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輝 崔雯靜 鐘貽俊
摘 要:近年來,審計署、教育部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成為內部審計機構面臨的現實而緊迫的任務。文章從提升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影響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并結合A大學內部審計工作實踐,探究審計質量控制的途徑和方法,為進一步提升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 內部審計 審計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101-04
高校內部審計作為學校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嚴格審計項目管理,強化審計質量控制,成為各高校內審機構關注的重點。
一、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一)提升內部審計質量,能夠筑牢內部審計“生命線”的根基
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是有效發揮高校內部審計的監督和服務效能的前提。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才能持續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健全權力約束機制,才能將審計作用和審計職能體現到高校發展中。因此,內部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自身在高校的生存與發展,是內部審計“生命線”的根基。
(二)提升內部審計質量,是新時代審計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要深化審計制度改革,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審計理念,及時揭示和反映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適應黨中央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努力提升內部審計質量,是新時代審計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提升內部審計質量,能夠更好發揮審計“防控預警”功能
審計發現的問題是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全面“體檢”的結果,只有審計問題有深度,審計建議有溫度,才能進一步推進審計整改落實和審計結果有效利用,真正發揮審計監督與服務職能。因此,提升內部審計質量,是發揮防控預警功能的重要保證。
二、影響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有待健全
近幾年,高校內部審計越來越受到重視,內審機構得以獨立和健全,但仍有部分高校內審機構不健全,與紀委、監察合署辦公或掛靠紀委、監察部門,影響內部審計作用發揮;部分高校雖然設立了獨立的內審機構,但人員配備嚴重不足,無法正常開展審計工作,更無法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和規范性,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二)高校內部審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是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部分高校雖然修訂了相關內部審計制度,但未能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審計項目流程難以做到程序化、規范化,影響了內部審計質量。
(三)高校內部審計項目的規范化管理有待提高
高校內部審計項目的過程管理是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核心。據了解,大多數高校雖然已制定內部審計工作相關規定,但并未對重點審計環節實施質量控制,明晰各階段業務流程標準,常常出現審前調查不全面、揭示問題不精準、審計建議不合理等現象,審計項目過程管理的系統化和規范化程度不高,導致審計結果可靠性降低,增加了審計風險,影響了內部審計質量。
(四)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強
目前,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程度整體不高。部分高校對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還未納入學校頂層設計,相關制度尚未建立,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推進比較遲緩;部分高校雖然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但缺乏對各業務部門信息系統的統籌協調,審計信息系統無法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信息系統對接,無法實現數據信息共聯共享;部分高校審計信息系統雖已上線使用,但功能上更多是流程管理、數據統計和電子文檔存儲,作業模塊的功能還不成熟,更談不上實施數據式審計,未能實現審計項目全過程質量控制。
(五)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履職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多數高校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大部分以會計、審計專業為主,計算機、法律、管理等復合型內審人才較少,未能適應新時代審計發展的要求;部分審計人員因缺乏審計工匠精神,審計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對審計項目做深做透,降低了審計質量。
三、完善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措施——A大學經驗做法
(一)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A大學內部審計機構為獨立設置的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行政職能部門。秉承“完善管理、防范風險、促進發展”的工作宗旨,緊緊圍繞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及建設特色顯著的一流大學等長遠目標及中心工作,依法履行內部審計工作職責。
