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見行,張 村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能源與礦業學院,北京 100083)
研究生培養是大學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成分,在研究生培養階段,大學圍繞學生的研究潛力進行培養[1-3]。研究生培養又可以分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這兩個階段。在碩士研究生培養階段,大學中的高等教育主要圍繞研究生初步的科研能力進行培養,以期通過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培養訓練碩士研究生的基本創新能力及掌握相應的研究方法。而在博士研究生培養階段,大學中的高等教育主要圍繞研究生的創新理念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以期通過博士研究生階段的訓練讓研究生獲得創新思維,并在創新能力上有一個明顯的飛躍,從而為后續可能開展的研究工作鋪墊基礎。
本文第一作者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能源與礦業學院擔任專職教師一職,并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并指導多名碩士研究生[4-5]。通過在多年工作中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總結和分析,本文作者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展開探討,首先針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大學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應當與高等教育接軌,從而提升研究生的學術水平。下面,本文將從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分析、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的培養模式探究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本文第一作者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能源與礦業學院采礦工程專業擔任專職教師,同時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并指導若干碩士研究生。在全職指導本人名下碩士研究生的同時擔任研究生專業課授課教師,因此在指導本人名下碩士研究生同時,能夠與專業領域內的諸多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接觸。
通過在指導碩士研究生以及與諸多研究生接觸的同時,發現當前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最為明顯的問題是當前研究生在查閱文獻或進行文獻綜述工作的過程中,普遍針對的是中文參考文獻。與之相比,英文參考文獻所占的比重明顯較少。這一點,在碩士研究生學習過程和文獻綜述中更為明顯。
通過與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行討論可以知悉,研究生在查閱參考文獻過程中往往認為閱讀英文參考文獻難度較大,很多專業領域內的英文專業名詞掌握并不清楚,因此給英文文獻的閱讀造成極大的困難。此外,英文文獻的寫作方式與中文文獻的寫作方式有明顯區別。例如,英文文獻的寫作過程中,很多以被動句的方式進行書寫;但中文文獻的寫作過程中,往往更習慣以主動句的方式進行書寫。而這種書寫方式上的差異也造成研究生在閱讀英文文獻過程中的困難。此外,在英文文獻中,國外學者在書寫過程中往往使用復雜的從句,如主語從句、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等。而英文文獻中這種復雜從句的頻繁使用,造成以漢語為母語的研究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諸多不便。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研究生在進行文獻綜述工作中,往往更傾向于中文文獻的閱讀和查找,久而久之,忽略了對英文文獻的查找和閱讀。這種問題在短期內之內可能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沒有明顯影響,但長期來看會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產生顯著影響。首先,學術研究不應該區分語言上的差異和地域上的差異,長期只關注中文文獻的研究現狀,容易忽視國際上對該方向的研究進展,因此容易陷入“閉門造車”的困窘;此外,長期只關注中文文獻,容易造成對國際上該方向研究熱點缺乏關注,從而導致在個人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上的迷失。不利用更好地激發自己在個人研究方向產生更好的想法和創新理念。
因此,綜合對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進行分析,當前研究生在文獻查閱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中文文獻,缺乏對英文文獻的查找和閱讀。這對日后的科研工作造成阻礙,因此亟需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
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本文作者根據個人的碩士研究生指導經驗、研究生課程講授經驗以及與諸多研究生的交流心得,提出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在該培養模式中,本文指出首先可以圍繞研究生的文獻檢索能力進行培訓。在前期調研過程中發現,研究生普遍能夠熟練使用“知網”“萬方”和“維普”等中文數據庫進行文獻查找和下載。但很多研究生并不能夠熟練掌握Web of Science、Engineering Village 和Scopus 等數據庫的使用情況,此外,相當數量的研究生并不了解ResearchGate、ESI 高被引用和ESI 熱點論文等專業名詞的含義,而這影響了研究生對研究熱點的把握,進而限制了后續科研工作的開展[6-8]。針對該問題,本文提出,首先可以對研究生查閱英文文獻和下載英文文獻的能力進行培養。例如,高校可以創辦一些專門的文獻講座,在這些文獻講座中圍繞如何使用Web of Science、Engineering Village 和Scopus 數據庫的使用情況進行講解,分別如圖1—圖3 所示。

