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婷婷
現代詩歌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由于現代詩歌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相對較低,因此很多高中生都不重視對現代詩歌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要圍繞現代詩歌的內容與特點,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增強學生對現代詩歌的興趣,提升其鑒賞與創作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對現代詩歌進行鑒賞時,應以誦讀為起點,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更為直接地對現代詩歌的節奏特點、韻律特征等進行體會。在誦讀中可以采取齊讀、個讀、范讀等多種方式,同時結合學生的誦讀表現做好指導。
比如學習《致大?!窌r,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明確讀音,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與節奏,而后可讓學生自由朗誦,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評價,糾正字音。教師再將問題拋出,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能夠表現作者創作情感的語句,讓學生帶著任務,有目的地進行齊讀,通過“仿佛友人的憂郁的絮語”“仿佛他別離一刻的招呼”等語句,感受作者的傷感與深情,而后學生再進行誦讀時,情感更為飽滿。進入到第二層次后,作者的情感發生了變化,轉變為向往與苦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解讀時,可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使學生明確作者情感變化的原因,并且在誦讀過程中,表現出作者在情感方面的波動。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讓學生繼續進行誦讀,并注意在結尾處,要凸顯出高亢激昂的情緒,以此才能夠給人以鼓舞與希望。最后教師還可讓學生搜集普希金的其他詩歌,并進行自主誦讀,在增強誦讀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擴大閱讀量。
現代詩歌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凝練的語言,非常適合作為誦讀訓練的文本。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誦讀環節,將其與詩歌鑒賞與分析相結合,并在學生誦讀后,針對其表情、流利程度等進行評價,通過誦讀來激發學生對現代詩歌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現代詩歌的語言表達方式具有闡釋性以及隱喻性的特點,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詩中字句進行反復斟酌,領悟作者的實際用意,感受現代詩歌的獨特韻味與魅力。
比如學習《再別康橋》時,教師可將教學重點置于字句賞析中。詩中作者重復運用了“輕輕的”一詞,是否存在重復累贅的問題,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輕輕的”是用來形容作者離別時的招手、走等動作,面對離別應當有不舍的情緒,而運用這詞后,作者灑脫、飄逸的形象更加鮮活。除了“輕輕”,作者還反復運用了“悄悄”等疊詞,這也使詩歌形成了更為輕盈的節奏與舒緩、輕柔、哀愁的感情基調。在句子賞析環節,教師可讓學生在誦讀后,標注自己喜愛的句子,并表達出喜愛的原因。有學生對“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進行了解讀,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作者不能“放歌”的原因,作者在離別之際,周遭環境肅穆而又安靜,在此情境下,作者對曾經的學習生活經歷進行回憶,所以不需要以外放的方式進行表達,這一句也折射出作者灑脫、內斂的性格。
詩歌語言的主觀性較為突出,這些個性表達使詩歌作品顯示出極強的個性色彩。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體驗,通過提煉字句來深入作者創造的詩歌世界,透過文字來聆聽詩人的心聲。
無論是在古詩詞,還是現代詩歌中,意象都極為重要?,F代詩歌中經常會運用空白、虛實結合、意象等隱喻手法。教師在針對意象進行教學時,應以意象為切入點,讓學生更為精準地明確作者的創作意圖,感悟作者在詩中寄予的情感。
比如在《紅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以意象為突破口來解讀詩歌。學生對于紅燭這一意象并不陌生,它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如“何當共剪西窗燭”“蠟炬成灰淚始干”等。而紅燭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喜慶、歡樂,但是作者卻在序的部分引用了李商隱的詩,題目的喜與序的悲形成了對比。教師可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同時進行誦讀與思考。完成閱讀后,學生能夠體會到紅燭的象征意義,“紅”象征著赤誠,是作者眼中的理想人格,也表達了其愛國之情與赤誠之心。教師可讓學生分析詩中運用的修辭手法與用意,學生提出擬人、比喻與反復等修辭手法,比如用“一誤再誤”“不誤,不誤”來表現認識的轉變,反復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語氣。作者以紅燭自比,借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表達了其理想抱負與志向,即自我犧牲、勇于奉獻、獻身祖國的愛國之情。
總之,意象的解讀對于現代詩歌而言極為重要,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鑒賞現代詩歌的正確方法,應將詩歌與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進行結合,以此能夠增強對于詩歌的認識深度。同時要注重日常的知識積累,很多意象有其典型的象征意義,如鷹、柳樹、夕陽等意象,掌握這部分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
在現代詩歌教學環節中,教師仍舊應遵循以讀促寫、寫作與閱讀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鼓勵學生通過模仿寫作、填詞補句、整詩寫作以及意象練習等方法來嘗試現代詩歌的創作,用詩歌的文學形式來表達自身對生活、對他人、對社會的情感。教師可經常性地安排課后的練筆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比如在學習《致云雀》等課文后,教師可讓學生交流對于這一單元現代詩歌的學習感受,分享自己覺得感動的作品或者印象相對深刻的語句,交流探討后,教師可給出寫作主題,如青春、生命、拼搏等主題,為學生提供寫作方向,讓其仿照所學的詩歌進行創作,可以將自己的實際經歷也寫入到詩歌中,保障創作的真實性。教師應注意循序漸進,對于初步接觸現代詩歌創作的學生,可以進行填詞補句練習,教師可將詩中的關鍵詞句空出,讓學生以簡練的詞句進行補充,從句子的寫作開始練習。在仿寫模寫環節,則要提醒學生多運用反復、擬人與比喻等修辭手法,以此來使詩歌語言更加生動、富有美感。進入到意象練習環節,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意象,讓學生圍繞其進行寫作,如月亮、云、馬、雪等意象。
教師在學生的詩歌寫作環節中,應盡量為他們提供自由創作的空間,減少對其限制,讓學生找尋自己的風格,在詩歌中書寫青春,張揚個性,保持創作激情,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完成創作后,鼓勵學生互相欣賞,相互品評,共同進步。
高中語文教師面對現代詩歌教學,應以教材為立足點,為學生提供誦讀指導,引導學生從現代詩歌中汲取人文知識,滿足審美需求,增強語文綜合素養。除了通過誦讀、煉字煉句、意象分析與寫作指導等策略進行詩歌教學之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增加現代詩歌的閱讀量,拓寬視野,擴大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