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潮
(江蘇省南京市第一中學)
針對統編版教材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中的一些教學難點,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生活中熟悉且深信不疑的事例來突破,這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而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用心觀察社會生活,選擇有價值的素材來服務教學,以學生的視角來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讓教學更加有效。
統編版教材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的教學對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場艱難的考驗,特別是當中一些難點,無論是對于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很困難。其中,第六課第三框“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無疑是整本教材中難度最大的。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對于假言推理及其方法這一部分內容有著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推理,其中有些問題學生始終繞不開,桎梏于自己的思維定式。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件與后件的關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過來,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依據這種邏輯性質進行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時,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這里學生的理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于在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而在結論中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或者由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而在結論中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都是錯誤的推理結構,這一觀點很多學生無法理解。例如教材上所給探究與分享的示例:
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她們就一起去圖書超市買書。
第二天上午沒下雨,
所以,她們一定會去圖書超市買書。
這樣由前件推出后件學生能夠很順利地理解掌握,但是對于第二個推理,即:
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她們就一起去圖書超市買書。
她們一起去圖書超市買書了,
所以,第二天上午一定沒下雨。
這樣由肯定后件而推出前件的無效性推理,很多學生就無法理解,因為,在他們的思維定式里,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她們就一起去圖書館,現在她們一起去圖書館買書了,那肯定就沒有下雨呀,關鍵在于,從生活的實踐上看,沒有下雨,沒有去圖書館,這樣做也完全正當合適,沒有任何不妥,所以很多學生這時候就陷入思維的定式里無法自拔。
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所斷定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過來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據這種邏輯性質進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時,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這里學生也能順利理解并掌握,但是,對于由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而在結論中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或者由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而在結論中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都是錯誤的推理結構,這一點,學生理解也相當困難。例如教材中提供的示例評析:
只有患者甲接受了做手術,他的疾病才能治愈。
患者甲沒有接受做手術,
結論:患者甲的疾病不可能治愈。
這一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是由前件假,推出后件一定假,這一點學生能理解并掌握,但是對于另一推理:
只有患者甲接受了做手術,他的疾病才能治愈。
他的疾病沒有治愈,
結論:患者甲沒有接受做手術。
這一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就是由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推出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這是一個無效的推理結構,但是學生在這里理解就很困難,有部分學生就認為只有接受手術,病才能治愈,現在病沒有治愈,那應該就是沒有做手術呀,關鍵是邏輯上他會不自覺地用結論“患者甲沒有接受手術”,推理得到“他的疾病沒有治愈”,來驗證他的推理,給人一種推理正確的假象。
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思維障礙難以跨越時,就需要教師通過恰當的方式為其點撥,打破思維的桎梏。根據學生處在這樣思維定式中的情況,筆者分析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學生在生活中熟悉且深信不疑的事例,來突破他們思維上的障礙。根據筆者的觀察和構思,可采用人們基本上每天都要經歷的事例——過馬路看紅綠燈,來突破難點,設計教學。
在講到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時,筆者引導學生列舉這樣的示例:
只要看到紅燈亮起,我們就要停下來,
現在紅燈亮起了,
所以,我要停下來。
這一推理是由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其推理結構是有效的。當然,如果我沒有停下來,則紅燈肯定沒有亮起來,否則肯定要出交通事故,所以通過否定后件來否定前件,這一推理結構也是正確的。再看:
只要看到紅燈亮起,我們就要停下來,
現在,我停下來了,
紅燈一定亮起來了嗎?
通過生活經驗,學生得出,我停下來,可以是紅燈亮起,也可以是紅燈沒亮,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由我停下來這個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出紅燈是亮了還是沒有亮這樣的結論,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由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而在結論中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是一種錯誤的推理結構。同理,我們也可以推出,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而在結論中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也是錯誤的推理結構。(即當紅燈沒亮時,既可以停下來,也可以不停,紅燈沒亮的情況下不能必然地推出停或者不停的結論)
當講到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時,筆者引導學生用綠燈的例子進行探究:
只有綠燈亮起的時候,我們才能通行。
現在綠燈沒亮,
則我們不能通行。
同樣的,
只有綠燈亮起的時候,我們才能通行。
我們通行了,
則可以推出綠燈亮起了。
這兩個推理符合我們生活的常識,也符合邏輯思維的要求,即如果否定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其推理結構是正確的。再看:
只有綠燈亮起的時候,我們才能通行
現在綠燈亮起來了,
那么我們是不是一定通行了呢?
從生活的常識中,我們可以得出,當綠燈亮起,我可以選擇通行,也可選擇不通行,這兩個結果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說,在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時,由肯定前件,不能必然得出通行或者不通行的結論,因此,在必要條件假言推理中,由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而在結論中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是錯誤的推理結構。同理,也可以得出由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而在結論中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也是錯誤的推理結構。(即當我們沒有通行時,綠燈可以亮起,也可以不亮,沒有通行的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出綠燈是否亮起的結論)
在教學實際中,通過列舉“紅綠燈”的事例,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中的難點,突破了思維的定式,打破了思維的桎梏,這也啟示筆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1.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處處是素材。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力求構建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結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我們的教學要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社會實踐,善于挖掘學生身邊的人與事,來用于課堂教學,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就需要學科教師平時養成多觀察、多積累、多揣摩的習慣,在日常的生活中,時刻做一個有心人,不僅要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熱點,對于生活日常也要有所關注,平常的生活中蘊含了無窮的智慧,充滿了課堂教學的素材。就像有句老話說得好: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的,生活中不缺乏教學素材,只要我們用心發掘,生活處處是素材。
2.堅持主體性與主導性相結合。新課標理念一直強調在教學中堅持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統一,那么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如何堅持主體性與主導性相結合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平時的備課和教學中要有學生觀,要堅持以學生的視角進行備課和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因為學生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受眾,教師的教學要通過學生的學習來承載和體現效果,如果想要教學富有成效,教學的設計和組織就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視角來進行。例如在這一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正是針對學生在思維上比較難以理解的點,從學生的視角去思考: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是怎么去思考的?他們有怎樣的思維定式?如何從學生的視角來進行有效地突破?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筆者選擇了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景——過紅綠燈,以及通過生活經驗得出的確定不移的答案——紅燈停、綠燈行,來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從實際的操作來看,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中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有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筆者認為選擇的路徑得當,我們的努力才有效果,如果選擇的路徑不對,那么,越努力,離目標就越遠。在教學中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讓教學高效。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應是機械教條的,而應該是靈活多變的。雖然說教無定法,但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是有著一定的規律可循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上好思想政治課提出了“八個相統一”,教師要深刻領會習總書記的講話思想,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通過設置議題,讓學生通過討論、辯論,形成觀點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案。例如,在這一節課中,筆者就通過指導學生對過紅綠燈情況的討論,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相關難點問題,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通過充分的過程性評價對學生活動給予積極引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有效達成教育教學目標。
習總書記說,講好思想政治課關鍵在老師。這是對教師的莫大認可,同樣也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期待。作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師,為了不辜負黨和國家的信任,我們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用心去觀察社會生活,選擇有價值的素材來服務教學,以學生的視角來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