圖1 Web of Science 主頁

圖2 Engineering Village 主頁

圖3 Scopus 數據庫首頁
在講解過程中,講授人可以首先講解如何使用Web of Science 數據庫進行SCI 論文的檢索。此外,在該數據庫中,還可以對各類期刊的影響因子和分區等信息進行查閱,因此,講授人還可以為研究生講解如何使用Web of Science數據庫進行期刊的查找和檢索,從而為后續英文論文的投稿提供基礎。在此基礎上,講授人還可以圍繞Engineering Village 數據庫進行講解。由于工程專業的特殊性,往往對EI 收錄的論文閱讀量比較大。因此,講授人可以圍繞Engineering Village 數據庫進行講解,以期幫助研究生能夠方便的利用該數據庫進行工程論文的查閱和下載。
除了Web of Science 和Engineering Village 數據庫外,還有一項數據庫應用范圍較廣,即Scopus 數據庫。因此,講授人還可以圍繞Scopus 數據庫進行講解,通過Scopus 數據庫,研究生既可以查閱本人研究方向的重要論文,而且可以查閱本人研究方向的專家學者,從而可以動態地追蹤本人研究方向的最新論文,進而及時更新本人在個人研究方向內的文獻認知。
除了以上提到的數據庫之外,在英文文獻查找領域還有很多便捷的工具,例如ResearchGate,如圖4 所示。因此,講授人還可以圍繞這些英文文獻查找和下載中時常用到的便捷工具進行講解。在ResearchGate 網站,研究生可以注冊個人賬號并將個人的研究論文、研究數據和研究成果等信息上傳于網站中,從而可以將個人研究成果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分享。此外,在ResearchGate 網站上,同樣注冊了很多領域內的眾多專家和學者。因此,研究生在掌握了ResearchGate 網站之后,可以方便地與本領域內的國內外同行進行交流,從而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并強化自己的學術能力。

圖4 ResearchGate 首頁
在掌握了基本英文文獻查閱和下載工具之后,為了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對英文的學習和使用能力,高校可以鼓勵或資助研究生參加英文學術會議[9]。例如,在各行各業,每年由各種國際學會、學術組織或高等院校會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如圖5 所示,而這些國際學術會議的語言一般使用英語。因此,碩士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通過參加這些國際學術會議一方面可以鍛煉自己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另外一方面還可以與行業內的專家、學者以及同行展開交流,從而通過學術交流激發新的學術思想和學術觀點,從而有助于提升個人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10]。

圖5 通過學會官網查找會議信息
此外,研究生在參加學術會議時可以鼓勵學生作學術報告,并可以嘗試不論是在國內學術會議還是國際學術會議上均用英語進行匯報。其優點是一方面可以鍛煉研究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從而可以鍛煉學生使用英文進行匯報學術報告的水平。此外,采用英文進行匯報有助于在場的國外學者進行提問,從而有助于加強研究生與國外學者之間的交流程度,進而為后續科研工作的開展鋪墊基礎,并有助于研究生與國外專家及研究人員之間建立聯絡,最終為后續共同開展研究工作提供平臺和機會。
最后,高校可以舉辦各種學術沙龍之類的活動,并邀請國外的研究人員和高校教師等來高校作學術匯報,通過在高校舉辦小型規模的學術匯報,進一步加強研究生與國外科研人員及高校教師的交流。例如,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能源與礦業學院定期舉辦“礦業之聲”學術講座,通過舉辦這種學術講座邀請國外高校的教師進行授課或開展講座活動,在匯報結束后,可以由現場參與的研究生進行提問并由講授人給予相應的解答。通過這種學術提問和學術回答的形式,加強研究生與國外高校教師交流的機會。一方面可以加強研究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使用英語與國外學者開展學術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舉辦這種學術交流活動,能夠加強研究生與國外學者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從而為后續科研工作提供借鑒和知識儲備。
本文以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為研究對象,采用調研與分析的方式,研究了當前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指出,在當前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往往只關注國內文獻的發表情況,而忽略了國外文獻中對同類研究的分析。這種問題如果長期發展下去,會導致研究生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不能及時跟進國際上的熱點問題,從而造成研究方向產生偏差。本文通過分析發現,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英文學術文獻中存在大量的專業術語,而研究生對這些英文專業術語掌握程度不高,從而造成閱讀上的困難;此外,英文學術寫作與中文學術寫作存在明顯差異,而這種寫作上的差異也造成國內研究生對英文文獻的陌生。另外,英文學術寫作中存在大量的從句結構,而這種復雜的從句結構也造成研究生閱讀英文文獻的困難。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建設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的培養模式。針對這種培養模式,本文作者給出了相應的建設方向。首先,高等院校可以開設學術文獻檢索講座。利用這些講座,高等院校可以邀請專家或文獻研究人員為研究生講解Web of Science、Engineering Village 和Scopus 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并可以講解ResearchGate 等實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從而可以給研究生檢索和下載英文參考文獻提供便利,強化研究生開展文獻綜述工作的能力。
此外,高等院校可以鼓勵和資助研究生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在國際學術性會議中,進行學術報告和學術交流的語言一般為英語。因此,通過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研究生可以采用英語與國外學者進行交流,而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可以鍛煉個人使用英語進行學術表達的能力。此外,通過與國外同行進行交流,有助于激發其新的思維和想法,從而提升創新思維。而且,在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的同時,研究生還可以多做學術匯報,利用學術匯報的機會,讓國外同行多聽取自己的研究進展和研究成果,并邀請國外學術同行進行點評,從而為后續研究工作的開展積累意見,提升后續科研工作的水平。
最后,高等院校可以邀請國外研究人員或高校教師在國內開展小范圍的學術匯報或其他學術交流活動,通過這種小范圍的學術匯報或其他學術交流活動加強國內研究生與國外同行密切交流的機會,既可以鍛煉國內研究生的英文表達和英文交流能力,又可以讓其與國外學者或專家建立合作機會,從而為后續科研工作的開展鋪墊基礎。
本文通過以上方法旨在為國內高等院校研究生培養模式提供新的建設方法和建設意見,從而為建成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提供借鑒,以期提高研究生培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