為加強學校黨委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作用,A大學于2020年9月成立了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任主任的審計委員會,每年召開審計委員會會議,學習新頒布的審計相關制度,匯報年度審計工作,審議審計工作計劃,旨在把握審計工作新動態,幫助解決審計工作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確定下一年度審計工作目標等。
審計部門的單獨設置保障了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審計委員會的成立健全了學校內部審計工作領導機制,提高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權威性。
(二)健全完善內部審計制度
A大學密切關注國家內部審計政策要求,及時制定修訂《A大學內部審計工作規定》《A大學內部審計工作規程》《A大學審計委員會工作規定》《A大學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工作審計規定》《A大學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工作辦法》《A大學審計檔案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內部審計相關制度,對內部審計范圍的界定、各審計流程的具體實施、審計的報告撰寫、審計整改、結果運用以及審計檔案管理等做出了具體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為提升內部審計質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依據。
(三)優化審計業務流程,關注重點審計環節
審計項目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是全面提升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保證。A大學內審機構在審計過程中,注重對重點環節實施質量控制。
1.加強審前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案。詳細嚴謹的審前調查和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項目順利開展的第一步,也是保證審計項目質量有效抓手。一是根據項目情況選配專業性較強審計人員組成審計組,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獲取項目前期資料,通過向組織、監察、巡察部門發送審前調查表等方式獲取管理層關注點,初步把握項目整體情況;二是收集整理與審計事項相關的國家層面、學校層面法規制度,建立項目審計制度依據庫;三是利用審計信息系統對校園網絡數據平臺相關數據進行抓取,實時提取分析審計項目涉及到的財務、資產、人事、招標等數據信息,識別審計風險點,確定各流程審計重點;四是明確審計范圍、審計組人員分工、各審計階段時間規劃及重點審計事項,撰寫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審計實施方案。
2.規范審計實施階段流程。結合工作實踐,A大學內審機構擬定了《A大學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規程》,重點對審計實施階段的具體操作流程進行梳理,明確了該階段必要的審計程序和工作要求,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予以規范。審計工作底稿規范性模板按照重點審計事項分為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底稿、資產管理審計工作底稿、財務管理審計工作底稿、工程管理審計工作底稿、信息化管理審計工作底稿等,可以實現以下功能:一是記錄審計事項全過程。審計人員結合以往審計發現問題和重點審查領域確定各階段必要的審計程序和具體要求,并根據項目開展情況及時調整,記錄履行程序全過程。標準化的審計程序避免了因人為原因造成的審計程序缺失和漏項,保證了審計過程的完整性。二是記錄審計發現問題。對履行審計規定程序中發現的審計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記錄審計發現問題的制度依據,力求發現問題精準,制度依據可靠。三是記錄審計結論。通過召開審計問題溝通會、發送審計取證單等方式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進一步論證核實,確定已列為審計問題的事項和經取證不作為審計問題的事項,并在底稿中分別予以說明。
在完成以上審計程序后,審計人員需在審計工作底稿中簽字確認并記錄編制日期,提交審計組長審核。
3.強化審計問題溝通。審計組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形成問題溝通提綱。通過召開審計問題溝通會,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充分聽取被審計單位意見,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管理需求,幫助被審計單位分析查找問題存在的根源,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及時堵住管理漏洞。
4.嚴控審計報告質量。審計報告是審計項目質量的最終體現。為加強審計報告質量,審計組一方面對審計相關材料進行匯總,對發現的審計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對審計證據、制度依據等支撐材料進行歸納總結,確保審計證據足以支撐審計結論;另一方面,審計組按照《A大學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規程》中審計報告模板格式,撰寫審計報告。審計報告實行三級復核制,由主審起草,由審計組長審核后提交內審機構負責人審定、校長簽發。
5.堅持項目復盤機制。在審計項目結束后,及時組織召開審計項目分析會,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對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歸納總結,梳理審計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分類匯總,形成審計問題案例庫,明確同類審計項目關注的重點領域和風險點,為后續審計提供參考。
