你學”,到現在“你學、互教”,教學上更多地是在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交流及解決問題。一方面,教師為所有需要幫助的中小學生提供了人性化引導;另一方面,每名中小學生都能夠按照自身的需要進行有選擇性的讀書和寫作。
可見,“智慧作業”能夠較大程度上實現精準教學、分層教學及因材施教,更有利于了學生的個人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職人員深深地體會到“智慧作業”的優勢,也進行了一些反思:
其一,“智慧作業”教學應用要做到“心中有生”,重在啟惑、解惑。“智慧作業”教學應用中所涵蓋的知識點,既能進行試題精講、試卷分類歸納,也是方法傳授、課堂教學經驗等教育技能的經驗介紹與演示工具。因此,在“智慧作業”教學應用過程中要做到真問題、真智能、真對策、真精準,教師要在這個實際、具體化、經典事例化的教與學活動情境中,使學生能更高效地掌握知識點、培養學生的互動思維技巧。
其二,教師在“智慧作業”教學應用中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一方面,教師讓每名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要求學生依據自我狀況來組織和管理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預習或回看“智慧作業”錄像解說,可以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完。學習者瀏覽視頻的節奏快慢全由自我把握,明白了的快進或跳過,沒明白的倒退或重復瀏覽,也可停下來認真反思或做筆記。如此,學習者才真正地變成了學習的主體。當學生一直處在思考、分析、探究、提高的狀態中,才真正做到了個性化教學。
其三,“智慧作業”教學應做到“抓住特點”,重在學生的個性和發展。首先,“智慧作業”教學應用更像一對一輔導,學習者能夠按照自身的學業步調開展個體化學習。由過去“我教、你學”到現在“你學、互教”,授課更多的是教師間、生生間互動交流,“智慧作業”教學應用打亂了原有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用一種更加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更能適應孩子需求的方式組織了課程。其次,教師為需要幫助的學員提供人性化指導,每名學生都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來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和作業。可見,“智慧作業”教學應用也可以更好地實現精準教學、分級教學及因材施教,更利于學生的發展。
其四,“智慧作業”教學應用得益最大的是學生,挑戰最大的是教師。首先,在“智慧作業”應用過程中,教師除了對課程標準和內容有精準掌握之外,還需要針對學生的基礎情況和知識內容做二次加工,要精準地因材施教,為學生做抉擇,為學生做取舍,以保證教學的準確度、針對性和簡潔性。其次,“智慧作業”教學模式下,課堂時間也由課堂范圍擴大到了學校范圍,而知識傳遞方法也由課堂上一師對多生,變成了一師一生。因此,盡管中小學生由于認知基礎差異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在“智慧作業”教學模式下,也能較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與發展。
其五,要優化利用“智慧作業”。目前很多教師仍僅停留在批改、推送、看“智慧作業”微課這個層次。怎樣運用好網絡資源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成為一個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在課堂中利用“智慧作業”檢驗學習掌握情況。例如,在教授《精衛填海》一課內容時,教師應提前使用“智慧作業”精準地了解本班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以便于教師因材施教。通過引導學生回顧上一課的習題,促使學生在解析中逐漸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并試著在新的文章中加以運用。發揮出“智慧作業”資源課前導學的作用,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又如,當教授重難點之際,教師應播放“智慧作業”微課,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發揮出“智慧作業”資源在課中分解重難點的作用,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方法,啟發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以上嘗試,師生明顯感受到“智慧作業”在減負增效上的優勢。第二,教師應引導學生和家長利用“智慧作業”開展自主學習。一方面,“智慧作業”給學生的幫助是可以查看到自己的錯題,以及后續相應的錯題微課推送。學生在課后運用“智慧作業”微課進行鞏固復習,實現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智慧作業”也給家長帶來了方便。很多家長因為自己對教材不了解,對孩子教育缺乏耐心,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等各種原因,難以及時給孩子做輔導。而在“智慧作業”模式下,家長只需要連接一個終端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對于作業,家長可以反復查看,反復研究。看完之后,再來一個“舉一反三”,這樣減輕了教師和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時的困惑,同時也讓學生做到知識不拖欠,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由于沒有時間、地理限制,家長還能有針對性地利用“智慧作業”隨時隨地指導孩子再學習。
四、結語
“智慧作業”的及時評價、精準推送和個性學習,讓教學更加高效。教職人員也將充分利用“智慧作業”,不斷探索現代教育教學模式,服務于師生和家長的教與學。在中國邁入高新技術時代的今天,教育界應拋棄傳統的教學方法,秉承民主科學的教育原則,持續發展創新能力,通過自身資源優勢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充分融合,實現精準有效的教育,積極培育適應未來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事業的路途上昂首闊步,在回答好時代之問上譜寫了新的篇章。因此,我國應繼續推動信息化教學的前進步伐,建成現代智慧校園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娟.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分析[J]. 課外語文,2019(04):166+168.
[2]銀山.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策略[J]. 天津教育(下半月),2018,(010):240.
[3]石秘坤.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實踐分析[J]. 中小學電教(下),2011(09):49.
[4]徐小芳. 智慧作業和微課支持下的高中數學精準教學探索[J].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2(11):62-65.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