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玲,王昭靜
(湖南農業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全面構建能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1]。加強勞動教育是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貫徹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手段。高校要準確把握勞動教育的內涵,通過構建德智體美勞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高質量的時代新人。
勞動教育由來已久,“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就是勞動教育在我國古代的具體形式。《中國大百科全書》對于勞動教育的定義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2]。《意見》中明確指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點不同:基礎教育階段強調對學生勞動意識、習慣以及知識與技能的培養;高等教育階段強調通過勞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勞動育時代新人。曲霞和劉向兵[3]認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思想教育、勞動技能培育與勞動實踐鍛煉從而全面提高大學生勞動素養的過程。高校擔負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責任,高校勞動教育要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在教育過程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技能培訓以及實踐鍛煉。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有了新的內涵和價值:其指高校在國家政策以及教育方針指導下,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情感培養、勞動技能訓練以及勞動習慣養成,并且具有明確目標、清晰導向和完備計劃的教育活動。
1.2.1 高校加強勞動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自我之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勞動教育的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4]。勞動創造了人,人的全面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人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包括體力、智力、才能、品德多方面的發展。高校推進和加強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價值觀念、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自我之需。新時代勞動教育被納入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勞動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和重視。對于高校來說,培養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是勞動教育的本質目的和核心任務[5]。要想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就必須加強勞動教育,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課程與實踐,不僅能增加勞動相關知識,提升勞動價值觀念,還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1.2.2 高校加強勞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6]。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新時代的大學生大多成長在春風里,沒有經歷過缺衣少食、饑寒交迫的困境。極少部分大學生在父母家人的溺愛下,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也有些大學生持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觀念,輕視勞動和勞動者,缺乏正確的勞動認知。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求高校必須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 培養具有責任心和擔當的新時代高質量人才。高校要將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貫穿于勞動教育實施的全過程,將勞動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落實以德樹人、以德育才的教育理念,發揮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
1.2.3 高校加強勞動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7]。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正是因為祖先們的辛勤勞動和自強不息才得以延續。艱苦奮斗的勞動精神品質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內在驅動力。新時代高校肩負著培養高質量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重任,加強高校勞動教育對于培養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高校大學生參與勞動教育可以磨練意志、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樹立“實干新邦”的勞動價值觀,扎扎實實地推進社會發展和進步,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意見》明確強調,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1]。德智體美勞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要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必須將德智體美勞結合起來,實現五育融合協同育人。高校應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充分融入德智體美的教育要素,使學生在勞動教育中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品德,增加知識儲備,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審美情趣,促進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3.1 勞動可以樹德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8],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勞動是人的本質,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人勞動能力的保障,也離不開良好品德的支撐。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在于培養學生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道德品質。良好品德的養成是學生對事物形成的認知過程,而傳統的德育常通過說教和書本進行知識灌輸,大學生不僅會有抵觸情緒,也難以真正領會道德的內在涵義。高校要在勞動教育理論教學和勞動實踐的過程中融入思想價值觀念的教育,潛移默化地加強思想價值觀念引導,使大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通過身體力行的勞動深刻認識到實干興邦的道理,從而達到“樹德”的目的,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3.2 勞動可以增智
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學生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學校智育的主要任務。蘇霍姆林斯基[9]說過,勞動教育是對年輕一代參加社會生產的實踐訓練,同時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用勞動教育來增長學生的才智也是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的主要呈現形式,只有通過勞動實踐的檢驗才能更好地獲得真知。在理論教學中,大學生可以學習到實用性的理論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大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處理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理論知識儲備,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開展高校勞動教育實踐可以讓大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學習勞動知識、掌握生產勞動技能以及生活技能,從而促進智力增長。
1.3.3 勞動可以強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機器將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當中解放出來,參與的勞動越來越少。同時許多大學生熬夜、缺乏運動,身體素質普遍較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經常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自覺培養不畏艱難、頑強奮進的意志品質[10]。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可以使大學生強健體魄,同時也可以與體育鍛煉可以相互促進,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其意志力,實現“強體”的目的。
1.3.4 勞動可以育美
美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幫助其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縱觀古今中外,從房屋建筑、家具布置、衣物服飾、碗碟杯筷到書法字畫,無不體現出人類對于美的追求與向往。馬克思曾說過“勞動生產了美”,美是一種形式,其具體承載物是由人類勞動創造出來的。審美觀念形成的基礎和前提是勞動實踐,人在勞動過程中形成對美的認識與評價標準,從而形成審美觀。要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引入審美元素和審美教育;也可以在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環節,通過宣揚勞動模范先進事跡,讓大學生領會到他們高尚的精神品質,使其認識到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形成勞動最美麗、勞動者最美麗的價值觀念,實現“勞動育美”。
1.4.1 堅持黨的領導是前提
縱觀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勞動教育的發展歷史,每一步都體現著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重點支持。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堅定的政治方向帶動高校勞動教育的發展,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勞動教育。新中國成立之初,“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11]的教育方針使得勞動教育成為當時高校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步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將勞動教育寫入教育方針、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對勞動教育的重視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高校要堅持黨的領導,以高校黨委為核心,發揮黨的號召力,按照黨和國家的相關工作要求,讓勞動教育工作落在實處。
1.4.2 培養勞動價值觀念是關鍵
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是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落實教育方針的重要任務。當前一些大學生存在輕視勞動以及勞動工作者的錯誤思想,亟需加強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道德品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高校要注意勞動價值觀念教育并非是填鴨式的灌輸教育,而是要上升至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學習中產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勞動教育不管在哪個時期都具有其重要的育人價值,高校除了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之外,還要將勞動價值觀念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課程內容中穿插勞動價值觀念教育。
1.4.3 明晰實施方案是基礎
明確目標和實施方案是高校落實國家勞動教育相關政策文件的具體表現,是根據學校自身實際情況對國家政策文件的進一步細化。只有制定詳細到位的實施方案,高校勞動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高校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勞動教育的培養目標,通過設置必修課程將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環節之中,對勞動教育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嵌入勞動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為高校推動勞動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使勞動教育有據可循、有綱可依。
1.4.4 提升勞動教育保障水平是條件
高校勞動教育的推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高校在師資隊伍、物質資源、資金投入、勞動工具、實踐場地、安全管理、激勵政策、考核評價機制等多方面提供充足的條件保障和支持。只有建立充足的條件保障機制,夯實勞動教育實施的后盾,才能確保高校勞動教育穩步推進。其中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是提高勞動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師的專業知識、內在涵養、勞動實踐經驗等能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提供內在動力。高校要結合學生專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場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準備充足的物質資源以及資金支持,做好風險預案,建立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12]。
1.4.5 促進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有效融合是補充
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都是學校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是一個系統的整體。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使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相互交織、滲透[13],形成五育融合新格局。高校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將勞動教育價值觀念融入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當中,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將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理念融入到學生德智體美課程學習、校園文化建設各項活動之中,促進高校勞動教育的良性發展。
步入新時代,面對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高校勞動教育要緊跟時代的腳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盡管當前國家大力提倡勞動教育,但受經費、人員以及場地等諸多問題的制約,勞動教育機制在實際的運行和實施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勞動教育如何有效開展,還需要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訂針對性的實施方案,引導學生樹立勞動價值情感,鍛煉勞動技能,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的激情。同時還需要高校聯動政府、社會以及家庭構建協同育人機制,多方推動勞動教育的發展,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