6.適時引入社會中介機構。為緩解審計人員不足壓力,A大學內審機構采用公開招標方式入圍遴選會計師事務所,并根據審計項目特點和入圍會計師事務所專業優勢、業務水平、服務質量等委托具體審計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內審人員全程跟進,按照《A大學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審計管理辦法》規定和簽訂的審計業務約定書要求,對項目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一是強化審計進度。在審計實施方案中明確各流程具體時間安排,并要求每日終了向審計組長匯報項目進展情況、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與審計組長溝通,確需調整審計方案,需要經過審計組長同意后方可進行。二是嚴控審計流程。審計實施階段,嚴格按照A大學規范性審計工作底稿要求實施審計,對重點審計環節,審計組全過程參與;完成審計實施階段后,將記錄完整的審計工作底稿和證據支撐材料提交主審審核、審計組長復核。三是關注報告質量。事務所根據審計情況匯總審計發現問題,參考A大學內審機構審計報告框架模板起草審計報告,要求語言精煉、邏輯清晰。審計報告由事務所按照其內部質量控制流程完成審核后提交審計組,由審計組最后審核定稿。
(四)抓好抓實審計整改,推動審計“最后一公里”
1.在項目審計結束后,將審計報告與審計整改通知書同時送達被審計單位,明確審計發現問題和審計整改時限,按照“現任黨政主要負責人為審計整改工作第一責任人”的原則,推進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
2.要求審計整改報告同時提交給組織部門和內審機構,在審計整改報告提交后,內審人員對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分類匯總。對已整改問題的支撐材料通過數據落實、現場查看、溝通訪談等方式進行跟蹤檢查,對審計整改不徹底的問題,要求被審計單位重新整改。
3.根據審計發現問題建立審計整改臺賬,實行“問題清單”“整改清單”“銷號清單”的三清單對接機制,對整改進度滯后的單位加強指導,分析整改困難的原因;對整改不重視、不配合的單位,將審計結果和整改情況在一定范圍內通報。
(五)促進內部審計結果有效運用,努力實現“一審多果、一果多用”
1.針對審計發現的典型性、普遍性問題及時分析研究,對審計發現的傾向性問題開展審計調查,從審計的專業角度撰寫審計管理建議書,送達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力求學校及時發現管理風險點,完善學校內部控制。
2.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將內部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送達審計委員會領導和成員單位,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并作為相關決策、預算安排、干部考核、人事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實現信息共享、成果共用。
(六)構建數字化內部審計,推動科技強審
A大學結合學校內部審計實際需要,構建了A大學內部審計信息系統,實現了審計項目立項、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審計整改、審計歸檔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A大學內部審計信息系統主要具備以下功能:一是實現了審計基礎數據的采集。通過學校的大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了審計信息系統與財務管理、科研管理、資產管理、人事管理等不同業務系統的數據互聯互享,通過抓取相關數據,對審計項目預先研判、把控風險。二是實現了審計各流程工作標準化。在審計準備階段,通過項目立項、審前調查、被審計單位提交材料等環節,掌握項目基本信息;在審計實施階段,運用系統標準流程和規范化文檔,對審計關鍵環節進行嚴格審核,把控項目質量;在審計歸檔階段,將審計資料進行歸納分類保存,有利于后期查閱和項目復盤。
(七)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增強內部審計人員履職能力
A大學內審機構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打造“研學強審”黨建品牌,不斷推進黨建工作與審計業務深度融合,力求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高素質審計隊伍。
1.加強政治學習,提高審計工作政治站位。通過學黨史、悟思想,回顧黨的審計監督歷史、高校審計監督史、學校審計工作發展史,提升內審人員政治站位,強化政治(下轉第106頁)(上接第103頁)意識,明確新時代審計工作的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切實把黨對審計工作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審計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2.重視學習交流,提升業務水平。一方面積極組織內審人員參加中國教育審計學會、省教育審計學會等審計業務面授班、在線學習國家審計署、教育部等部門的相關業務講座,提升審計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倡導內審人員走出去和審計專家請進來活動,定期組織或參與同行業內審業務交流活動,拓寬審計思路,提升審計實操能力。
3.鼓勵潛心研究,鍛造審計素養。鼓勵內審人員積極參與“研學強審”品牌建設、積極申報省教育審計學會審計課題研究等,通過加強審計理論研究,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嚴格審計項目管理,強化審計質量控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審計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內審機構需要從提高審計工作政治站位、完善審計制度入手,加強內審人員隊伍建設,推動科技強審,構建全過程審計項目質量控制體系,扎實推進內部審計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廣西內部審計師協會,廣西大學聯合課題組.新時代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提升的思路和方法——以CX大學為例[J].中國內部審計,2021(06):12-19.
[2] 馮琴.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21(11):26-29.
[3] 游雪琴.新背景下提升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舉措[J].中國內部審計,2020(12):49-52.
[4] 柳堯,陶萍.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研究[J].會計之友,2020(09):120-122.
[5] 湯漢琴.提高站位強化擔當奮力譜寫審計項目高質量建設新篇章[J].審計月刊,2019(08):4-6.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審計處 山東青島 266001)
[作者簡介:薛輝,中國海洋大學中級審計師;崔雯靜,碩士研究生,中國海洋大學審計處;通訊作者:鐘貽俊,碩士研究生,中國海洋大學審計處。]
(責編:賈偉)